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专题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 姚君[摘 要] 在五年制高职教学中,语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语文课程专题教学有着较高的整合性和系统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但是,从现阶段的高职语文教学来看,需要教师重视、创新专题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首先总结了专题教学模式的特征,其次分析了专题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可行性的创新策略,旨在发挥语文专题教学的价值,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 键 词]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专题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4-0139-04
五年制高职教学主要以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为主,容易忽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语文课程的开展,对于高职教育来讲是一种补充,尤其是在语文专题教学模式下,学生既能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走进古今中外名家的作品当中,又能实现思想上的升华和能力方面的提升,比如在爱国专题教学中,学生可以从文章中收获知识,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爱国精神,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回馈祖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基于专题教学模式具有的优势,高职语文教师要重视在现有教学方法上继续创新,整合多方资源,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关键,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专题教学模式的特征
(一)专题教学的内涵
专题教学是指从纵、横两方面对教学内容及学科知识点进行整理、归并、提炼与升华,在纵向上以教学结构中螺旋反复为指向,走“积极前进,循环上升”之路;横向上则以教学内容中知识的相互作用为指向,走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相结合的道路。专题教学侧重于将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以专题为单位的知识系统梳理和理念深度把握。专题教学是少而精的教学,其特点明显:第一,专题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第二,专题教学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1]。
(二)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专题教学模式的特征
1.凝聚性
专题教学又称主题教学,是指根据一个话题组织材料,使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找出文章的共性,实现系统化学习[2]。例如,以“生命的芦笛”为主题的单元学习中,不论是选取的文章还是综合性学习,都与生命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可以采用专题教学模式,串联《记念刘和珍君》《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亡人逸事》等文章,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每篇文章的异同点,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谈论生命,对于生命的理解是什么。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真谛,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因而产生热爱生命、赞扬生命的浓厚情感。
2.开放性
专题教学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束缚,加强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课堂,而是有了更广阔的学习天地[3]。例如,学习《荷塘月色》《长江三峡》《我的空中阁楼》时,该单元的主题为“自然的心迹”,教师开展专题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归生活,头脑风暴自己遇见或周围的自然美景,通过拍照、文字等方式进行记录,分享感悟,然后再回到课堂中学习文章,感受作者对人与自然的深层次解读,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其创作能力。
3.共生性
专题教学语文观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与语言的共生”,是传统语文教学与现代语文教学的融合。传统教学强调“授人以鱼”,而专题教学强调“授人以渔”;传统教学重视语言的工具性,而现代语文教学关注语言的存在性,借助语言产生思想,培养人文精神。高职语文课程专题教学模式的开展,诠释了语文教学的新内涵,只有加强语言和精神的结合,在二者相辅相成下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教育,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4]。
二、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专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
基于语文专题教学具有的优势和育人价值,很多高职语文教师纷纷开展专题教学,但学生的参与热情却没有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而水涨船高。分析其原因,从教师方面来讲,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看似宽泛的课堂模式,实际上依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按部就班地研究问题,搜集固定知识,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拓展学习[5];从学生层面来讲,少部分学生对专题教学模式有着浓厚的兴趣,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积极回应,多数学生因为对语文学习本身的兴趣较低,即便教师实行专题教学,在他们看来也是换汤不换药,参与度不高。
(二)课堂缺乏交流,被动者较多
语文专题教学的步骤为整理、提炼、总结、归纳,最后形成书面材料。专题教学的高效开展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要求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书面材料形成前,学生要口头汇报,分享自己的收获,目的是更系统、透彻地了解所研究的内容,其他学生在听取他人汇报的同时,应集思广益,汇报完毕后,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然而,当前的高职语文专题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将搜集的内容进行剪贴、拼凑,并未渗透到知识体系当中,应用的方法比较单一,并且只关注自身或小组内的学习,没有参考其他小组的可取之处,这种缺少交流的学习方式削弱了专题教学的价值,不利于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
(三)教学方式单一,缺少实践性
在高职语文课程中,教师虽然用专题教学模式代替了常规教学,但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依然保留着传统思想,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语言表达等能力,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专题学习。另外,在专题教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性不强,教学评价形式单一,没有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讲解,没有联系生活、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难以形成对文章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影响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6]。
(四)教师局限于教材
关于教材与实践的整合,已经主张了许久,然而实际进行得较少。由于教育仍是以成绩论高低,所以大部分教师还是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实践教育。虽然学生知道学习语文是需要长期进行知识积累的,但是教师却以重课堂教材教学为主,忽视了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单纯地钻研教材上和试卷上的内容。
