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传统图案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作者: 刘洋

[摘           要]  传统图案是历代沿传的独特民族艺术风格的装饰瑰宝,承载着各个民族独特的艺术审美。在艺术设计专业中,传统图案课程对增强民族性审美意识、促进职业素质提升、培养民族性设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视觉转化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传统课程在艺术专业中存在教学比例不合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流行设计趋势脱节的问题。以行业岗位需求、设计趋势作为参考设计教学内容,进行传统图案课程教学内容的探索与实践。

[关    键   词]  传统图案;高职教育;艺术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0-0109-04

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有了明确的定位,其是为社会培养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背景下,传统图案课程作为一门承载着中国千年图案装饰美学的课程,对从事视觉设计相关岗位的学习者和创作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传统图案课程和现代设计趋势的结合,因需施教,提升设计专业学生的传统美学底蕴,探索更适合当下高等职业教育的传统图案课程教学。

一、传统图案在高职艺术专业教学的重要性

(一)增强民族性审美意识,促进职业素养提升

中国传统艺术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艺术精神追求,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文明根基。中国传统图案是一种装饰图式语言,作为表现装饰艺术的一种方式,具有独特的中式美学特征,在世界图案装饰文化中具有独树一帜的设计形式,简单抽象美的原始图案、繁复精美的古典图案、富有美好寓意的民俗民族图案,这些独一无二的装饰图案都是先民在进行图案装饰过程中精华的积淀,具有唯一性的美感和设计形式,是视觉设计专业学生审美意识学习提升的巨大宝库和艺术资源。

传统民族文化使设计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传统图案中优秀的表现形式和设计法则具有独特的民族美学特征,学习传统图案的表现形式和构成结构,可以使学生增强传统审美意识,使设计工作中使用传统审美的思维提升,在职业的后期发展中,成长为具有民族性审美表达能力并擅长进行民族性设计表现的设计人才,是一个良性增长的过程。

(二)民族性设计人才培养定位需求

高职院校的核心目标是培养社会岗位需要的适应性人才,对于设计岗位来说,目标是培养设计行业需要的具有独立设计能力的民族性创新人才。民族性设计人才的培养,要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图案既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是优秀的传统艺术装饰形式,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中设置传统图案设计课程,将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设计理念植入新生代的设计力量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地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识,使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具备传统审美意识的设计人才。

(三)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视觉转化与发展

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不断使用中得到弘扬发展,在设计图案的过程中必然需要使用设计法则,中国传统图案经历过漫长的精华提炼过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众多优秀的设计法则,如形式美法则:变化统一、对称均衡、节奏韵律、比例尺寸等;图案构图法则:离心式、向心式、均衡式、旋转式、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八达晕式等。这些设计法则蕴含了丰富的民族艺术底蕴,作为在设计岗位从事设计工作的设计者,在设计思维中融入传统图案的设计思维与表现方法,会使创作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

传统图案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民族风格创意设计思维,提升学生的民族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具有民族风格设计能力和表现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更好地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创新性视觉转化与创新发展。

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比例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

在高职教育中,针对社会岗位所需要的岗位实践能力是必要且必需的,高职教育的重点是针对社会岗位培养岗位所需要的适应型和创新型人才,但目前的传统图案课程教学结构中,理论教学占比较大,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较小,针对社会流行设计趋势的课堂设计任务实践更少,具体表现在:针对传统图案的适合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图案设计法则理论进行口授讲解,对藻井、宝相花纹、缠枝纹、忍冬纹、兽面纹等优秀传统图案进行设计赏析与表现型和构成结构讲解,对优秀传统图案进行临摹等,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只在设计理论和基本技术层面进行训练,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理论,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效果不理想。

在图案课程的教学行为中,图案理论知识学习是重要的,但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需求来说,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也同等重要。实践任务大多数是优秀图案的临摹或设计,很少有针对社会流行设计趋势的课堂教学设计任务,比如现代潮流图案设计、IP形象设计以及延展应用设计,或与现代设计表现方法结合的设计项目以及实际落地的设计项目等,传统教学行为中的图案临摹和图案设计等设计实践任务只是在设计理论和技术表现层面进行表层训练,其实还是停留在理论设计层面,设计实践更应该偏向学生自主创意,对传统图案理论知识进行学习,融合现下流行设计趋势和大众审美喜好进行创意设计训练,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掌握如何运用学习的理论进行符合当下设计趋势的创意思维,融会贯通,活学活用,而不是生搬设计法则,形成固化设计模式。

(二)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

传统课程教学行为中理论教学部分,侧重传统图案各个时期表现形式、设计结构、风格特点进行分析讲解,较少侧重如何结合当下设计趋势,进行流行设计风格和传统图案的融合设计,这样的理论教学,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也只是根据图案理论法则进行传统式图案设计,不能进行融合传统图案元素的现代潮流的设计应用转化,不能实现传统图案的多用途转化。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需求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岗位的人才,培养学生在职业发展中所需要的岗位技能,传统课堂的实践教学部分,没有针对社会设计岗位进行的针对性课堂设计实践任务设定。传统课堂教学行为中对优秀图案的图案临摹,或根据图案设计法则进行传统式图案设计,只是对设计法则和技法表现的训练,没有如何将图案设计法则和传统图案表现形式与当下设计趋势进行融合的设计训练。学生学习优秀传统图案的设计法则、构成规律、表现形式,其根本目的还是要在实际的设计活动中融入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没有与社会岗位需要的实际项目结合,也不能使学生在设计实训过程中完成图案理论知识、图案应用转化的同步学习,不能真正将图案设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真实的设计生产力。

