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合式教学学生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张伟 王建国[摘 要] 混合式教学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中心,满意度成为衡量混合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以小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为例,重点考察了混合式学习的学生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根据顾客满意度基本理论构建混合式教学的学生满意度模型,该模型包括学生特点、教师特点、课程特点、系统功能特点四个维度和19个自变量。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其中有4个自变量显著影响混合式学习学生满意度,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系统为辅助的混合式教学的改进建议。
[关 键 词] 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9-0089-04
一、问题的提出
从2019年开始至2021年,教育部开展“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该计划面向全国所有高校。那么,对地方高校而言不失为一次机遇。地方高校要加快自身发展,就必须要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等一流基地。与此同时,部分地方院校还面临师范专业认证,认证紧紧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指出的认证的基本理念,即“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该理念为地方高校师范类专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展和改革的方向。无论是一流课程的建设,还是师范生认证实施,最终的主角仍然是教师与学生,最终的落脚点是教学。因此,无论从学校层面还是教师个人未来发展的层面,适应未来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发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混合式教学模式都是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之一。
众所周知,伴随着手机、无线网络、互联网成长起来的“90后”甚至“00后”已经步入了大学,有些地区从小学开始推广混合式学习,混合式教学或者混合式学习贯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因此,混合式教学对于大学生来讲并不陌生。另外,生活及学习以网络为载体的一代对于手机、电脑为载体的多媒体数字技术、即时通讯技术以及线上与线下协作学习有着强烈的渴望,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必不缺少的部分。
综上,可以看出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能满足学校的要求,也能满足教师与学生的需求。混合式教学倡导学生为中心,但是对大学生而言,他们所期望的混合式教学与实际实施的混合式教学是有差异的。混合式教学倡导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对大学教师而言,学习者满意度是目前学习效果分析的一部分,它会直接导致教学设计的成功或失败。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搞清楚两个问题:第一,哪些因素影响到学生对混合式学习的满意度?第二,具体到本课程教师应该做出怎么样的调整?
二、混合式教学满意度文献述评
(一)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最早源于国外。国外一些学者从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几个方面对混合式教学进行定义。例如,美国印第安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认为混合式教学是“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的结合”[1]。还有学者从设计者和学习者的角度定义,认为混合教学是“通过整合面对面学习和网络学习,丰富课堂学习经历,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对学习的拓展”[2]。
国内研究者关注混合式教学较晚,但是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何克抗认为混合式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3]学者李克东等认为混合式学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和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解决问题,取得最大学习成效。[4]还有研究者认为,混合式教学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混合式教学的基本形式是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平台辅助学习的结合,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围绕相关的知识内容,积极倡导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但是,混合式教学不只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简单融合与构建,而是围绕教学实际、教师实际、学生实际,混合式教学的前提是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需要,对于课程的重构,以便可以做到先学后教,集中授课与个别辅导,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等多方面的混合。
(二)混合式教学的学生满意度
国内外的学者在研究混合式学生学习满意度一般源于在线课程的学习满意度。梳理文献发现,其主要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学生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如戴朝晖等探索基于慕课理念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影响因素及其关系作用。[5]再如,胡国良等认为翻转课堂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是教学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6]廖宏建等用统计学的方法对SPOC课程学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7]其二,学习满意度与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关系研究。如成正玲等人的研究表明根据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预测学习满意度情况。[8]其三,学生学习满意度的验证性研究。如有国外学者利用知识管理系统对满意度进行分析以此验证系统平台的有效性。
综上,通过对国内外混合式教学满意度的梳理,倾向于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以国内外的研究为基础,本研究既要考虑学生的满意度,也要考虑教师、课程、用户体验等多个方面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开展的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满意度的深入调查与分析。
