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作者: 韩丹 李秋实[摘 要] 在职业教育全面深入开展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应该注重把握好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积极运用科学、多元发展举措,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以及整体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有序发展。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且综合性的工程,职业院校为全面增强育人实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就必须把握好科学的育人导向,全面系统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3-0038-04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科学的协同发展效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一、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
在职业院校育人实践中,科学且精细化的课程思政建设,始终具有突出重要的作用。为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也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发展认识能力,职业院校应该深入全面把握好科学的育人导向,全面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但当前职业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尚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与不足,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长效发展,也难以保障学生的高质量进步。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思政建设缺乏制度引领
课程思政是一种融合性教育,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正确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积极转变自身的发展理念,更好更快地保障课程思政的有序开展。但当前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尚缺乏正确认识。同时,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并没有科学、全面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这就使课程思政建设停留在形式上,难以具象且深入开展。
(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不够完善
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充分把握好育人规律,积极结合高职学生成长发展要求,全面构建完善且多元化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无疑能够推动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建设。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思政教育内容整体不够完善和全面,思政教育路径也相对单一。如在思政教育中,教学内容存在较大的发展滞后性,教学工作也缺乏系统合力,这自然会制约思政育人实效。
(三)思政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
在思政教学的过程中,系统且综合的课程体系是非常重要的物质载体。高职院校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好地推动思政教学,有必要做好系统化的课程建设。但现阶段,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立足学生的发展思维以及认知规律,系统全面地提升和优化思政教育成效,而是采用传统且单一的思政教育方法,这必然会影响思政育人实效。
二、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科学且精细化的课程思政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也为了更好地促动学生的高质量进步,职业院校应该把握好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与作用,综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一系列的发展实践证明,职业院校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作用。
(一)实现高效的协同育人
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全面构建完善且多元化的协同育人机制,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高效发展,还能够真正培育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社会岗位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职业院校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还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素养。在实践过程中,职业院校依托于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统筹结合起来,以此真正协同育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在职业院校育人实践中,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思政课一直以来肩负着对高职院校学生干部进行政治思想理论、政治文化教育的重要使命,但效果却不是十分理想。首先,思政课的教学时间安排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有效性。其次,思政课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教师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机械化授课,并没有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职业院校可以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综合运用不同的课程体系,还可以形成教师合力等,这些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如在专业授课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可以精准全面挖掘和把握专业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充分立足于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等进行思政渗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
(三)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在全新的发展背景下,职业院校在人才培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积极创新和变革育人方法,科学全面构建完善的思政课程体系,全面践行思政育人思路。职业院校是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主要阵地以及关键摇篮。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并没有同步进行教学创新和变革,这就使思政教育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职业院校应该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综合性的育人体系,这既能够保障思政教育的实效,又能够确保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有序开展的过程中,精准把握好自身的育人方向,科学理清职业学生的发展路径,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始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全面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效,就必须把握科学的建设方向,积极运用精细化的建设路径,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真正取得突出实效,全方位促动职业院校学生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以及制度保障
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科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应该注重率先进行必要的顶层设计,同时也要注重构建完善且科学的制度体系,以此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真正落到实处。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且综合性的工程,只有进行高效的顶层设计,并依托于精细化的制度体系,才能够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真正落到实处。一方面,职业院校要不断加强课程思政制度建设,发挥制度引领作用。如将思政育人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成立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深化“三教”改革、课程建设规划等重大问题,形成推进思政教育创新的工作合力。在工作规划以及年度工作计划的拟定过程中,应该注重为课程思政等预留完整的课时,并将对应的课时与课程安排、师资安排、教育资源部署等一一对应起来,从战略发展高度来推动这项工作的具体且科学展开。另一方面,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职业院校还应该建立明确的制度体系。课程思政在推进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与不足,这些都会影响和制约课程思政的高效展开。在实践过程中,职业院校应该注重充分全面构建完善制度,以明确的制度指导具体工作。如职业院校可以建立明确的融合制度,引领广大教师主动使思政课融入专业课教学体系之中,更好更快地促进学生的高效发展。在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进程中,科学且精细化的课程思政理念、新颖且高效化的育人方法,无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也能够全方位增强和保障学生的发展质量,确保学生真正高质量、全方位、多元化发展。
(二)以系统内容来推动课程思政统筹发力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高素质专业人才,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把握育人导向,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全面地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全面培育符合社会发展的优质专业人才。
1.科学变革与创新优化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课程思政融入实践中,职业院校教师应注重科学变革以及全面优化教学内容,以全面且系统化的教学内容,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从本质上来看,专业课程内容同样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专业课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实践素养的同时,也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确保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积极形成较高的职业素养。如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融入一些工匠精神方面的内容,引领和指导学生从这些内容中获得启发和提升,教师可以将工匠精神的案例分享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及综合研判等。工匠精神中蕴含着非常丰富且多元化的内容,为系统提升和科学增进思政教育质效,也为了全面引领学生高效且科学发展,教师在课程思政的开展过程中,有必要深入把握课程思政的方向,积极挖掘和拓展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现实内容。可以说大国工匠是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各行各业中都涌现出了很多大国工匠,这些大国工匠不仅自身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同时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以及德育素质。在课程思政的推进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深入拓展工匠精神方面的内容,以此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全方位促进学生全面快速发展。当然,教师也要积极整合相关的课程内容,引领学生形成抗挫折、抗压能力,引领他们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或者问题,要敢于主动迎接挑战,要敢于冲破艰难险阻,以必胜的决心和斗志全面投身于工作实践中。
2.运用丰富案例提升学生的科学认识
在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职业院校还可以运用丰富且多元化的案例,如大学生艰苦奋斗、创新发展等正向案例来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养以及完善行为实践。如在专业课程中,教师可以挖掘丰富的思政元素,可以利用丰富的思政材料,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以引导,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职业院校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还可以从学生的发展视角出发,以学生理解或者认知的内容为教学出发点,积极为他们创设丰富多元的教学情境,全面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可以说,职业院校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一切以服务学生为出发点,一切以促进学生的高效发展为落脚点,充分立足社会岗位现实需要,科学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契合国家深化职业教育发展的科学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在课程思政有序推进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立足学生的发展需要,积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综合运用好丰富多元的思政案例。可以说,丰富的思政案例,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宽学生的认识视野,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高效发展,更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内容。鉴于此,教师应该注重结合教学需要来选用科学的案例,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识。同传统的渗透相比,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无疑能够让学生灵活且高效地把握学习内容,也能够指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与认识。
3.采用混合式教学体系
在互联网技术与职业院校课程思政融合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在推动课程思政融入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科学搭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系,积极引导学生从线上平台中获取学习资源,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专业课教育,还是思政教育,往往都存在较大的发展局限性。在实践中,为科学创新以及全面变革思政教育方法,也为了更好地拓展丰富多元的课程思政内容,有必要把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方向,综合全面运用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科学全面打造复合型的课程资源体系。事实上,在广泛多元的互联网平台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职业院校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专业内容或者思政内容等,积极自主地利用丰富多元的互联网资源,拓宽自身的思政认识,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素养。当然,考虑到部分学生思政认识存在着片面性,在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思政学习的过程中,很难精准把握好关键内容。为此,教师应该注重给予学生科学且正向化的引导和帮助,促使学生能够自觉利用好丰富网络资源,不断拓宽自身的发展视野,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学习素养以及整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