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职业教育属性开展本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作者: 王雷 杨科 王娜[摘 要] 新形势、新业态下,本科职业教育试点工作因行业发展所需,需要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如何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聚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构建坚持职业教育属性的本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梳理本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及要点,落实本科职业教育服务新时期国家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初心和使命,精准把握职业人才培养规律,构建坚持职业教育属性、凸显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典型任务;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9-0109-04
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教育部2019年在设置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批复函及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保持职业教育属性和特色”“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突出知识与技能的高层次”“培养能够从事科技成果、实验成果转化,生产加工中高端产品、提供中高端服务,能够解决较复杂问题和进行较复杂操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1-2]
在本科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落实高层次技术技能型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构建坚持职业教育属性、高层次职业能力,培养特色鲜明的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对推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本科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差异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3]“这种教育的本质是实践性的,是深深扎根于职业实践,围绕职业岗位变化需要进行人才培养的教育。”[4]本科职业教育是遵循传统职业教育办学及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应用型本科存在以下差异。
(一)教育理念
应用型本科教育侧重于运用科学规律改造世界,强调知识应用的普适性,其高等性体现在知识层面上。本科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类型,注重职业实践性,取向为基于现实需求改造世界,其高等性体现为职业岗位工作任务难易程度和技术使用复杂程度。[4]
(二)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以知识为本位,面向不同行业追求知识的广泛应用。本科职业教育直接面向行业岗位(群),以岗位工作所需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本位,岗位(群)工作相关知识、技术技能的指向精准度和深度,要高于应用型本科教育。
(三)专业设置
应用型本科专业设置以学科体系为依据,依照“门类、大类、专业”而设置。本科职业教育则是以国家产业结构、职业大典和新兴产业等岗位及核心能力要求为依据,以产业发展所需为专业设置依据。
(四)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是以学科知识体系化、系统化获取为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强调知识的普适性。本科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以岗位工作核心能力获取为出发点和归宿,培养模式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五)就业导向
应用型本科以知识的广泛应用为追求,就业面向领域宽广。本科职业教育更强调就业岗位精准性,直接明确地为某一行业岗位群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职业人才,追求的是人的职业性。
二、本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要点
不同于普通教育以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体系化和完整性获取为目标构建课程体系,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职业性特征,决定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不能按照学科逻辑建立课程体系,[5]必须依照职业行动能力生成及发展逻辑,以岗位(群)所需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动能力为出发点,构建课程体系。
(一)聚焦职业教育类型,凸显职业教育“因岗施教”特征
职业是人类社会生产中的分工现象,是个人主动(或被动)参与社会分工,运用所掌握的专门性知识与技能,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完成具体工作,获取所需合理的生活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作为客观事实,社会分工形成不同行业及岗位,岗位工作内容及要求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乃至数字化、智能化,其中岗位工作所需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动能力,始终随着不断发展的岗位工作而升级发展。
职业教育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使从业者获得从事某种职业、在某岗位上完成生产劳动所需的知识、技术技能及职业素养的教育。所有教育类型中,职业教育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职业教育以职业人才培养为目的,支持产业升级和发展,产业升级和发展又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人才需求,职业教育与国民经济建设之间呈现着一种相互推动与引领的和谐。
职业教育所要教授的知识本身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知识类型,具有鲜明的行业岗位(群)专指性,不同行业岗位(群)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动能力呈现出鲜明的“独立性”,并呈现着其来源、形成及发展逻辑清晰的“过程性”、多学科的“集成性”和显现的岗位工作“范畴性”,以此决定了因岗位工作需要而开展的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构建、办学模式和教育管理模式等方面与普通教育的类型差异,凸显着基于人的全面发展,遵循教育客观规律,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为获取岗位工作所需“职业素养和职业行动能力”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因岗施教”特征。