(五)教学没有融合职业教育
五年制高职学校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学生进入高职学校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掌握知识,这样才能保证五年内学有所成,毕业后能够全方位投身于工作岗位中。也就是说,五年制高职语文的教学课程应该和学校自身的学科基础相连接起来,从学科积累中培养语文的文化素质,在语文课的教学中逐步融入学科的研究领域。
三、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专题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在高职院校语文课程中,要想充分发挥专题教学模式的价值,实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目标,既要注重专题教学模式的延续使用,又要落实教育体制改革要求,以学生的学习诉求为出发点,探究可行性的创新策略[7]。
(一)改变教学理念,确保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在专题教学模式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时俱进,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契合专题教学的方法进行授课。同时,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划分学习小组,保证小组成员能力的均衡性,在共同努力下提升能力,发展语文素养[8]。例如,教材第一单元“理想之光”的文章包括《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寻梦者》《金黄的稻束》《采石工》,为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理想、感悟理想,教师应开展专题教学,以“理想”为核心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用项目教学法,为各小组布置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比如,四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方式有何共同点?选择一篇印象深刻的文章进行剖析;就单元主题进行知识拓展,搜集与“理想”相关的诗词、短文等。项目教学法在专题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意识,促进教学质量和有效性的提升。另外,可以就“我有一个梦想”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进一步深化“理想”的含义,强化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项目教学法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如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只有保证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才能更好地开展语文专题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关注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素质教育对高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既要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和必备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正确的价值观。因此,高职语文教师开展专题教学时,要加强与世界观、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的联系,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将人类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道德、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优秀文化成果进行内化,或者根据专题教学内容渗透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使其成为培养学生人文修养、端正学生精神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养料,使学生在语文专题教学的潜移默化下提高职业素养[9]。例如,教学第三单元“人与责任”的相关文章时,教师可以串联文章内容,提炼其中的精妙之处,在此基础上开展专题教学,引导学生谈一谈爱国主义和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为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要让学生提前准备,按照专题教学的步骤搜集、整理资料等,教学期间,应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爱国主义方面的纪录片,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产生情感体验,然后就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在汇报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在“人与责任”的专题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感同身受,高职学生既增强了责任意识,又提高了职责素养与工匠精神,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注重延伸拓展,增加实践活动的比重
虽然语文学科是一门以理论知识为主的学科,但同样需要实践活动的积极促进,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深化人文素养。高职语文教师开展专题教学时,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又要立足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等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10]。比如,教师开展以爱国为核心的专题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纪念馆、红色基地进行参观,回顾国家发展的历史,感悟民族英雄的为国捐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开展趣味性的专题教学活动,如演讲、调研、辩论、情景剧等,不仅可以丰富语文专题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创新精神、辩证能力和组织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开展以文学为核心的专题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初步了解文章,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内容进行演绎,有能力或者想挑战的学生尝试用元杂剧演绎,还可以适当改编,充分准备后集中表演。这种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还能使其在表演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增加文化知识储备。
(四)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在高职语文课程专题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一方面促进教学改革,实现现代化教育;另一方面满足当代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主动性[11]。除此之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能拓展专题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实现知识的补充。因此,高职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具有的价值,将其合理应用到专题教学中,借此创新专题教学模式,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形成课前、课中和课后于一体的教学形式,课前学生观看微课或自主搜集资料预习,重点标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课中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学生共同讨论难以理解的问题;课后为学生布置与专题教学相关的任务,完成后发送到班级学习群中,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教师还可以开设“专题教学”的公众号,每一次专题教学任务结束后在公众号内发布相关的文章、拓展资料等,也可鼓励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以留言的方式进行分享,从而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