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对教学的启示

作者: 张可卿

[摘           要]  实践课程是高职护理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护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决定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护理专业教师应定期去企业实践,既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又能将临床实践中学习的知识和技术分享到课堂,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建设在线课程和自编护理学导论。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企业实践;护理专业;启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6-0149-04

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重要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指出:职业院校应完善人事制度,鼓励教师同时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教育部等七部门发布的《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指出: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应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在5年内累计完成6个月的企业一线岗位实践[1]。部分职业院校还规定,“没有企业实践经历的专业课教师需先进行企业实践方可开展课堂教学”“专业教师评定中级职称需有至少3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本人在校主要承担外科护理学和护理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护理学导论是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两门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实践性强,专业课教师进行临床实践可以了解临床护理新知识、新技术,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为护理行业输送优秀的人才。

一、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现状

高职院校的师资结构较为复杂,部分护理专业教师的学历很高,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对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医疗护理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均缺乏了解。另外,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师生比未达到标准,很多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较大,导致其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企业实践。

二、企业实践的收获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本人于2020年11月—2021年12月参加了上海高校教师产学研践习计划,赴上海某三甲医院的外科病房开展为期一年的临床实践。本次临床实践为半脱产的形式,开展临床实践的同时还需在学校完成部分教学任务。

(一)企业实践有助于改进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师依据教材上的内容开展课堂授课,个别教师授课时“照本宣读”,这会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局限于教材,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将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化为“从做中学”“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教学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因此,护理教师通过临床实践学习,了解护士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服务规范、操作流程,将这些内容与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紧密结合,改革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体现职业院校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护理岗位需求的护士。

(二)企业实践有助于教师了解最新的理论和技术,并与课堂教学接轨

本人通过临床实践发现,教材上的部分理论观点和技术较为陈旧,已被医院淘汰。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医学的进步拓展了护理学的领域和内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全面保障人民的健康,这样就对护士的知识储备和临床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2]。因此,护理教师应定期下临床学习最新的护理理念和技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培养出符合当今护理岗位职责的护士。本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了解到很多医疗、护理新技术和新理念。第一,激光、同位素、计算机、人工关节、人工心脏起搏器、腔镜技术、介入技术、体外循环装置、质子重离子、靶向治疗等技术,大大推动了医疗的发展,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治疗的效果,促进了患者的恢复;机器人护士和手术机器人的出现,提高了手术操作的精准性、稳定性,降低了手术中感染的风险,节省了人力资源。第二,近几年人工智能、虚拟技术、元宇宙概念、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全息可视化技术、自动化医学机器人等技术在全球盛行,并广泛应用于医疗、护理行业。第三,护理行业也紧跟临床医学的步伐,在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的基础上衍生专科护理技术,并不断发展专科护士队伍。专科护理领域包括静脉输液治疗护士、造口专科护士、疼痛管理护士、手术室专科护士、麻醉专科护士、器官移植专科护士、ICU专科护士、慢病专科护士,这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并发症,还能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士的职业生涯发展。例如,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在术前或者术后要接受化学疗法,需要在患者的上腔静脉内留置一根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输注化疗药液,但是导管的留置时间较长,容易导致感染、静脉血栓、肢体肿胀等并发症,此时就需要PICC专科护士的精心观察与护理。第四,护理行业的发展也促使延续性护理模式、责任制护理、加速康复护理、Teach-Back宣教模式、跨文化护理模式的产生[3]。第五,在教学中融入护理岗位管理制度。例如,门诊和急诊的预检分诊制度、管理制度、急诊抢救工作制度、门急诊和病区的消毒隔离制度、服务规范、急诊成批伤员抢救制度、病区护理管理制度、医院文化[4]。

(三)企业实践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

部分青年护理教师没有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且由于教师行业的特殊性,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青年教师没有太多时间参与临床实践,这样就不能及时收集临床病例,在课堂讲授某种疾病的病理机制、辅助检查、鉴别诊断、治疗、护理措施时没有临床案例的支持,导致教学内容枯燥、空洞,课堂气氛缺乏活力,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知识点,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院系应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临床实践,收集疾病的典型病例。本人在临床带教护士的指导下开展护理操作、收集病例,熟知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护理诊断、治疗原则、护理措施,使用的药物、给药时间、给药剂量、给药方法、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用药前和用药后的准备工作、护理观察要点、健康宣教。又如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患者身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和体征,这也表示护士要结合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社会文化背景、家庭情况、地域、经济条件,给患者制订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通过查阅患者的护理记录单和病程记录单,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出入量、引流液的性状等内容来分析患者的病情变化;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如何与患者进行治疗性沟通。

