

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作者: 李小花 马文静[摘 要] 为充分发挥英语课程教学在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功能作用,围绕《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规定的“八项核心能力”,调查了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现状、高职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认知评价以及高职英语教学中职业核心能力融入培养等实际,梳理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原因,提出高职英语教学中强化思想认识、创新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学校;职业核心能力;高职英语;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1-0085-04
“职业核心能力”一词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学者D·Mertens提出,他将“职业核心能力”定义为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的能力。随后,其他西方国家研究者也相继为“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和分类。1996年,我国教育学界开始关注“职业核心能力”这一课题。1998年,《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将“职业核心能力”定义为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适用于各种职业,是适应岗位不断变化、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能够具备应对生活以及工作变化的能力。同时,将其分为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两大类、八模块内容。虽然中外学者对“职业核心能力”一词的理解与表述不尽相同,但内涵所指基本一致,即人们完成职业活动或生活所必需的、除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或通用能力。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规格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优化人才素质技能,促进学生就业创业,推进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建设与发展,2022年,国家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这一举措对职业教育教学和职业院校的发展改革提出了新期待,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同时,应对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更加关注。因此,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基础课程的功能作用,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实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意义
高职英语课程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同时,通过英语课程教学和语言训练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升职场涉外沟通能力、多元文化交流能力、语言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关键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国家技能振兴战略》规定的“八项核心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以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为平台,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顺利步入职场、快速适应职场环境、走好职业生涯路、促进自我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
二、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水平调查
在职业核心能力相关文献梳理基础上,随机抽取青海省八所高职院校2845名学生,围绕《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规定的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革新能力及外语应用能力八项核心能力展开调查,目的是了解青海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认知评价以及英语教学中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融入培养情况,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认知
当问及是否清楚职业核心能力这一概念时,17.5%的学生表示“非常清楚”,48.4%认为“比较清楚”,23.6%认为“了解一些”,8.8%表示“听说过,但不了解”,而1.7%认为“完全不清楚”。通过比较,发现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在年级上有差异,二年级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熟悉程度较高,完全不清楚这一概念的学生不足2%;大三学生对这一概念的了解程度不如低年级学生,“完全不清楚”这一概念的占比5.3%。总体来说,毕业班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这一概念比较陌生、认识不足。
就“八项核心能力”重要性问题,近58%的学生认为这些能力对他们的成长发展尤为关键,其中青海警官职业学院学生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尤为凸显,达到66%,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有半数学生认为职业核心能力至关重要,这可能与院校间行业、专业和学生未来职业差异有关。一般来讲,公安院校学生未来岗位多与人打交道,加之新时期公安工作形势繁复多变,对民警团队合作、沟通交流、信息处理、工作创新、解决问题等能力要求更高,而建筑学院学生未来岗位多为实践操作,因此,他们认为专业技能比职业核心能力更重要。
当提及专业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对个体成长发展的影响力时,22.6%的学生倾向于职业核心能力,57.4%的学生给出了辩证的答案,而20%的学生片面地做出了专业能力大于一切的选择。可见,学生中重专业能力、轻职业核心能力的片面认知依然存在。
(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水平自测
根据自身实际对“八项能力”做出评价时,大多数学生认为除了与他人合作能力较好之外,其余逐项能力均一般;与其他能力相比,选择外语应用能力“较差”的比例最高,说明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严重不足;对创新能力调查显示:只有14.4%的学生认为此项能力很好,52.4%的学生认为能力一般,近7%的学生认为这方面能力很差。比较发现,毕业生中认为此项能力很好的比例略高于其他学生。
(三)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差异比较
对学生职业能力差异分析时发现:创新能力方面,公安类专业学生选择“很好”和“好”的比例最高,占比33.3%和31.8%,自然科学类学生选择“很好”比例仅占比5.8%;58.3%的法律类专业学生认为这项能力一般,3.1%的学生选择“很差”,在所有专业中占比最高。可见,学生能明确认识到自身创新能力不足问题。
调查显示:公安类专业学生在人际冲突解决方面较其他专业擅长;55.2%的法律类专业学生认为该能力一般,法律专业其他学生选择“较差”和“很差”选项比例最高。总的来看,各专业大部分学生该项能力一般。
