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科研教学一体化模式在肝胆外科临床实习中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 陈自力 宋定园 秦亮 马亦飞

导师制科研教学一体化模式在肝胆外科临床实习中应用价值分析0

[摘           要]  目的:分析本科学生在肝胆外科临床实习中应用导师制科研教学一体化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期间,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实习的80名贵州医科大学四年级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前者应用导师制科研教学一体化模式教学,后者应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对两组实习学生教学前后考试成绩(理论考试、实践操作)、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教学前,两组实习学生的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完成后两组实习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师制科研教学一体化模式应用于肝胆外科本科临床实习的教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    键   词]  导师制;科研教学一体化;肝胆外科;实习;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7-0049-04

我国高等教育明确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1]。目前,国内高校现有教育模式主要有慕课、翻转课堂、CBL(Case-Based Learning)、TBL(Team-Based Learning)等方法,以上方法多在高校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果[2],但不能完全满足对学生科研创造力的培养。在医学教学中,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学则是实现教学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3]。科研教学一体化,是将教学与科研结合,使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最终实现两者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达到教学与科研既相互依存又和谐统一[4]。对医科学生来说,临床实习是帮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过渡阶段,这一阶段是训练医学生全面应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过程的关键阶段,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与职业责任感,是医学生经历的较重要时期[5]。当今,在现代医学教育及就业背景下,大多数本科临毕业学生都面临考研这一学习压力,外科临床工作比较繁重,外科医生常因忙于临床工作而忽视临床教学工作,故在传统带教模式下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可能有无法适应、感觉不被重视、不知从哪里开始、不知道有了问题该问谁等困扰,故可能导致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甚至部分学生会产生厌烦及抵触情绪。为此,结合目前实际的情况,选择适合目前形势的教学模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科研理念融入传统教学、结合导师责任制模式应用于肝胆外科本科生的实习教学中,可为学生后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亦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6]。本文主要分析导师制科研教学一体化模式应用于本科学生肝胆外科实习教学中的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0名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实习的本科学生,通过双盲法将实习学生分入不同组别中,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一般资料如下:人数40,其中男性33例、女性7例;年龄区间介于21岁到23岁之间,平均年龄(21.46±1.04)岁。

对照组一般资料如下:人数40,其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区间介于21岁到23岁之间,平均年龄(21.42±1.02)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1)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于我院肝胆外科实习的大四本科学生;(2)对研究目的及内容知情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因个人原因未完成临床实习或未参与完成全部考试者。本次研究已经取得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二)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习学生按传统带教方式实习。具体模式为:实习生到我院肝胆外科之后由科室教学秘书对所有实习学生宣教临床实习要求,告知科室和医院的所有规章制度,介绍工作环境、科室内工作时具体的工作要求,以及在实习期间各位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并按学生人数平均分配安排进入各个专业组,后续由专业组内老师带教,在带教过程中以专业组为一整体统一带教,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展开带教工作,主要以肝胆外科理论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学生参与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实践操作,学生参与专业组内日常临床及教学活动,如每日早交班、一日两次查房、参与管理病人、书写病历、跟台手术,并参加科室集体理论学习及技能培训。出科前参与科室统一理论及技能考核。

实验组实习学生按导师制科研教学一体化方式实习。具体模式为:(1)流程及要求同传统教学模式:实习生到我院肝胆外科之后由科室教学秘书对所有实习学生宣教临床实习要求,告知科室和医院的所有规章制度、介绍工作环境、科室内工作时具体的工作要求,以及在实习期间各位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并根据学生人数分配至各专业组,学生参与专业组内日常临床及教学活动,出科前参与科室统一理论及技能考核。(2)导师制的应用:学生分到专业组内即指定固定的带教老师、老师与学生之间确定一对一指导与被指导关系,指导老师负责此学生在肝胆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全部学习内容及考核,明确导师责任制、包干制,指导老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掌握教学要求与教学进度,针对实习生的学习质量、思想、生活方面等进行全程带教。导师与实习学生共同制订相应的实习计划,在实习期间,指导老师随时检查实习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结合学习进度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并督促实习生完成各项授课学习工作,分配独立工作机会,适当放手让实习生自行熟悉肝胆外科的工作内容。指导老师要以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同时深化专业技能的学习,需要结合肝胆外科实际情况着重让学生掌握本科室常见疾病的紧急处理方式与病情判断方式,同时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专业操作。(3)科研教学一体化:指导老师需要在带教过程中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基础科研学习,从查阅及阅读文献开始,学会将临床问题做总结,多问“为什么”“怎样解决”,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比如,学生与老师一起参与整个病人的管理,包括病史采集,病历书写,制订治疗方案,参与术前、术中及术后围手术期的管理,从收治病人起在老师指导下查阅中文文献,了解此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特点、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愈后情况、最新的治疗手段及治疗理念,学生查阅文献,自我小结后再反馈给老师,老师及学生讨论疾病最新的治疗进展及前沿理念以及临床中遇到的问题,强化科研与临床结合。

(三)研究指标

比较两组实习学生教学前后出科考试成绩(理论考试、实践操作)、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

