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健康管理导向的药学职业教育研究
作者: 耿阳 徐娜
[摘 要] “十四五”期间,国家大健康战略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健康管理行业蓬勃发展。目前,药学专业学生就业在人工智能及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定位于社区健康管理的岗位为导向,按照“行业岗位—专业—课程”的逻辑,从能力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当前以药学服务为核心的药学专业进行优化设计,构建满足社区健康管理人才需求的药学职业教育体系,探索药学职业教育的新出路。
[关 键 词] 社区健康管理;药学服务;人才培养;药学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8-0017-04
2022年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是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之后,规划布局国家大健康战略,开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之路。社区是社会管理的网格化单元,是国家大健康战略实施的前沿阵地,是健康管理的主要场所。药学服务是社区健康管理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之一。2020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提出要加强药学类等专业职业教育,发展居家社区药学服务,积极开展用药咨询、用药监护、合理用药指导等服务。本文基于国家大健康战略,从社区健康管理的现状出发,结合当前药学职业教育的痛点和危机,探索构建以社区健康管理为导向的药学职业教育体系。
一、社区健康管理概述
(一)社区健康管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Health management)的概念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医疗保险机构为了减少医疗保险赔付损失,对其保险客户进行系统的健康管理,控制疾病发生的概率,降低出险率,减轻赔付成本。当前,健康管理涵盖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广义的健康管理是整合相关行业优势资源,结合医学、药学、生物信息及信息数据化技术,构建一套科学、智能、多层次的完善的健康预防和维护服务体系。狭义的健康管理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1]
(二)社区健康管理的行业现状
美国是最先提出健康管理的国家,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随后效仿。社区健康管理工作主要由具备健康管理综合专业知识的社区药师负责和管理,有效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2]20世纪末,健康管理的理念进入我国,2011年,我国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注册成功。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对于健康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应用还不够成熟。健康管理工作主要由健康管理公司和医疗机构来实施,基于老年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是目前社区健康管理理论研究和应用实施的主要对象,对于健康人群的“防未病”和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研究和应用较少。目前国内社区健康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具体政策、实施方案、机构设置和专业人才等方面还不够完善。负责健康管理的工作人员主要为全科医生,在治疗方面具有优势,在预防指导、文档信息管理、健康实时追踪、合理指导用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科普宣传等方面还存在缺陷。
(三)社区健康管理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社区健康管理将以患者为对象被动的“患病—治疗—康复”方式转变为对全民实施主动的“监测—预防—即时管理”方式,避免小病隐藏,轻症转重疾,进而危害生命的悲剧,维护全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全民寿命。社区健康管理的对象是全部人群。社区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涵盖所有涉及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确定目标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健康信息收集与跟踪、检测和健康风险评估、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健康干预、慢性病管理、就医需求指导等。[3]
(四)社区健康管理的岗位属性和专业要求
张颖等人通过调研68家健康管理行业组织机构,总结了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岗位,包括健康管理公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机构和第三方健康管理公司的相关岗位。[4]而定位于社区的健康管理场所则集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区物业管理机构等居民生活区域。社区健康管理的岗位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级管理者社区总负责人为社区健康服务的管理者,全面负责社区健康管理工作,负责健康管理计划和制度的制订及运行管理。因此,需要深刻领会国家大健康战略,掌控全球健康管理发展动态,同时需要具备深厚的中西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在流行病学、康复医学、运动医学、中西药学、营养食品等各个专业领域具有扎实的知识并能综合运用,具备团队管理经验。二级组长协助管理者制订计划,并执行和实施,领导和管理团队成员开展健康管理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营养学、康复医学知识、中西药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三级组员需要按照组长分配的任务,直接和健康管理对象对接,完成建立档案、信息跟踪、风险评估、指导和干预等具体工作,要求熟悉和掌握医学、药学、食品营养、健康管理相关知识,在具体工作中和小区居民进行有效沟通,形成良好的健康文化氛围,对小区居民进行全面具体的健康管理工作。[5]
二、药学职业教育概述
(一)药学职业教育的内涵
医药行业的发展在治疗疾病、延长人类寿命、维护人类健康和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医药行业包括医药研发、生产、流通、经营和监管各个重要环节。因此,在医药行业中不仅需求高层次的专业研发人才,同样需要熟练的技术人才。传统意义上,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药学教育侧重于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6],当前的药学职业教育主要为满足医药生产、流通和经营管理行业的需求,重点培养制剂生产、药事管理、人际沟通和市场营销等各个专业技能人才。
(二)药学职业教育的困境和问题
