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专业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培养探究

作者: 王海纳

[摘           要]  对高校钢琴专业的学生而言,钢琴演奏能力是其个人素养的关键体现,同样也是培养钢琴专业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主要路径。因此,高校钢琴课程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理论基础,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其实际的演奏水平。这也要求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虑,帮助学生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达到更加自由的状态。在此基础上,简要探讨了高校钢琴专业学生演奏能力培养的有效性以及高校钢琴专业演奏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几点高校钢琴专业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培养措施。

[关    键   词]  钢琴专业;钢琴演奏能力;高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7-0145-04

随着音乐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对音乐的赏析能力也在逐步提升,这就对钢琴演奏者的演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高校钢琴专业学生的演奏水平,同样也是当前高校钢琴专业教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一些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教授钢琴理论知识与演奏技巧上,而忽视培养学生实际的演奏能力,这使学生的演奏水平很难得到真正的提升。而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将声音作为基础的艺术形式,学习起来较为枯燥。因此,高校钢琴教师要探索钢琴演奏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钢琴演奏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

一、高校钢琴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演奏能力的价值

(一)演奏能力培养是钢琴教学的核心

在高校钢琴专业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基本的演奏技巧之外,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演奏能力。在开展正式的演奏教学之前,需要学生首先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以及作品中所要传递的真实情感,如此一来,才能够更加真诚地完美演绎音乐作品。学生演奏能力中,乐感、技巧、节奏都是十分关键的部分,在培养演奏能力教学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会识谱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演奏技巧以及演奏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

在高校钢琴专业演奏能力培养过程中,除了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要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只有在深入鉴赏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理解,才能够使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对音乐作品进行完美的再现,因此,在钢琴演奏能力训练中,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1]。

二、高校钢琴专业中演奏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思维单一

在高校钢琴专业演奏教学中,存在教师教学思维落后的问题,教师往往会按照传统的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开展日常教学,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发展需求。由于钢琴课程本身就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所以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也要掌握相应的演奏技巧,并形成个人独特的演奏风格[2]。但是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则过分强调理论基础内容,导致学生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缺乏独特性。

(二)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

由于高校钢琴专业的学生其钢琴学习水平与音乐素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也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深入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无法得到共同成长。

三、高校钢琴课程教学提升学生演奏水平的策略

(一)调动学生的演奏学习兴趣

对于高校钢琴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应以提升其学习兴趣为基础,只有学生对钢琴演奏较为感兴趣,才能真正为之付出努力,这同样也是培养学生演奏能力的根本前提。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推动学生提升其综合音乐素养。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选择合理的钢琴演奏曲目,不仅要保证对学生具有一定的训练难度,但同时还应避免学生在演奏过程中感到厌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演奏完整曲目的时间,而在学生完成演奏之后,也要对自己的演奏过程进行总结,进而由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提出更新的标准和要求。

2.学生在完成演奏之后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变化,往往会感受到自己被教师尊重,但同时也会更加关注自己在今后演奏过程中的实际表现[3]。所以,教师在选择演奏教材时,要科学、合理地把握技术难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奏能力,保证演奏教材符合学生的技术水平,甚至可以选择略低于学生技术水平的曲目。如果教师所选择的曲目难度较高,则学生很难把握整首曲目,也就很难流畅地将整首曲子演奏出来。而如果教师所选择的曲目难度较低,则更加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入投入曲子演奏过程中,进而展现出学生的演奏水平。同时,教师在选择作品时,还应当关注作品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性与音乐性,不必受制于某种特定的风格,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曲目类型。通过学生的演奏实践,学生接受到更多不同的音乐风格,从而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4]。

3.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乐曲类型有着很大不同。所以,不管是练习曲的曲目还是乐曲的曲目,学生都可以尝试,学生可以在演奏训练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感官刺激和挑战,如此一来也会真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演奏欲望,从而对学生的演奏练习有帮助,学生的演奏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高校一些学生的钢琴基础相对较差,所以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一边识谱一边弹奏,这会导致学生最终的演奏连续性受到较大的影响,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5]。而教师可以利用视奏训练模式帮助学生增强整体演奏的流畅度以及完整度,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演奏自信,还能够进一步改善学生的练习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演奏训练情境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趣味化的情境中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体会与感悟,这同样也是提升学生演奏水平以及审美水平的有效措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仅仅依靠理论说明帮助学生了解钢琴音乐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和情绪,很难使学生真正深入作品内部。而教师对学生的示范往往只是展示单一、枯燥的钢琴技巧,无法使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到作品丰富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机遇,依托于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真实且极具趣味化的演奏情境,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在学习舒曼的《梦幻曲》这一经典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在为学生展示作品的时候配备相应的爱情电影视频,在听觉、视觉感官等多个层面调动学生的活力与热情,使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到在音乐作品中所营造的一种浪漫且充满了爱的氛围[6]。在这种真实情境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更加近距离接受钢琴知识与技巧,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在音乐作品内部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升演奏水平。

