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电力特色高校校友文化资源协同育人路径探索

作者: 曲家瑶

[摘           要]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任务,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共同联动。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下,校友资源作为支持高校工作的重要力量,不断发挥着榜样引领示范、促进高校协同育人的作用。探索高校校友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协同育人的新路径,依托能源电力特色高校自身鲜明的专业特色,通过个案研究法、调查法,组建校企学术科研项目、搭建交流平台,执行长效机制,不断发挥校友的潜在作用,开创校友文化资源树榜样、促就业、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思路。

[关    键   词]  三全育人;校友文化;协同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9-0093-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围绕“三全育人”的要求,高校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重心,贯穿始终。能源电力特色高校校友作为高校办学成果的重要体现,在学生群体中具有不可比拟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其对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影响深远,理应成为协同“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力量。

一、能源电力特色高校校友文化资源的内涵与特点

(一)能源电力特色高校校友文化资源的内涵

高校校友是指曾经某一时间段在同一所高校进行学习、工作的人员,其校友文化是在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所有校友成员共同创造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经过长年累月逐步积淀而形成的一种具有传承性、凝聚力的文化状态。[2]能源电力特色高校校友文化在原本的校友文化基础上,赋予了“能源”“电力”等极具专业、行业特色的属性,其不仅包含所有校友成员带来的人才资源、物力供应、财力支持和信息保障,同时还涵盖了校友文化所辐射产生的社会影响力等资源而形成的广泛而又深远的物质、精神价值,如校友对母校电力专业课程设备的捐赠。

(二)能源电力特色高校校友文化资源的特点

能源电力特色高校缘电而生、倚电而立、随电而进,专业性强,具有鲜明的理工科特点,有着以电气工程为核心,动力、化工学科支撑的“一网两侧”能源电力学科体系,注重构建“协调发展与特色发展并重”的新局面。其校友文化资源基于高校鲜明的特色,以学业就业联系为载体,具有如下特点:

1.专业素养水平高,亲和力强。校友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社会化延展,能源电力特色高校校友文化资源具有专业性强、理工科属性突出的特点,已毕业校友往往掌握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作为“熟悉的过来人”,在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引领、人生经验的传授和专业知识的讲解时,能够获得情感认同,具备很强的亲和力和说服力。

2.就业单位较固定,示范性好。能源电力特色高校毕业生,有三成就业去向为国家电网,其余以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力建设企业和电力装备制造企业为主,属于电力行业直接相关单位。能源电力特色高校校友就业单位对口,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其工作经验和先进事迹不断凸显沉淀,是在校大学生言传身教的行业典型和榜样,具有良好的示范性和社会价值。

3.发展进程互助力,影响面广。“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能源电力特色高校和校友就业单位在发展进程上趋向于互助互补关系,在校大学生毕业后身份转变,以校友为主体形成校友文化,能够为母校拓展育人体系,协同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人才提供新的视角。在校友助力高校人才培养的同时,高校也在源源不断地为就业单位输送适合行业发展的综合能力强的高质量新型人才。

二、“三全育人”格局下,能源电力特色高校校友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

(一)校友是朋辈榜样引领的最好示范

校友是高校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协同育人的作用穿插“三全育人”的各个环节,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和指导价值。“同龄人的话最好听”,朋辈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能源电力特色高校校友专业能力强,技术本领过硬,学习工作经验丰富,作为“三全育人”格局下的高校成员,适时适当地通过宣讲讲座、推送宣传、圆桌讨论等形式展示不同时代、不同特色的校友风采,不仅能够体现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更能够起到榜样引领的示范作用,对于高校大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校友是专业资源搭建的稳固桥梁

