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合同”为例探索情境教学在应用文写作中的应用

作者: 解红霞

[摘           要]  应用文写作能力是高职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之一,对于学生夯实职业基础、增强竞争优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包括教学内容庞杂、学习兴趣淡漠、写作素材匮乏、语言表达欠妥,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基于园林技术专业实际工作过程,以创设情境为主要教学方法,以“经济合同”教学为例,充分展示实施过程,数据支撑教学效果,有效破解教学重难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关    键   词]  高职;应用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7-0141-04

一、应用文写作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公民个人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用以处理公私事务而撰写的具有实用价值和惯用体式的文章总称。这些“应”付生活的文章,具有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是各行业、各岗位处理工作事务和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应用文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成为信息化社会的一项重要标志。因此,高校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是顺应时代需要,必要可行。

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及人文素养,增强职业竞争力,学用相长、知行合一,是应用文写作课程应承担的重任。高职学生未来的岗位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业务知识与能力,同时还需要良好的文字处理能力。诸如党政机关需要行使公务文书,单位(部门)工作伊始需制定工作计划,项目开展需要写策划与实施方案,工作完成要及时总结,单位之间信函往来互动沟通、签订合同协作共赢……应用文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招聘时,许多企事业单位要求考核应聘者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因此,学生必须掌握应用文写作知识,具备较好的写作水平,能撰写出思想认识深刻、观点集中鲜明、结构条理完整、语言表达通畅的应用文,这是高职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是衡量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综上所述,应用文写作课程总体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普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文书写作能力,逐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搜集整理资料能力以及数字化办公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

二、高职教学现状分析

本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材与内容。教材内容体系化,文书种类繁多;例文“脸谱化”,缺少专业行业特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未来工作严重脱节,学生对课程缺乏感性认识,学习意识不到位,轻视思想泛滥,课程学习的重点难以落实到“写”上,教学难点也无法体现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实效”。

第二,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以“讲授知识+案例分析+写作训练”为主要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僵化;教学手段主要是PPT课件、教材、课后作业,缺乏信息化等诸多因素,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渐下降,参与性不强,注意力分散,学习气氛沉闷,学习效果欠佳。

第三,写作实践中的困惑。应用文的特点是“大则有体”,格式相对规范化、程式化,比较容易掌握,90%的学生能做到格式规范。但因缺乏工作实践,又不注重日常积累,导致写作素材严重匮乏,甚至无从下笔;语言表述词不达意,更无准确、严谨可言;学习的目的不是提高写作能力,仅仅是为了交差,课后写作练习流于形式,多数学生喜欢从网络下载成稿,造成文章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与创新性。

总之,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均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毕业生能正确写作借条、请假条、申请书等不足50%,能正确书写公务文书的不足20%。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反差鲜明,高职教育的目标难以达成。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实践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我院对接最新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结合园林技术专业的实际工作,针对应用文写作课程,从内容、方法、模式、评价四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均取得初步成效。下面我将以该专业“经济合同”教学为例,具体谈谈破解问题的思路与实践。

(一)淡化理论知识,突出“实用”重点

立足园林专业岗位需求,经充分调研,准确掌握学情,以切实服务专业为指导,以“必需、够用”为标准,以“实用、实效”为导向,基于园林绿化工程工作的实际过程,教师有计划地创设教学情境,按照工作过程构建教学内容,应用性与专业性相融合,突出课程的实用价值,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

工作情境1:为拓宽道路,进一步绿化美化市容环境,××市园林局进行公开招标,××景观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中标第三标段,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园林局的景观设计方案采购苗木。

紧扣苗木采购项目主线,需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充分市场调查,准确掌握苗木行情,为采购打好基础;二是协商谈判,编写并签订合同,采购苗木。在教学内容上科学遴选出“市场调查报告”和“经济合同”两个模块。这两个模块的知识点多,要全部掌握费时费力。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淡化了市场调查报告的概念、特点、种类及报告的写作格式,淡化了合同的概念、种类及名称、签订意义及原则等繁杂的理论知识,突出“实训”的重点和难点,“市场调查报告”的重点在于调查方法的掌握与数据的统计分析,“经济合同”的重难点在于法定条款等写作内容及语言表达上。

根据课前学情调查,发挥学生热爱信息技术的优势,知识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课前完成。教师提前一周通过学习通App网络教学平台发布项目任务书,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接收到项目任务后,通过观看视频案例、教学微视频、PPT课件、教材、知识要点、章节测验等资源,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完成知识的积累与掌握,为后续工作过程中的“实训”打下理论基础。

