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职教育校企协同育人多维度量化评价研究

作者: 陈登卓

贵州高职教育校企协同育人多维度量化评价研究0

[摘           要]  校企协同育人是深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校企协同育人评价过程中存在绩效评价与战略目标联系不紧密、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指标体系不系统、主观性偏强等问题。为此,吸收平衡计分卡的思想精髓,围绕贵州校企协同育人的战略目标,从使命、学生、学校、企业和项目管理五个维度构建了一套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促进贵州高职教育校企协同育人健康发展。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2-0093-04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落实好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2]近几年来,贵州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建设贵州特色职业教育强省的决心更加坚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愈发清晰。校企协同育人作为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如何科学系统地做好校企协同育人的绩效评价,对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贵州高职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战略环境扫描

贵州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抓“四化”,为贵州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贵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态势明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生态优先发展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发展道路,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育人模式的转变;贵州省委省政府把教育摆在了全局和战略高度,制定了《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年)》,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职业教育率先冲刺的攻坚原则,举全省之力支持职业教育率先突破,为贵州高职院校创新发展和特色办学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3];贵州构建了以清镇职教城为核心的发展体,“一体两翼多节点”的职业院校空间布局,通过大力实施“职教兴黔富民行动计划”,初步形成了紧扣产业,凸显特色,错位发展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4]这是贵州高职教育发展的优势和机会。当然,贵州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存在不少劣势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贵州经济总量依然偏小,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创新能力较弱,人才支撑不足,产业链条不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相对滞后[5];贵州高职教育长期呈现“跟跑”的状态,地方特色不明显,影响力不强,和东部地区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行业企业的“自动力”不足,在建立校企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上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二、贵州高职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战略地图的编制

(一)高职教育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大国工匠的使命,支撑产业升级,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提升的使命,负有为社会培养多元化专业人才、传承精湛的技术技能、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高质量就业的职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愿景是:改变高职教育当前的弱势地位,使高职教育成为社会广泛认可、受人尊敬,与普通高等教育并驾齐驱的一种重要的高等教育类型,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由职业大国向职业强国转变,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形式,其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能力本位的办学理念,弘扬工匠精神,开拓进取,精益求精。

(二)贵州高职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战略地图

根据前文对战略环境的扫描,结合高职教育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可以将贵州高职教育校企协同育人的战略发展目标确定为:以校企协同育人为着力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新时代贵州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效支撑贵州“三大战略”行动和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围绕这一战略目标,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思想,首先从高职教育使命的维度来明确高职教育校企协同育人的两大根本性职责——培育、传承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然后再从学生维度、学校维度、企业维度来理清贵州高职教育校企协同育人的战略行动方向和战略执行思路。最后是运用项目化管理的思维,从机构设置、项目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的统筹、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等层面来构建贵州高职教育校企协同育人项目化管理体系,推动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专业与产业无缝衔接、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

三、贵州高职教育校企协同育人绩效评价指标库的构建

(一)校企协同育人指标体系的整体设计

校企协同育人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需要坚持战略导向原则,围绕校企协同育人的战略目标,结合使命、学生、学校、企业和项目管理五个维度的主要目标,可利用鱼骨图将校企协同育人各个维度的子目标转化为一系列可衡量的关键指标。在绘制鱼骨图的时候,鱼头部分代表校企协同育人的战略目标,五条大骨代表使命、学生、学校、企业和项目管理五个维度的主要目标,大骨上的小骨就是根据因果关系把各个维度的主要目标转化成可衡量、易评价的关键性指标。

(二)校企协同育人关键绩效指标的筛选

1.使命维度的指标

使命维度强调的是协同育人应围绕高职教育的使命来展开。高职教育有两大使命:一是培养和传承工匠精神,二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亿万工匠和高素质技术人才。使命维度处于校企协同育人战略地图的上层,直接支撑着贵州高职教育校企协同育人的战略目标,而学生、学校、企业和项目管理四个维度更多的是通过使命维度目标的实现来支持战略目标。使命维度的指标有很多,但能体现高职教育校企协同育人发展战略,兼顾高职教育长期战略目标和学生短期就业目标的指标却是有限的,围绕使命维度的主要目标对相关指标进行筛选,形成8个关键绩效指标:职业精神的培育情况(M1)、校园文化中职业精神的展示(M2)、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M3)、将工匠精神融合思政课程(M4)、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跳槽率(M5)、师生职业技能大赛的获奖情况(M6)、学生信息化技术等公共技能(M7)、S学生本专业的综合职业技能(M8)。

