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业者认知视域的建筑职业院校工匠精神涵育
作者: 李亚芹 王运政[摘 要] 从行业工匠精神现状认知、价值认同、影响要素分析和对行业职业院校涵育工匠精神建议四个维度对某建筑类高职近千名校友开展调研发现,工匠精神对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行业企业竞争力及从业者个体职业生涯进阶意义重大,从业者个体内在工匠精神与外在职业能力互为依托、相融共生。建筑业工匠精神现状与行业发展需求不完全匹配,行业职业院校工匠精神氛围不浓,对师生个体工匠精神养成的促进作用不容乐观。应对之策是从景观建设和活动开展两方面涵养校园鲁班文化,构建“岗育复合体”,打造工匠之师队伍,大力改革专业群学生课程实践体系和师生竞赛实践体系。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建筑职业院校;一线从业者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8-0081-04
一、问题提出
“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1]。工匠精神在社会经济财富创造过程中发挥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动力及智力支持作用,是百业兴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精神源泉。正因如此,工匠精神这一词汇的热度居高不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列为国家战略人才。建筑业是尤能凸显工匠精神的行业。中国古代,被认为是建筑业祖师爷的鲁班集匠心、师道、圣德于一身,被称为“百工圣祖”;长城、兵马俑、故宫、天坛等若干流传后世的经典建筑饱含历代鲁班匠人对工匠精神的孜孜追求。在当下,工匠精神是“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提高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1]的灵魂,每一方混凝土、每一个脚手架、每一堵承重墙的优良品质都有赖于鲁班匠人的工匠精神。在“中国建造”亟须去污名化和增强行业文化自信的当下,面对行业工匠青黄不接的严峻现实,建筑职业院校能否有效涵育工匠精神,用鲁班文化跨越行业和时空的价值标准转化新一代从业者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是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
二、调研设计与实施
相较于职业院校在校师生,已成为行业从业者的毕业生对工匠精神价值与现状的观察更为全面、具体,对行业工匠精神内涵与意蕴的理解更准确、深刻,对行业工匠精神困境与成因的思考更切实、透彻。本研究以某建筑类高职院校毕业校友为调研对象,拟以从业者的认知视角分析、阐释行业工匠精神价值与功能、内涵与外延,剖析行业工匠精神现状、困境与成因,寻求对建筑类职业院校涵育工匠精神的对策、建议。调研问卷设计由毕业校友基本情况以及校友对行业工匠精神现状认知、价值认同、影响要素分析、对行业职业院校涵育工匠精神建议五部分构成。经初测和专家修订后实施调研,向毕业校友发放网络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83份,有效回收率为88.3%。被访者基本组成结构如下:被访者职称及岗位。本次被访者涵盖建筑行业的各个职称层次,以工程师为主,涵盖建筑行业施工领域的各个岗位,以施工员岗位为主。被访者年龄及工龄。被访者的年龄分布由高到低依次是20~30岁占比54%,30~40岁占比27%,40~50岁占比13%,50岁以上占比6%。被访者的工龄分布由高到低依次是5年以内占比41%,5~10年占比27%,11~20年占比15%,20~30年占比12%,30年以上占比5%。被访者岗位工作与专业对口情况。大部分被访者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岗位工作,其中非常对口者占比33%,比较对口者占比50%,不太对口及完全不对口者占比17%。被访者工作单位性质。在施工总包单位就业者占比73%,在分包单位就业者占比11%,在建设(业主)单位就业者占比6%,在其他类型单位上班者占比10%。
三、从业者对工匠精神相关认知分析
(一)行业工匠精神价值、功能认知
工匠精神是行业必需品,对行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竞争力及从业者个人职业生涯进阶意义重大。本研究从社会、企业、工程项目及从业者个人四个层面调查从业者对工匠精神意蕴价值的个人认识。对社会而论,88%被访者认同全社会都需要工匠精神,89%被访者认为工匠精神促进培养创新创业、精益求精的行业风气,68%被访者认为工匠精神促进行业技术转型升级;对于企业而论,工匠精神是企业赢得竞争、占据市场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企业培育员工的职业技能素养和企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87%被访者认为能够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思想境界,76%被访者认为能提高行业企业竞争力,还有62%被访者认为能增进行业企业生产能效;对工程项目而论,工匠精神是建筑工程项目建成精品的决定因素。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依次是日常对工程施工的严格监督检查、具有工匠精神的工人群体或班组、优质的施工过程管理、优质的建筑材料和设备、优秀的工程设计、技术高超的带班师傅、非常有能力的项目经理,被访者对各因素认同度分别为88%、85%、77%、64%、60%、60%、46%。实际上严格的日常生产管理、优秀的施工班组、优质的工程设计以及施工条件,以及能力卓越的项目经理和带班师傅,无不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对从业者个人而论,关于工匠精神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影响,54%被访者认为非常大,37%被访者认为比较大,二者占比之和高达91.16%,说明工匠精神是从业者坚定职业追求、提升职业素养、实现职业价值的重要道德指引。本项调研表明校友就工匠精神对社会、行业、企业及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有清晰认识,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建筑企业赢得市场和扭转口碑、行业从业个人求得职业发展,归根到底是从业者能力、素质及所蕴含内在精神的竞争。
(二)行业工匠精神现状、困境认知