(二)以“情境模拟”为主要手段,调动学习兴趣,鼓励广泛参与

适应学生动手能力强的学情优势,本项目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情境教学、模拟实训、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全过程凸显思政育人。抓牢苗木采购项目主线,通过市场调查、科学分析行情,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谈判、签约的沉浸式工作体验,使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树立法治意识;通过文书修改与润色,掌握文书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及应用能力;以“懂行情—通人情—有文情”三步骤,培养学生成为知行合一、德技双修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教学目标。

1.实地调查,科学分析

苗木采购项目启动之初,以组长选拔或自由组合的形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合理分工,带领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学习,集思广益设计调查问卷,利用百度检索、电话咨询、文献资料等调查方法,了解苗木市场供求关系、苗圃区域分布状况、价格信息、运输包装等市场行情,借此筛选出重点合作目标,分组针对苗木的品种、规格、生产经营过程、企业等进行实地调查。教师协助学生联系相关企业,学生利用周六日实施现场调查。汇总调查结果,科学分析数据,准确掌握一手资料,为苗木采购谈判提供翔实的事实依据。教师根据实际,重点辅导,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围绕项目谈判任务,甲乙双方制定谈判方案与策略。

2.模拟谈判,商定内容

工作情境2:各学习小组前期详细了解项目所在地及周边的市场,准确把握行情。双方相关人员经过多轮沟通,××景观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与××苗圃就绿化工程苗木采购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圆满完成采购任务,双方进行深入细致的磋商会谈,以期达成共识,签订合同,实现合作共赢。

以写作内容及主要条款为依托,围绕项目,各小组分别扮演甲、乙双方的经理、工程师、财务负责人、秘书等不同角色,各司其职,就苗木价格、品种、规格、质量和数量、履约方式、地点、时间、违约责任、包装运输等展开有理有据的商务谈判。

模拟谈判之初,教师用10分钟时间讲解介绍、握手、座次等礼仪知识,培养学生语言文明、举止得体的处世之道,以便通晓“人情”;谈判的场地以智慧教室、实训室为佳,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体现于谈判的全程,教师通过课堂巡视,正确引导各学习小组顺利完成任务。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沉浸式地完整体验谈判的工作过程。模拟谈判控制在60分钟,谈判结束后双方汇总记录,运用信息技术投屏展示谈判结果,投票选出最佳谈判员和最佳小组,通过学生互评、组间互评完成部分过程性评价。教师根据各小组的成果展示,引导学生复习写作内容等知识要点,补充缺失,从而解决学生写作中内容匮乏、无从下手的窘境,教师点评并系统总结知识点,强调重点,布置写作实践任务。

3.整饰文书,完成签约

各小组根据课前要求,将草拟好的合同文本上传至相关学习平台。课堂教学中教师打开各小组合同文稿,做好审核及修改准备,引导学生通过一看、二审、三推敲环节,完成整饰与修改。

首先,看合同的格式,包括约首、正文、约尾、附件以及文字书写、标点符号、排版等格式是否规范;其次,审查合同内容(条款)是否完备,主要包括《民法典》规定标的等八大条款有无遗漏;最后,重点推敲语言的表达,时间大约需50分钟。教师选取典型作业,指导学生逐条分析,找出合同条款在表达上有歧义、含混不清、搭配不当等问题,学生小组先讨论修改,教师再引导学生反复推敲,在初稿与修改稿的鲜明对比中学生更容易掌握合同的语言要求,同时语言表达更准确、规范、合意,有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破解教学难点。

4.记者访谈,精准复盘

将修改完善的合同文本打印装订,利用智慧教室或云平台,组织布置签约会场,举办签约仪式,学生沉浸式体验合同签订的全过程。签约仪式后,由教师主持,学生代表参与,举办小型记者访谈,完成本项目复盘。教师巧妙设计访谈问题,引导学生从行情、人情、文情角度谈订立合同的三大难点,从扎实的市场调查、胶着的合同谈判及反复的语言推敲三个角度引导学生全面回顾订立合同的重难点及关键环节,巩固所学知识,归纳要点精髓。

(三)多元化评价机制,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认真落实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把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相关成绩纳入学业成绩档案中,公正、客观、真实反映学生写作与应用的水平。具体如下:

评价主体及比例:教师评价50%;小组互评20%;组内互评20%;自评10%。

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价,学生广泛参与其中,在相互评价中对标准有更深入的了解,对照中更容易找到差距,学习与改进的目标愈加明确,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自觉性,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搜集信息及实践应用能力均得到高效、持续发展。

四、情境教学效果展示

(一)创新教学模式,强化情境教学,基本实现预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基于园林技术专业工作实际创设绿化工程苗木采购教学情境,通过任务驱动、合作探究以及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参与度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目标得到了有效提升,知识掌握率达92.3%以上,成功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