2.学生维度的指标

学生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对象和载体,因此,高职教育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来思考问题。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意志、信念等全面发展。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围绕学生维度的上述目标,形成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水平(S1)、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满意度(S2)、教师实践技能教学水平(S3)、企业兼职教师每年承担的实践课时比例(S4)、学生对所学专业技能的满意度(S5)、毕业生就业率(S6)、毕业生就业满意度(S7)、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的留用比例(S8)、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S9)九个方面的关键指标。

3.学校维度的指标

高职教育校企协同育人学校维度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产教高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在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学校承担着对接贵州十二个农业优势产业,十大工业产业等重点产业,依托高职院校和企业优势,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提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为工业企业提供技术技能培训,提供社会服务等职责。[6]围绕学校维度的目标和学校的职责,从学校的维度设计了学校领导对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视程度(U1)、学校专业与产业对接程度(U2)、“双师型”教师的比例(U3)、有到企业挂职经历的教师比例(U4)、专业教师人均为企业培训员工人次(U5)、与龙头企业、行业协会联合办学情况(U6)、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规模及运行实效(U7)、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规模运行实效(U8)八个方面的关键指标。

4.企业维度的指标

高职教育校企协同育人企业维度的主要目标也是实现产教高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该目标的实现需要学校和企业双向发力。在校企协同育人的过程中,企业要深度参与教育教学、联合学校科研攻关、在本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吸纳一定数量的高职学生前来实训、实习。围绕企业维度的目标,从企业的维度设计了校企共同建设课程数量(C1)、校企共同开发教材数量(C2)、实践类课程企业兼职教师比例(C3)、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情况(C4)、校企联合研发项目数量与级别(C5)、校企联合研发项目的经济效益(C6)、来自企业的教学经费比例(C7)、来自企业的科研经费比例(C8)八个方面的关键指标。[7]

5.项目管理维度的指标

项目管理维度体现了高职教育校企协同育人在众多方面和诸多环节的管理科学化水平和规范化程度。合理完善的校企协同育人管理流程对校企协同育人战略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校企协同育人使命维度、学生维度、学校维度和企业维度的实现都必须依赖于设计合理、运营规范的项目管理流程。对贵州高职教育校企协同育人而言,项目管理维度设计了专门的校企协同育人管理机构(A1)、校企协同育人制度建设(A2)、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A3)、校企协同育人创新的激励机制(A4)、校企协同育人工作计划与总结(A5)五个方面的关键绩效指标。

四、校企协同育人绩效评价关键绩效指标权重的确认

(一)构建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校企业协同育人评价体系是参照平衡计分卡的理论框架来进行的,围绕战略目标从使命、学生、学校、企业和项目管理五个维度来进行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层次分析法高度契合,同时层次分析法属于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很好地体现了本文最初的研究思路。下面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进行关键绩效指标权重的设计。根据校企协同育人战略地图及KPI关键指标的相关内容,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以下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二)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

判别矩阵A的元素aij表示第i个元素相对于第j个元素的比较结果,其比较值采用判断矩阵元素aij方法来确定。

1.准则层对于目标层的判别矩阵

在第一层次中,通过将使命、学生、学校、企业和项目管理五个维度两两比较,得出一个维度相对另外一个维度的重要程度。(如表1所示)

由此得到准则层对于目标层的判别矩阵T。

2.指标层对于准则层的判别矩阵

利用同样的方法,可得指标层对准则层的矩阵M、S、U、C、A。(在此不再一一列出)

(三)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1.求判别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经过逐一计算,求出判别矩阵T、M、S、C、U、A的最大特征根λmax分别为:5.0556、8.3708、9.0861、8.0870、8.0976、5.0000。

2.判别矩阵一致性

根据CI=■的计算公式,将判别矩阵T、M、S、U、C、A的最大特征根λmax分别代入公式,即可求得各个判别矩阵的CI值(四舍五入保留5位小数):CIT=0.01390;CIM=0.05297;CIS=0.01076;CIU=0.01243;CIC=0.01394;CIA=0.00000;再根据CR计算公式,计算出各个判别矩阵的CR值:CRT=0.01241;CRM=0.03757;CRS=0.00742;CRU=0.08816;CRC=0.00989;CRA=0.00000;上述CR值均小于0.1,因此判别矩阵T、M、S、U、C、A均通过一致性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