三、研究模型、问卷的设计与测试
(一)研究模型的构建
以国内外关于混合式教学满意度的相关研究为基础,研究者借鉴顾客满意度模型并结合日常教学的基本情况,设计完成了混合式教学学生满意度分析的模型。研究模型包括学习期望与学习效果、课程特点、教师特点、系统特点四个维度来预测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
(二)问卷的设计
根据以上构建的研究模型,并选用和改编了胡靓菲在《MOOCs平台课程学习体验与满意度研究》中所使用的MOOCs学习体验满意度调查问卷的部分题型[9],设计了混合式教学学生满意度问卷,该问卷包括四个维度,分别为学习期望与学习效果、课程特点、教师特点、系统特点。该问卷共设计了21个问题,涉及21个变量,其中19个自变量,2个因变量。学生满意度问卷问题采用的是李克特的五点计分法。
(三)信度与效度的检验
1.问卷的信度
问卷设计完成以后,随机选取了30名学生进行了匿名调查。利用统计软件SPSS 23.0处理30个数据,得到Cronbach’s α=0.968。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讲,α系数越高,表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程度越高。在本研究中α已经达到0.968,说明该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又利用奇偶折半法计算其折半信度。由于问卷题项是21项,为不等长量表,因此,Spearman—Brown系数为0.99,证明量表具有良好的分半信度。
2.问卷的效度检验
首先,采用项目分析法来检测问卷的有效性,将预调查数据做高低分组,由于样本数小于100,因此采用得分前50%为高分组,后50%为低分组,其结果显示,除第1题外,其他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问卷的题目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对此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以特征值大于1作为因素选取的标准。因子分析的结果与量表的维度基本一致,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四、调查实施以及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一)调查数据的概述
2019年至2020年秋季,本研究在小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内部发放问卷,调查人数拟为225人,涉及5个教学班,2个专业。最终回收有效问卷为214份,其中,男生32人,女生182人,有效回收率为95.1%。
(二)混合式教学满意度的描述统计
利用SPSS 23.0对214组数据进行描述统计,样本个数214个,无缺失值。其中比较各组的平均值,Q15即题项“学习过程中,我经常通过学习通与老师沟通”得分最低(M=4.24),说明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在软件学习通上的沟通与互动有待加强。Q9“该课程教师对所教授内容很专业”(M=4.72)以及Q11“该课程教师积极与学生互动,回答学生提问”(M=4.72),说明学生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在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认可程度较高。
(三)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以调查研究的214个数据为基础,研究者来用SPSS 23.0进行了逐步的回归分析。在SPSS 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把19个自变量逐步放入回归方程,以期得出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关键性因数,逐步回归分析由系统生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所示,在逐步回归的分析模式中,与学习者满意度显著相关的4个自变量分别为:学习该课程的有用性、教师回应及时性、期望有用性、手机平台的易用性。我们可以根据多重线性回归的方法构建回归模型的表达公式为:
Q20=0.333 + 0.34 * Q18 + 0.27 * Q11 + 0.179 * Q1 + 0.142 * Q12
在此方程中,Q18为该课程的学习,使我的能力得到提高;Q11为该课程教师积极与学生互动,回答学生提问,Q1为在学习该课程之前,我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大幅提高我的能力;Q12为手机端“学习通”平台设计简单、容易使用,Q20为我愿意继续使用该平台进行学习。
在回归模式分析表中,整个回归模型中所逐步回归筛选出的4个自变量可以解释57.1%的变异量,其中多元线性回归共线诊断中Durbin-Watson中的检验值为2.008,可以近似为2。根据相关研究表明,Durbin-Watson=2,即模型变量不存在自相关性[10],回归方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利用SPSS 23.0判定多重共线,首先,其中VIF值即方差膨胀系数基本接近1,越接近1共线性越轻。再看,条件指标值最大为27.818,小于30,可以判定共线问题不大。最后,残差的直方图最终显示,随机变量的残差服从均值为0的正态分布。
综上所述,通过SPSS 23.0分析得出的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证明本研究并无违反回归基本假设,结论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五、总结与讨论
(一)研究总结
1.从总体上分析学生认可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
研究表明,在214名学生中,超过97%学生认为,愿意使用学习通加讲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67.8%表示非常愿意使用学习通加讲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大约有69%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继续尝试其他混合式教学。说明了本课程使用的混合式教学得到大部分学生的接受与认可。
通过调查分析以及结合日常教学反馈可知,混合式教学得到学生的认可,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混合式教学提倡先学后教,以具体的课程任务为驱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二是小组合作任务不再是个别学生的单打独斗,小组合作的成果的评分会参考教师评价、组间评价,最终的评价结果计入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成绩。三是被动地学向主动地学的转变,混合式教学能够转被动为主动。
2.从各个维度分析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
SPSS 23.0描述统计结果所示,均值得分最高的是Q10:该课程教师讲课深入浅出,很有水平;Q11:该课程教师积极与学生互动,回答学生提问。最低分是Q15:学习过程中,我经常通过学习通与老师沟通。
各个维度均值高低分的差异可以结合实践教学解释。混合式教学主要通过学习通、电脑端来实现与传统教学的互通互联。在课堂上,教师学习通的小功能,如签到、点名、问卷等,很容易做到与学生整体的互动。但是无论混合式教学还是传统教学都有一个问题,大班教学无法顾及个性化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甚至一些疑难问题也难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