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院校构建“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策略分析
作者: 宋伟[摘 要] 在高职院校中构建“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必要性,能够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并且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和进步。在“双创”教育生态系统中,采取生态学的教学原理,并且注重教育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和外部发展的生态平衡,但是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讲究相应的策略,从而提高构建的效果。从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体制、组建“双创”教学团队、重构课程体系、整合平台资源、优化评价体系等方面,系统阐述高职院校构建“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策略,对于提高“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水平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5-0012-04
强化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措施。在高职院校中,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看待教育发展的问题,并注重教育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和外部发展的生态平衡。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审视,尽管我国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已经步入健全体系的全新发展阶段,但在运行机制、师资力量、课程体系、资源平台、评价体系及多方合作等方面还存在困难,需要对构建“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策略开展研究。
一、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构建现状
创业在社会中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现象,涉及人和社会两者之间的关系。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双创”教育的构建,从而充分发挥创新型人才的推动作用,并且在“双创”教育的构建过程中,深刻把握好教育生态学的基本特征。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双创”教育的构建,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对“双创”教育的构建,可以使得高职院校形成一个良好健全的教育生态体系,对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价值。同时,在目前的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构建现状中,普遍存在相关的师资队伍人手不够、力量缺乏等问题,相关的配套支持构建“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政策滞后等。在课程设置上也需要进行优化[1],评价体系需要进行调整,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构建现状的重要特征。
在打造高校“双创”升级版背景下,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职院校应对新形势和实现新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为实现“双创”教育的初心与目标,需要以生态学的视角审视、考虑和构建有关要素。有学者提出,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需要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等社会主体的协同推进、合作共建,通过多方资源汇聚、整合,打造系统、完整、可持续发展的双创教育生态环境。因此,在“双创”背景下,构建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对高职院校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构建“双创”教育存在的困难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构建“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主要的困难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创业相关的教师团队在建设力度还有所缺乏,教师的数量存在着不足的情况。“双创”教育这一理念形成的时间相对较短,很多高职院校也没有针对“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做好相关的教师培训,甚至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还处于摸索阶段。同时由于“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涉及多个不同的学科,需要多个不同领域的教师相互合作才能够完成,但目前高职院校还相对较为缺乏教师合作。二是“双创”教育生态系统中的课程构建科学性上也存在不足之处,课程设置需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但是目前我国的很多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偏向于理论课程的设置,而忽略了实践内容的添加,这一点也是今后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加以克服的问题。三是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支持制度还相对不够完善,导致构建的进度较慢。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完善“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相关教育设施,提高对“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支持力度。
二、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分析
(一)教育生态学的原理
课堂教学是一种平等、和谐、开放的生态系统,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教学要遵循教育生态学的限制因子定律、耐度定律、最适度原则、教育生态位原理。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限制因子定律在教育生态学中将自然限制因子扩展到社会、精神因子。对教育生态系统,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是能量流与信息流,能量流低于基本需求时,会限制教育的规模数量和质量。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引入教育生态学之后,能够有效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今企业的发展进步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于创新,企业只有保持创新的理念和实力,才可以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不会被市场所淘汰。
(二)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特征
高职院校是培育创新技能型人才的关键阵地,在“双创”背景下,深入推动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持续提升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质量关键要素,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引进来”的吸引力和毕业生“走出去”的竞争力。《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将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改革的支撑点,集聚创新创业要素与资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形成社会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生态环境[3]。对于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特征,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应该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复杂性,并且平衡好各个主体。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体系当中,涉及多个不同的元素,各个元素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会相对较为复杂。如果某个元素发生了变化,则会直接影响到体系中的其他元素。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体系应具有多元协同性的特征,从“双创”教育体系内部看,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认知与热情、理论知识、实训与竞赛、政策激励与保障、真实情境的实践及其平台等多要素参与,是知、情、意、行全面培育的过程。同时,参与“双创”教育的诸要素并不是相互孤立、各自发展的,而是相互支撑、相互贯通、协同运行、齐头并进,缺一不可。从“双创”教育体系外部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学校与社会其他主体的联系与协作。学校作为在社会场域中创新创业教育主体之一,需要协同多方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本、政策支持、平台支撑等,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的有效参与,“双创”教育都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三)“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在运行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先具有较为准确的意识,并且由明确的创业思路和创业动力,还需要做好创业的各种准备工作。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应该合理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不能引导学生盲目进行创业,否则也是很难做到创业成功。只要教师合理发挥好引导作用,就可以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今后的创业道路上更为顺畅,避免走过多的弯路。
同时还需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创业能力之后,才可以保证在创业过程中具有足够的自信。并且在创业的道路上如果遇到挫折,也可以保持坚定的创业思想,这一点在“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中也较为关键。近年来,在高职院校中,正逐步推广应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中,需要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形成成熟的合作模式,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可以使得所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更加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从已有高校经验看,“双创”工作机制实行一把手工程,由教务、系部、学生处、就业指导、团委、科研等多部门参与,形成分工负责的工作体系。依托学校师资和社会资源,搭建“双创”教育服务平台,建立一个集“双创”培训、“双创”指导、“双创”服务[4]、“双创”保障“四位一体”的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在教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各环节渗透“双创”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双创”教育的师资队伍
为了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需要加强“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师资队伍建设。只有高职院校具备了能力和综合素质足够强的师资队伍,才可以有效保证学生具备较强的创业综合实力。“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师资队伍在落实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时,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并且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并引入互联网教学方式,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刻认识到创新对于创业成功的重要性。此外,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应该多举办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相关活动,使得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并且提高创业的综合实力。为此可以引入微课这一教学方式,微课的拍摄,可以作为精品课程的评选资料,并将微课放置到专门的课程网站中,方便学生登录网站进行学习。同时为了保证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教学微课能够顺利完成拍摄,需要向院校积极争取相应的拍摄费用。在微课的内容设置上,应该覆盖所有的重点知识,可以设置几十节微课,尽可能将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全部讲授清楚。可以采取多位专业教师分别主讲的方式,每位教师分别讲授自己所擅长或者自己负责的教学模块,最终完成整个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教学微课的拍摄,并将所拍摄的微课上传至高校的网站上。当完成了微课的上传之后,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学生就可以采用电脑或者是智能手机登录网站,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优质的互联网教学平台,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共同参与[5],并推动构建互联网精品课程开发教师团队,每个教师有不同的分工,从而提高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开发效率和建设质量。这种学习资料不仅可以反复观看,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高校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构建“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策略
(一)创新教育理念
为了更好地在高职院校当中构建“双创”教育生态系统,需要在教育理念上加强创新,从而使得所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快速在社会上得到适应。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模式会产生较大的冲击,需要对现有的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和创新,以便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对于互联网技术在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可以应用的领域较多,如在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教材的设置上,可以在教学PPT中加入更多的多媒体教学元素,以互联网的方式展示出教学内容。在教学模式上,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线上的教学管理软件来对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及评分。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今后互联网技术在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教学中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同时应用深度也会得到提高。通过将互联网技术引入现代教学管理中,可以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高职院校中推广互联网在线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教育,需要提高学生在互联网教育过程中的参与度,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出互联网的网络数据共享的优势。为了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可以引入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教学平台,很多课程教学内容都可以在教学平台上加以开展。如可以在互联网教育平台上,开发出聊天室、沙盘或者是论坛等,方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同时通过采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教学平台,可以引发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教学方式的变革。在高校中开发互联网在线教育,需要投资的规模较大,并且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长期维护和运营。但通过引入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教学平台,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是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教学发展中的重要趋势,目前也在很多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教学中得到了应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