药学职业教育为满足传统的医药行业需求培养技术人才,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和方案。高职高专的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流通企业、零售药房和医药销售行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医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流通行业的各个环节的管理更加智能化。传统的生产操作人员与人工智能设备的高效率、标准化、低出错率相比,完全丧失生存竞争力。而市场营销等传统的销售方式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药学类人才就业危机日益突显。同时,与国内的普通本科药学类教育相比,高职院校的药学类职业教育并没有在技术技能层面占绝对优势,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影响,就业环境整体向下的背景,本科药学类人才下流下放,直接压缩了高职类药学人才的就业空间。因此,探寻新的就业出路势在必行。
三、社区健康管理导向的药学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一)面向社区健康管理的药学职业教育可行性分析
1.社区健康管理专业人员严重不足
党的二十大之后,国家大健康战略全面推进,但由于社区健康管理起步较晚,机构设置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当前社区健康管理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程度不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科普宣传、疾病预防、用药指导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同时,在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背景下,慢性病患者人数庞大,基层社区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数量远不足以保障患者的日常健康维护,对于推进社区健康管理工作力量更是不足。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参与健康管理的理念淡薄,实现整个社区健康管理更是任重道远。目前能够满足社区健康管理岗位属性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急需大量人员充实到社区基层中去。
2.药学人才从事社区健康管理工作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社区药学服务是药学专业人才从事社区健康管理工作的先天优势。药学职业教育最关键的能力是“药学服务”,也是药学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2020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在加强药学人才培养意见中指出要加强药学类、药品制造类等专业职业教育,进一步优化药学部门人才结构,在传统的药学服务基础上大力发展居家社区药学服务。而面向基层社区药学服务的内容包括: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积极开展用药咨询、药物治疗管理、重点人群用药监护、家庭药箱管理、合理用药科普等服务。提升以“以患者为中心”的社区药学服务[7],直接面对社区居民,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社区健康管理的效果。因此,药学职业教育的优秀人才可以对社区健康管理起到关键作用。然而,社区健康管理是以民众“健康”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其岗位属性决定了从业者必须具有综合的专业知识,当前的高职药学类人才,在临床医学、心理学、康复医学、信息追踪和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存在不足。
3.面向社区健康管理的药学职业教育思路可行
社区健康管理的对象为全民,我国人口多,健康管理行业面临庞大的专业人员缺口,其行业要求和岗位属性决定了一线工作人员面对社区居民,需要为居民提供用药咨询、合理用药指导、科普宣传等服务,这些都属于药学服务的内容,是药学专业人才的特长和优势。因此,定位于社区健康管理的药学职业教育方向是完全可行的。另外,在康复医学、健康管理、信息化管理等专业知识方面的缺陷,可以通过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管理综合能力。与本科高校的专业化理论教育不同,职业教育更侧重于社会服务应用型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在社区卫生机构、养老机构、诊所、零售药房和物业机构从事健康管理工作,发挥社区药学服务功能,可实现与本科院校药学人才错位就业,因此,符合国家大健康战略的社区健康管理可作为药学职业教育的重点方向,定位于社区健康管理的药学职业教育思路具有先天优势,是完全可行的。
(二)社区健康管理导向的药学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1.社区健康管理导向的药学职业教育人才定位和培养目标
根据社区健康管理的岗位属性,一级和二级岗位均需要具有丰富的医学临床经验,在药学职业教育阶段难以实现,因此,药学职业教育培养的药学人才可定位于社区健康管理的三级岗位,即直接面向社区居民的社区健康管理工作者。基于社区健康管理岗位对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社交能力的实际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目前的药学专业课程,增加健康管理相关课程,使其匹配社区健康管理的岗位能力需求,形成“药学服务能力+健康管理能力”的双核驱动,培养大批具备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拥有“药学服务能力+健康管理能力”双核驱动力,能够充实到社区基层的社区健康管理人才。
2.社区健康管理导向的药学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社区健康管理导向的药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岗位属性和能力要求构建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教学体系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实习实训等。健康管理涉及医学、药学、心理学、信息学、健康管理学等众多专业,而三级健康管理岗位,需要知识面宽广。因此,课程设置结合社区健康管理实际需求,课程建设让社区一级、二级岗位管理者参与进来,将各个专业涉及学科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比如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和人体结构解剖等医学课程汇编为中西医概论;将中药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药理学等药学课程汇编为中医药概论;将医学检验、药物分析等课程合并汇编为健康检验学课程;将流行病和卫生统计相关课程合编为卫生统计学;将设计营养学、食品安全、食疗保健和合理膳食指导等相关课程汇编为营养保健学;将档案管理、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相关知识汇编为档案信息学;将沟通技巧、社交礼仪等汇编为社交礼仪学。而健康管理学、药学服务学和预防康复学则作为核心专业课程。通过删减难度较大的理论知识,增加疾病预防和康复指导、药学服务和健康管理等应用型较强的内容,让学生有所专长,学有所用,理论学习和实践达到良好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