(四)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数据均输入SPSS 21.0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比较两组实习学生教学前后出科考试成绩

临床实习前,两组实习学生的入科考试成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实习结束后,考试成绩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比较两组实习学生对不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

实验组实习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讨论

临床实习是医学本科教育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也是医学生从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转向临床实践的过渡阶段,是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生的必经阶段,因此,对医学生来说,实习期的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7]。肝胆外科属于普通外科分支,且是普通外科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其主要特点是解剖结构复杂,学科发展历史悠久、较成熟,包括肝、胆、胰、脾等重要脏器疾病,相比于其他科室的疾病来说,肝胆外科疾病的种类比较多,其诊疗技术及诊疗理念发展速度较快,且疑难杂症患者、危重症患者相比于其他科室患者更多[8]。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般是由专业组医生对实习生进行笼统管理以及带教,由于实习学生人数相对较多,轮转时间比较短,且教师的临床工作相对繁忙,因此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交流。教师不能结合实习生实际情况予以系统、全面指导,导致教学质量下滑,对于实习学生来说也会影响其后续发展[9]。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导师制教学,通过导师带教方式能加强临床教学管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感及获得感,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导师的教学水平。

导师制就是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的教学方式,这一制度要求导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与“学”的关系,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需要予以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生活以及学习[10]。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将传统“教”转化为“导”,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导与教的过程中,对导师自身要求亦较高,可反之促进导师对知识的不断更新及探索。我院普通外科是国家级重点专科,肝胆外科又是我院普通外科中临床、科研及教学实力最强的科室,科室医生已基本完成博士化,且以高级职称居多,大多为博士研究生导师或硕士研究生导师,每名医生均具备较高的临床水平及较强的科研能力,可以为临床、科研、教学一体化提供坚实的理论及实践基础。我院肝胆外科集中了全省,甚至西南部分地区病患,病患体量大、病种复杂,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很好的学习机会,可以见识到多种常见病甚至是罕见病的治疗,病患中以危急重症为主,故我院肝胆外科临床工作相对于其他科室来说工作强度更高,要求医学生具备更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基于上述思考,通过不断摸索完善,总结出导师制科研带教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一切诊疗工作必须在指导老师带教指导下进行,注意医疗安全,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耐心指导。刚来实习的实习医师因逐步指导,让其逐渐适应临床工作。如有操作应提前告知学生,让其准备,操作时指导老师在旁边指导。如果学生没做过该操作,指导老师提前叮嘱其看书、看录像,操作前再重点讲解注意事项,操作完指出操作过程中是否有不规范的地方。对于已经熟悉流程的实习学生,分配2~3张床位同住院医师协同管理,全面、完整地从入院到出院参与管理患者。这样不仅能够根据实习学生的岗位学习调配工作、带教计划都能灵活应用,实习学生在带教过程中有学习机会,还有专业管理带教老师,能够保证其实习质量与生活质量[11-12]。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科研指导理念,使本科学生尽早了解科研的重要性,学会从临床中寻找难题,有去解决问题的目标,利于学生个体长远的发展,更有利于医学的进步。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实习学生对教学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实习学生更接受新的教学模式,导师责任制科研一体化教学不仅能强化理论基础,也能开阔实习生的临床视野,还能锻炼实习生发现临床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枯燥临床实习变得更加富有挑战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实习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性研究能力,对提升实习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一定作用[13-14]。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将科研相关理念以及创新观念渗透到学生的实习过程中,也能提升实习生对外科实习的学习兴趣,通过培养实习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科研观念,在临床问题的探究上也能加深对临床知识的认知水平,强化实习生自主思考,最终能提升实习生的综合素质[15]。

为了提升实习生的科研能力,教师应注重新技术、新成果的教学,目前医学发展突飞猛进,医师成长的基础在于对基础理论知识与常见疾病的掌握,新技术与新成果掌握情况是一个医师技术水平突破的关键[16]。在三甲医院实习阶段,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基础学习的同时应尽可能使学生了解新技术,开阔视野。比如,我院目前积极开展达芬奇机器人在肝胆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自体肝移植技术及异体肝移植技术等,这些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利于学生了解专业领域最新动态,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前沿理念及最先进的技术。实习医学生应秉承掌握基本理论,打下扎实基本功,针对临床中比较简单的操作如无菌操作、伤口清创、缝合及换药等,外科的生命是无菌操作,外科的灵魂是基本的外科切开缝合技术,可适当根据实习生的实际能力放手让其参与及完成,外科导师应做到放手不放眼,在旁监督指导及辅助,规避医疗差错。

同时教师应该定期讲课,讲课内容包括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目前肝胆外科发展面临的问题等,对于肝胆外科研究当中出现的新成果、新问题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17]。在新技术与新成果学习过程中应该适当与基础知识联系起来,由于实习生的临床医疗服务工作刚刚起步,针对比较深奥的学科问题应该要深入浅出,在新旧知识交替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科研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后续学习中的重要性,讲解新成果期间也可以适当采用科研方式教学,为后续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