建筑行业工匠精神现状与行业发展需求不完全匹配,从业者工作状态主流较为积极,但负面心理不容忽视。一是从业者职业水平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仅有近半数被访者认为建筑从业者总体技能与管理水平完全能满足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其中,认为完全能满足的占比10%,认为多数能满足的占比36%,认为只能达到基本满足的占比46%,认为不能满足的占比8%。二是从业者工作状态。25%被访者认为大多数人对产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29%被访者认为大多数人在保证产品品质情况下,力求多干活,30%被访者认为大多数人力求多干活,但能适当兼顾产品品质,11%被访者认为大多数人只顾多干活、多赚钱而不顾工作质量,可见从业者工匠精神有待提升。三是行业工匠精神缺失的外在表征。被访者认为当前建筑行业工匠精神缺失依次主要体现在从业者责任心不足、从业者专业技术水平不足、项目技术与管理创新不足、传统工艺传承不足、企业文化底蕴不足,认同度分别为74%、70%、61%、55%、52%。四是工匠精神缺失是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动因。64.33%的被访者认为建筑施工最严重的问题是作业人员只图快,不管品质,缺乏工匠精神,工人不注意施工安全、施工现场脏乱差、低价中标导致优先考虑控制成本、设计不考虑施工要求、材料品质达不到要求、施工粗糙需要经常返工,认同度分别为60%、50%、48%、43%、42%、24%。本项调研表明校友对建筑业发展的忧患意识比较强烈,对行业工匠精神发展的现状、困境、成因及不利影响有客观而深刻的认识,这些认识对于行业职业院校涵育工匠精神的目标、路径及问题防范思路设计有启发意义。
(三)行业工匠精神构成要素与有效养成认知
个体内在工匠精神与外在职业能力互为依托、相融共生,前者相较于后者对行业从业者的影响更重要且深远,但当前行业职业院校对个体工匠精神的促进作用不容乐观。一是行业工匠精神内容要素。被访者认同度较高的工匠精神构成要素依次为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上进心、团队协作、勇于创新、耐心专注、一丝不苟、注重安全、吃苦耐劳、文化修养、渐进改良、修身正已12项,其认同度分别为93%、89%、77%、77%、74%、71%、70%、70%、69%、54%、52%、51%。二是行业从业能力评判指标。被访者认同度由高到低是作业现场技术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协调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其认同度分别为67%、65%、64%、57%、54%、47%。对两类要素的对比分析可见职业精神层面的影响因素更多元,职业能力层面的评价指标更清晰,二者在现实职业场景中不可分割,互为表征。三是工匠精神的影响因素。被访者认为个人因素与工匠精神有91%的相关度。就外因而论,对个体工匠精神养成有重要影响的依次是企业文化、企业培训、企业师傅、家庭因素,被访者认同度分别为83%、78%、52%、49%,可见在被访者认知中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有重要影响。此外,被访者认为毕业院校的校园文化、教师、课程对个体工匠精神养成的影响并不高,认同度分别仅为33%、27%、26%,此结果侧面反映当前行业职业院校脱离行业实际,传承和涵育工匠精神工作缺失。四是工匠精神有效养成方式。调研数据显示,个体工匠精神有效养成方式依次是个人自我磨炼与修养、日常工作实践及经验总结、同事(师傅)或老师言传身教、工作中技术技能难题攻关、行业工匠文化熏陶、企业管理规范引导、在校期间的课程学习、企业技术技能培训、考取执业证书,依被访者认可度评价,在每项指标赋分为10的前提下,各方式得分依次为7.9、5.7、5.0、4.9、4.0、3.4、3.1、3.0、2.63,可见受访者认为在校期间学习对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并不大。五是工匠精神养成关键时期。被访者主流看法是入职1~5年,认同度60.0%;学徒期,认同度23.2%;认为工匠精神养成关键期为学生时期和入职6~10年时期的被访者均较少,各仅占9.0%和6.6%。本项调研结果对建筑职业院校明确涵育工匠精神的内容、重点及方式方法体系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对行业职业院校涵育工匠精神的建议
当前行业职业院校工匠精神氛围并不浓厚,有必要从文化建设、专业课程优化、教师培育以及学生实践改革等方面涵育工匠精神。首先,被访者认可学校文化熏陶、教师言传身教、专业实训实践使毕业生受益,但认为当前行业职业院校工匠精神有待提升,并将校园鲁班文化不足归因于三方面:一是教师与社会接触不多,传授知识与行业实际脱轨,导致学生学习枯燥和虚化。二是学校鲁班文化建设不足,学生在校期间难以形成吃苦耐劳、追求精益的自我意识。三是学校课程体系设计、实施脱离行业实际,学生专业学习脱实向虚、欠缺针对性。对此,被访者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四个维度,一是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使专业知识、能力、素养、精神有机统一于行业从业岗位需求、标准。二是改造校园文化景观,多渠道营造校园鲁班工匠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行业职业观。三是为学生提供更多专业实践机会,保证课外实训实践学时充分、任务明确、工作量饱满且得到有效反馈。四是教师必须下企业锻炼,提升业务水平以利于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其次,论及参加工作后最受触动的事件,被访者认为是亲历各类大小不一的工程项目安全、质量事故,安全事故使被访者意识到尊重生命、规范施工的重要性,质量事故则使被访者意识到工程质量与百姓安居乐业、国计民生关系重大,需要熟悉工艺、精通业务、严谨作业、把控质量。在工程实际进程中,工程安全与质量互为前提、相辅相成,二者实现的关键均是从业者秉承工匠精神,防范工程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排除工程施工中物、机、料的不安全状态。此外,被访者还重视入行“师傅”的重要性,认为行业师徒关系有助于传承行业前辈的优秀职业品格。
四、建筑职业院校涵育工匠精神的对策思考
培养现代建筑工匠是建筑职业院校的核心使命,工匠精神是学校改革创新秉持的价值追求,学校要着眼于社会对行业产品的质量期待、行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需求,以及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抓住文化涵养、师徒传承、实践养成等涵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三大关键要素,加快涵养校园鲁班文化、精心打造工匠之师队伍、强力改革学生专业实践,促进育才与育人相统一,为学生成长为行业能工巧匠,甚至大国工匠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