校际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比较显示,选择“很好”和“好”选项比例最高的院校分别是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和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究其原因,可能是校际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差异所致,不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合作参与实践活动的频率不同,因此难免在与人合作能力上表现出差异。通过比较,发现学生对此项能力的评价略高于其他项能力。
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在专业上差异比较显示:选择“很好”和“好”选项比例最高的分别是公安类专业和自然科学类专业学生;法律类专业学生普遍对此项能力评价较低;其他类专业学生均表示自身信息处理能力一般。
问题解决能力差异比较发现,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选择“很好”的占比最高,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选择“好”的占比最高,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选择“很好”和“好”的占比相对较低,该学院55%的学生认为自身问题解决能力一般,其他各院校在此项能力上表现出的差异不明显。
高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在年级间比较结果显示:大三学生在选项“很好”“较差”“很差”选项上得分最高,说明毕业生自我学习能力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而一、二年级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差异不是很明显。
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在年级间差异比较显示:选项为“很好”和“很差”占比最高的依然是大三学生,说明毕业生在此项能力上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同时,大一学生自评外语应用能力较大二学生弱,这与学生词汇积累、知识积淀和语言能力训练程度有关。加之,大一学生在语言学习方法策略方面较大二学生欠缺,这也是大二学生在外语应用能力方面略胜一筹的原因。
(四)学生逐项能力排序亟需迫切提升的能力
学生对“八项核心能力”高低排序结果显示:学生逐项能力依外语应用、创新革新、数字应用、信息处理、问题解决、团队合作、自我学习、人际沟通等能力依次增强。数据表明,目前学生认为迫切需要提升的能力依次为:自我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创新革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调查
(一)学校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重视程度
通过调查了解到,青海省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重视度有差异,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和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青海警官职业学院、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院校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一般,而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和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和提升方面还需加强。
(二)英语教学中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融入培养
调查显示:90.3%的学生认为英语教学对职业核心能力有促进作用,62.6%的学生赞同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12.6%的学生认为二者间无关联,23%的学生持中立态度。可见,在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已逐步被大多数学生所认可和接受。庆幸的是,51.6%的学生认可大学英语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非常注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44.2%的学生认为英语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一般,4.2%的学生觉得教师对其不够重视。这可能是少数学生对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方法策略了解不全,认知有偏差。殊不知,教师在英语课程教学中惯用的语言训练、成果展示、角色扮演、分组研讨、资料搜集等活动本身就是学生英语应用、信息处理、团队合作、人际沟通等诸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四、高职英语教学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
针对青海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根据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特点,结合高职英语教学实际,创新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活动、优化课程教学,提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策略建议。
(一)院校层面
1.优化顶层设计,明确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高等职业教育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就业软实力。那么,作为高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清醒地认识职业教育发展形势,深刻解读职业教育改革政策文件,盯紧技能人才需求市场,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科学设置课程,明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顶层设计,培养出新时代兼具高超的专业技能和过硬的职业核心能力的技术人才,为中国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高端科技人才保障。
2.耐心引导教师,关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既然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综合实力、助力学生成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和教书育人的职责使命,那么,高职院校必须将这一目标任务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当中,教育引导教师理解职业核心能力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关注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并在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八项核心能力”,帮助学生强化岗位通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软实力,助力学生成功、成才。
3.培训指导教师,学会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策略
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高等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和有力保障。要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教师本身必须掌握多种有效的能力培养策略。因此,学校要加大师资培训投资、加强师资培训、优化师资队伍,通过在线相关课程、专题讲座学习和线下优秀培训师的指导,帮助教师掌握多种有效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以便能有效结合授课对象特点和英语课程优势,运用科学的教学模式,采取高效的方法策略,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