(二)坚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的攻坚时期,传统产业以创新为驱动,力求提升经济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在技术、管理、模式、企业形态、产业联系等多维度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以创新实践为形态的产业进步态势迅猛,尤其是以大数据智能化为手段推动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换,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管理能力、产品附加值全面提升和跃进,岗位工作内容凸显着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时期特征,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为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应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等岗位工作新业态所需。2018年年底,教育部发文在全国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本科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定位为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6]
作为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关联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本科职业教育必须坚持职业教育实践性、职业性本质不变,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需求导向,顺应新时期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革命,以主动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抓手,以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为目标,应岗位工作者新形势、新业态下产业升级转型过程,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为培养目标,遵循职业教育规律,落实数字时代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个对接,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完成职业教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6-7],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支持国家数字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
(三)对接行业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8]职业教育专业对接行业,更深层的对接是专业文化与行业文化的对接。作为与各行各业关联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专业文化所对接的行业文化恰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中国各行业的行业体现。
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落实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应该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与国民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优势,努力挖掘各行各业新中国70多年发展历程及辉煌成绩,将其所蕴含的精神、制度、技术、物质等行业文化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行业文化教育功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业体现,课程思政从行业中来、思政教育到行业中去,强化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努力使学生认同行业文化并内化为自身行为,养成行业自觉和自信,坚定行业认同和行业意志[9],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以能够“解决较复杂问题和进行复杂操作”为课程体系构建出发点和归宿
“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职业行动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三部分[5][10],是指在特定的职业情景下,认同并遵循行业规范,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行业思维范式,审视某一客观事物内在规律,以强烈的责任心,娴熟运用自身知识和技能解决相关问题并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
教育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中指出要“使毕业生能够从事科技成果、实验成果转化,生产加工中高端产品、提供中高端服务,能够解决较复杂问题和进行较复杂操作”。其中“能够解决较复杂问题和进行较复杂操作”,其实质即为在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高层次职业行动能力[11]。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21年6月发布《职业信息与专业对应指引》:“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职业本科对应职业岗位有:(1)国铁电务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编码:2-02-17-04)。(2)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设备制造技术人员(职业编码:6-24-08-00)。(3)轨道交通通信技术人员(职业编码:6-29-03-09)”,其中国铁电务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大致可分为以下六项:
1.组织信号系统试验和联锁关系校核。
2.信号系统设备运行故障处理。
3.组织管理信号设施设备更改、系统升级施工及配合施工。
4.信号控制系统设备运行分析。
5.配合设备生产厂家修改软件并试验。
6.管内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含联锁闭塞)性能工作状态分析与控制。
以“组织信号系统试验和联锁关系校核”为例,信号系统试验和联锁关系校核工作主要内容:
(1)信号系统试验:车载子系统调试;电子地图与地面设备一致性试验;ATS子系统设备调试;无线场强测试;DCS子系统设备调试;ATP子系统设备调试;ATO子系统设备调试。
(2)联锁关系校核:建立进路试验;控制道岔的转换和信号机的开放试验;进路解锁试验;正线道岔位置与正线信号机的显示关系;列车自动折返功能;车辆段信号机、道岔、轨道电路和进路的联锁关系;后备模式下轨道电路对位检查;信号机显示灯光核对等。技术规范与依据为《铁路信号联锁试验暂行办法》。
信号系统联锁与闭塞逻辑关系的正确与否,事关轨道交通客货运输安全生产。作为信号设备系统可否保障运输生产安全,必须对车辆段及正线信号联锁和闭塞设备是否符合设计和列车运行的正确逻辑关系进行判断和验证。其中,需要解决的“较为复杂的问题”为列车与地面设备的通信故障、车载ATP限制速度故障、轨旁应答器设备故障、车站ATS与车站联锁通信故障等现场设备联调故障类问题。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所进行的较复杂操作则为车地通信联调联试、车载信号设备输入输出调试、轨旁ATP设备与计算机联锁的验证试验等信号系统调试验证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