能源电力特色高校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变迁的要求和专业就业形势的变化,不断更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顺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律。能源电力特色高校校友就业单位多为专业对口的能源电力企业,这些企业掌握着专业技术的尖端信息,能够带来最新的行业资讯和未来发展趋势,校友自毕业就业踏入社会后便掌握第一手尖端资源,同时也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的储备方向。因此可借助校友资源进行专业项目的搭建,了解培养模式的转变趋向,通过校友与校友的沟通、校友与学校的连结为高校带来专业资源与发展机遇,其协同育人在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校友是传承校园文化的最佳代言人

能源电力特色高校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会通过自身与学校生活环境、专业课学习内容、师生关系连接等体验来形成主观的评价和感受,积极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会促使其在校期间以及毕业后产生强烈的身份认同感,这种在校生与学校、学校与校友之间的情感维系和文化价值认同往往是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是难以磨灭的。校友是传承校史文化、校园文化的最好代言人,能源电力特色高校校友对母校的文化宣传、物质回馈共同构建起校友文化内核。能源电力特色高校校友对母校的归属感、认同感能够激发其在进入社会后主动、积极地传播母校的先进文化和能源电力专业特色,这一效应是思政教育中感恩教育的最佳展现形式,其协同育人在文化传承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能源电力特色高校校友文化蕴含的育人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校友是高校全员育人的重要参与者,是落实全员协同育人的关键组成,其协同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价值蕴含了丰富的育人资源。

(一)教学科研育人资源

能源电力特色高校校友曾在母校就读过,了解熟悉学校教学、科研内容,可提出建设性意见;校友具有专业水平高、知识凝聚性强等特点,同时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敏锐度,因此对能源电力类教学课程的设计、专业教材的选用、教学管理的安排有独到的见解,一定程度上可以协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承载的知识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同时,校友在企业中会承载专业项目的运营设计,具有较高的科研素养和科研实践能力,这有利于对接能源电力特色高校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协助高校导师和学生优化科研环节和应用程序,从可行性方面提出建议,助力在校生专业技术提升,促进实验项目落地、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二)文化实践育人资源

能源电力特色高校校友有条件进行实习资源开发,高校可与校友所在单位进行共建联系,建立深厚的“双重”友谊,增加去企业参观学习的机会,给予在校生就业实践与简历指导,深化认识专业知识。通过与校友所在的电力行业、电力公司拓展广阔的合作空间,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在党团共建、人才培养、业务发展等方面开展有效深入合作,进一步发挥企业和校园优势推进务实合作,促成科技、实践、科研项目落地实施,携手为实现国家“双碳”战略、保障能源安全和推进我国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校友的潜在力量,挖掘校园学生坚持不懈、奋斗不止的青春力量。能源电力特色高校校友具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素养,掌握整合提供社会实践资源的渠道,在教育引导在校大学生亲身参与专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协助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助其树立家国情怀,蕴含了文化实践育人的资源内涵。

(三)服务资助育人资源

校友作为校企合作、发展共赢的桥梁纽带,具有资助育人、服务育人的潜在资源,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履职担当为动力,做校企连接、“访企拓岗”的传输带,借助校友就业所属优秀企业“国内清洁能源建设和服务领域的创新者和引领者”的特色亮点,不断打造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模式的新局面,更好地促进科技资源与技术需求的有效对接,将人才培育的育人功能属性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推动创新融合协同发展取得更佳成果,为应届毕业生争取更多的就业可能。同时,能源电力特色高校校友所在单位企业较为乐于寻求与高校的合作,通过邀请校内教授或团队共同研究专业项目、研发企业产品或探究相关的横向课题,一定程度给予校园发展基金,即企业奖学金,高校可以利用校友企业带来的资助育人资源,落实“扶智”与“扶志”,提升服务育人质量体系,高校校友在关心在校生、帮助在校生、服务在校生中建立影响力和认同感,从而实现潜移默化教育人、引导人的育人功能。

四、能源电力特色高校校友文化资源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

(一)全员育人:阶梯式培养校友,打造“育苗植树乘凉”校友积累模式

全员育人是指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有人员,包括但不仅限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辅导员)、任课教师、学校各职能部处人员、校友、家长、社会人员。高校校友作为全员育人的重要参与者,肩负着与高校共同协同育人的责任和使命。能源电力特色高校校友具有多重身份,在校期间为在校生校友、就业后校友与校友之间是同仁,母校与校友之间存在互助共进的情感维系。