(三)课堂设计任务训练脱离设计趋势

数字媒体传播时代,当下所有视觉形式是否能持续发展都取决于大众审美的流行趋势。学生应该学习如何继承发扬传统图案优秀内容,同时也应有匹配当代设计趋势的适应性设计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对接设计岗位需求目标和行业需求目标,也更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需求和目标。

目前,在多数的高职院校图案课程教学授课方式中,依然使用“图案理论知识学习—优秀图案临摹—图案再设计应用”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样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只是训练学生的图形处理和编辑绘制能力,学生学习过程中,完成优秀图案的临摹,或是使用设计法则和图案样式完成具有传统形式美感的图案作品,都是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部分。除此之外,没有相应的优秀内容继承之后的符合大众流行审美的设计应用转化训练,这样导致的结果,一是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对优秀图案临摹学习或使用设计规律结构进行图案应用再设计,都可能存在对图案内容进行元素替换,对图案设计形式生搬硬套,关于设计思维和创意意识方面的训练效果不理想。二是学生运用传统图案作为设计元素进行视觉设计的创新性思维和独立设计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这不能满足现在设计岗位目标中对设计人才能力需求的设定。同时传统教学模式可能会使学生的创作思维固化,不利于传统图案和现代设计趋势的融合发展。

三、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图案,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是现代设计实践的灵感创作来源,也是视觉设计学生学习的宝库,在大众审美不断融合变化的当下,培养学生融合传统进行创造性的新设计,将传统图案的形式与设计法则转化为符合当下设计的真实设计生产力,是教学模式中不断探索的方向。

(一)层进教学,做学同步,实践能力层进提升

传统图案课程作为一门饱含中华优秀图案文化的课程,图案理论的教学作为设计根基是重要的,但针对当下的设计环境,单单学习图案中原本的设计法则,不能满足当下的设计需求,同时中国众多的优秀图案也不能转化为真实的设计生产来源,实现多用途应用性,所以针对现阶段传统图案课程教学现状,在进行教学内容安排时,实行三段层进教学,即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阶段“输入、巩固、输出”。每个阶段都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践内容,由简单到深入,由初级设计接触到应用型转化实践,完成学生设计实践的能力层进。同时在教学中安排传统图案设计教学和现代图案应用教学的混合教学方式。以传统图案现代应用的最大转化为驱动,形成“传统审美和现代表现”协同发展的传统图案设计基础课教学模式。“传统审美现代表现”的“三段层进”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传统图案理论知识学习与浅层设计实践(输入)、传统图案创作与应用再设计(巩固)、传统图案应用转化设计(输出)。

第一阶段,图案理论与浅层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以图案理论学习和基础设计实践为主,课堂设计实践任务以明信片图案设计等简单的设计任务为主。教学过程:梳理讲解传统图案的表现型、构型特征、背景寓意,学生根据课堂要求搜集传统图案,分析构型特征,整理背景寓意,发布设计任务,任务参考介绍,学生根据任务要求收集素材进行设计,教师指导,学生修改。这一阶段主要锻炼学生的图形处理能力、软件绘制图形能力。

第二阶段,图案创作与应用再设计,教学内容以图案骨式结构、设计法则和图案创造性设计实践为主,课堂设计实践任务以个性手帕图案设计等有难度的设计任务为主。教学过程:图案骨式结构、设计法则讲解,图案设计任务发布,根据任务收集参考,创意与绘制呈现,结构设计法则、形式美指导,学生修改,完成作品参加相关设计比赛。这一阶段主要锻炼图案创意思维和形式设计实现等综合设计能力。

第三阶段,图案应用转化设计,教学理论内容为IP形象设计的构型创意方法和视觉表现要求,课堂设计任务为以传统文化为主要设计元素的IP形象及延展设计。教学过程:课堂任务发布,构型设计方法、视觉表现要求讲解,学生根据课堂要求收集参考,创意与绘制,形象视觉表现与创意思维指导,学生修改,完成作品参加相关设计比赛。这一阶段主要锻炼传统图案的多用途应用转化能力。

“三段层进”教学方法以增加学生传统图案审美底蕴为出发点,以加强设计学生对传统图案的普遍认知和应用转化设计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具有传统审美意识的现代设计人才为目标,开展传统图案理论与浅层设计初步认知(输入)、传统图案创作再设计(巩固)、传统图案设计应用转化(输出)的“三段层进”教学方法。为培育具有传统审美意识的现代艺术设计人才服务,实验性地探索普及认知、实践掌握、多用途应用设计转化的传统图案设计课程教学方法。

(二)岗位目标,行业目标为考量,设定课堂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