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上述典型病例,能将抽象的专业知识变得灵活、生动,易于学生理解,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虽然案例导入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习兴趣,但是通常在课前导入,学生对疾病还不甚了解,如果盲目导入案例可能会使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应正确掌握案例导入的方法,深入了解学情、教学大纲,采用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应在课堂的适当时机融入案例,加入图片,能使学生直观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引入案例后,学生根据案例信息提出患者的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评价、开展健康宣教,培育病情分析能力,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5]。

(四)企业实践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开展课程思政

目前,部分护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注重对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课程思政对培育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的护理人才非常重要,教师的思想品德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工作作风。优秀的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术,还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政治素养、职业道德、人文素养、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身心素质等临床核心能力。

临床案例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来源之一。首先,在临床实践中采集患者病例、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医患关系案例,能使教师学习医院的规章制度,按照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行事,从而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其次,在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护士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始终理解患者的疾苦,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才能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护士的职业发展。最后,护士是医嘱的主要执行者,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和操作流程进行每一项护理操作。本人在临床护士的指导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原则,严格遵照操作流程执行各类医嘱,时刻谨记护理安全、职业规范、慎独精神,从而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减轻患者痛苦,促使其恢复健康。教师应整理和思考在临床实践中习得的案例,并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引导学生成为集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技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一体的护理人才。

(五)企业实践有助于建设校本护理学导论

本人在院校承担外科护理学和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使用的护理学导论为国家级“十三五”规划护理学导论—外科护理(临床案例版)、国家级规划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导论。在护理学导论内容方面,两本护理学导论涵盖了护理学导论和外科护理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在护理学导论结构方面,每个章节前均制订了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中了解重点学习内容,掌握基本的护理理论、外科护理知识和技能;在每个章节内穿插知识链接,介绍外科医疗和护理技术的历史渊源、发展、对医学有贡献的人物。本人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一些新理念、技术没有编写在护理学导论中,也没有一定数量的临床病例分析和习题,这让学生难以真正理解知识点。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复习的需要,培育其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案例分析能力,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将临床实践习得的内容编入自编护理学导论,包括《外科护理学-临床案例集》《外科用药护理》《外科护理学-习题集》《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基础护理学临床版(含习题集)》。

1.《外科护理学-临床案例集》

《外科护理学-临床案例集》是外科护理学的辅助护理学导论,主要适用于高职护理“3+2”学生,以帮助学生通过专升本的转段考试。该书结合临床案例,以现病史、既往史、查体、辅助检查、治疗方案为线索,分析患者的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评价,开展健康宣教,并对疾病的新进展和新技术进行充分阐述。案例集的内容涵盖普通外科(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血管外科、甲状腺与乳腺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脑外科、泌尿外科、骨科,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临床决策能力。

2.《外科用药护理》

《外科用药护理》适用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阅读和学习。该书详细阐述了药物的作用、适应症、禁忌症、给药剂量、给药方法、配制方法、配伍禁忌、不良反应,涵盖镇痛药、消化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抗生素类药物、抗恶性肿瘤药物、抑制腺体分泌的药物、止血药、抗激素药、血制品等外科常用药物,使学生具备药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正确执行医嘱的能力和对药物持续监控的能力。

3.《外科护理学-习题集》

《外科护理学-习题集》为外科护理学的辅助护理学导论,以方便学生学习为根本,以保证学习的效果为原则,有助于学生学习。该书涵盖外科总论、胸外科疾病的护理、颅脑疾病的护理、甲状腺与乳腺外科疾病的护理、胃肠外科疾病的护理、肝胆胰外科疾病的护理、泌尿外科疾病的护理、骨科疾病的护理、肿瘤患者的护理、血管外科疾病的护理。习题集强调“练”。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常用的考试题型,内容涵盖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其中,单项选择题以A1/A2、A3/A4型题和图片题为主,以满足学生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专科起点升本科考试的复习需求;案例分析题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4.《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

护理安全是提升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医院不断积极改进护理安全制度和护理服务。但是护理安全事件仍然发生在临床工作中,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影响护理服务质量和医院发展。《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详细阐述了不良事件的概述、划分等级、发生原因;涵盖给药剂量错误、给药时间错误、给药名称错误、给药患者错误、跌倒、坠床、患者识别错误、健康宣教不到位、各类意外事件等护理安全事件,并分析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解决方法、预防措施与对策,以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让学生意识到任何操作都必须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护理安全管理水平、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