能源电力特色高校校友文化资源协同育人以在校生校友为全员育人的后备力量,用心“育苗”,开拓阶梯式培养校友的新模式,着力开发、培养在校生的校友意识,挖掘优秀的在校生校友资源,实现同辈育同辈、同辈影响同辈的新局面;以毕业校友为全员育人的主体对象,悉心“植树”,挖掘校友教学、科研、课程育人功能,激活全员育人“内驱力”,借助毕业校友的朋辈影响力和感染力,挖好在校生的第一抔土,高校与校友协同育人,将在校生这棵新发芽的小树“又红又专”地种植在中国大地上;以校友与校友之间的情感连接为根系,开心“乘凉”,阶梯式培养校友资源,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断积累校友文化,传承发扬高校建校精神和校训内涵,扩大校友影响力和辐射力。

全员育人背景下,能源电力特色高校校友文化资源协同育人可以通过建立校友主题宣讲和讲座报告的长效机制、切实分享经验、搭建网络交流平台等形式开展。依托高校校庆、新生入学教育、应届毕业生毕业典礼等活动,邀请优秀校友切实分享自身经历和经验,树立榜样,激发思想价值引领;邀请过往有丰富科技创新经验的优秀校友开展创新创业大讲堂等系列活动,讲授创新创业的背景、意义、规则和具体内容,培养在校生的“双创”思维和“双创”兴趣,给予大学生“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学科竞赛、科创项目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借助特殊时期校友爱心捐款力量,建立校友爱心基金,设置专款专用,定期或特殊节日为校友送上祝福和校园定制文创纪念品,延续校友情谊,充分展示以往校友捐赠的极具代表性的校园装置物品或装饰物品,通过扩大其影响力,潜移默化地促使在校大学生形成团结、有爱、深厚且具有传承性的校友情感;搭建数字化网络交流平台,对于有区域限制的校友鼓励通过线上网络平台、翻转课程等方式与在校同学进行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发挥先进技术和新媒体优势,用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开展思想政治引领,获得情感认同。

(二)全程育人:提高校友出场率,拓展“课程文化实践”融合育人模式

能源电力特色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除第一课堂的学习之外,还包含电力设计、金工实习等实践性技术基础课,以及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内容。全程育人背景下,能源电力特色高校可以深挖校友文化的潜在力量,在校期间逐步培养未来的校友资源,借助在校积淀的爱校荣校意识,将这份热忱延续到步入社会后的工作和学习中。通过校友文化内涵的辐射带动,提高校友贯穿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等环节的“出镜率”和“出场率”,积累校友先进事迹、宣传校友品牌故事,积极发挥榜样引领的价值作用;宣传弘扬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深挖行业技术劳模校友,定期开展圆桌访谈交流活动,提升思政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专业课程教师、高校辅导员提供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方向;开拓科研项目校企一体化联动新思路,组建校企学术科研项目,构建校内外科研项目合作机制和专业实习的育人基地,由校友所在企业项目研发中心与校内专业导师牵头,逐步推出系列科研教改项目的共建合作,最大化地利用好在校生学术资源优势和校友文化特点,将企业项目学术化,学生科研项目化;拓展“课程文化实践”融合育人的新篇章,在人才培养、实习就业、项目研发、课题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交流、加强合作,利用校友资源的便利性和行业化“把企业搬进学校”,促推校企开展团建、科研项目合作,建立研究生工作站以及长期合作计划,从基础上构建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助推校企双方以新作为不断提升服务国家能源战略、行业发展和地方资源需求的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与优秀校友联动,共同指导在校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跟随优秀校友的脚步探寻社会百态,了解民生能源电力需求,走进基层亲力亲为体验工作,增强专业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