在高校钢琴专业教学中,应当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正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补关系。在传统的钢琴课程教学模式中,往往将教学重点置于培养学生理论基础上,更关注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演奏能力和实践水平,也就降低了学生的演奏素养。学生在钢琴练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实践练习场景,用丰富、多元的钢琴实践比赛提升学生的演奏水平。目前网络直播飞速发展,这同样也为教师开展钢琴演奏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场景与机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自由练习钢琴时,用直播的方式与观众进行交流和打分。这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钢琴演奏场景,为学生今后的实践表演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样的,在进行直播练习时,观众可以为学生的表现打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而在课堂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直播片段并进行综合的评价,使学生能够认清自己在钢琴实践中存在的专业不足以及优势,进而在未来的钢琴演奏练习中找准发展目标[7]。

(三)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听觉的艺术,需要用耳朵进行感受来真正体会到音乐本身所带有的美感,如果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模仿教师的表演形式,或是盲目地关注钢琴演奏技术,则不能真正从本质上提高钢琴水平。因此,在钢琴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听觉训练,在听觉训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更为清晰的钢琴演奏条例,进而使无意识的音乐演奏调整为更加清晰、专业的演奏方式。在听觉训练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音高、音低的听辨,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大脑的听觉训练,也关注培养学生的心理功能[8]。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听觉训练是十分关键的环节,通过锻炼学生的音乐听力能够帮助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有更好的发挥。

1.日常教学过程中,读谱能力是十分基础的技能,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眼睛对钢琴的曲谱进行观察。为了保证最终演奏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学生需要充分使用自己的眼、耳、口等不同器官,才能够完成专业的演奏,因此,在日常的演奏练习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层次化的细节锻炼。首先,应当训练学生的视觉能力,推动学生提升其个人的识谱能力。在识谱训练中,需要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谱号与音高的差异,以及在演奏过程中各个音符之间的联系。其次,应当引导学生了解在乐谱中符号乐段以及谱面中的各种指法标记。再次,教师在培养学生读谱能力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进行音乐术语的练习,音乐术语主要包括速度术语、力度术语等不同类型的术语,在引导学生记忆常见术语之后,准确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内容。比如在《叙事曲》这首音乐作品教学过程中,第一小节处标着“Misterioso”,这一单词的含义为神秘的,在了解整个单词的含义之后,才能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与思想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然而,有一部分特定的音乐术语并不能仅看到其表面的含义,还要深入了解这之中所表达的精神内涵。最后,因为乐谱直接展示整个作品的艺术风格,所以对于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阐释作品来说十分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9]。

2.对学生进行手指练习。首先,在钢琴弹奏练习的过程中,钢琴触键动作之一就在于高抬指,经常用于部分抒情曲的演奏中。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手指关节灵活性进行锻炼。高抬指的基本动作是高高地抬起手指后又轻轻落下,而学生触键的力度以及速度会影响最终音乐作品的呈现效果,因此在触键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对触键速度以及力度的把握。此外学生手指触键面积的不同,也会影响最终的音色。其次,在钢琴技巧的训练中,学生必须要做到手脑并用,所以要保证学生肢体协调能力较强。因此,在钢琴演奏练习的过程中,应当做到层次化训练,对学生进行由简至难的训练,尽管这一过程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但是学生在熟悉音乐和节奏的过程中,也会自然而然提升其个人的演奏能力。

(四)培养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要想完整地演奏钢琴作品,其最基本的能力就在于分析作品本身。一般来说,大部分钢琴专业的教师都会采用多乐章套曲的教学手段在深入分析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10]。

1.一般来说,如果一个音乐作品中对同一个主题进行反复,则这一音乐作品是根据一个固定的主题展开音乐创作的,所以整个音乐作品的结构往往不会发生改变,并在固定的音乐节奏基础上展开自由的发挥。比如1778年莫扎特曾经创作的《小星星变奏曲》就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完成了全曲12次的变奏。

2.十分知名的西洋音乐曲式之一为“回旋曲”,回旋曲的基本结构为周而复始,围绕音乐的主题进行演奏,在整个回旋曲中,主题至少会呈现三次。因此,在不同的音乐作品演奏中,学生必须要首先把握整个作品的结构以及艺术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