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质量发展视阈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研究:综述与展望
作者: 朱捷[摘 要]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遵循和评价标准,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营销专才。从高质量发展视阈出发,对当前我国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思政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在对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困难不足与改进路径、实践探索与方法创新三方面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应当紧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德才兼备三个立足点,持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6-0129-04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以“营销”和“思政”同时作为篇名检索词,针对CNKI平台2012—2023年文献进行检索,获得文献243篇。从时间分布来看,主要成果在2019年之后出现,尤其是2021年以来发表论文数量达171篇,占近11年所有成果数量的70%。这一时间特征与仅以“思政”为检索词的CNKI检索结果时间分布高度吻合,表明对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是随着“大思政”的蓬勃兴起同步发展起来的,具有高度的时代性特征。本文基于高质量发展视阈,重点从背景与意义、困难与改进、实践与创新方面对高校课程思政相关文献进行评述,并探索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一、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
课程思政是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着眼发展大局所提出的重要教育方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为高职课程思政工作提供了总遵循,激励了高职课程思政的研究,市场营销专业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快速涌现。
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的时代背景方面,课程思政理念肇始于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高校要把思政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2017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同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要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将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深度挖掘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相互配合、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充分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李峰等(2018)分析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背景、立足点,以及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难点问题;汤飞飞[1](2020)分析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提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更要符合国家的教育高度标准,以立德树人为基础,在专业课程教育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价值导向,进而充分教育学生,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冯弋江[2]等(2020)针对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背景,分析上海高校打造了多层互补、跨界融合的思政教育体系,有效推进了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形成了“价值引领,协同育人”的圈层效应;周妮笛(2021)全面回顾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的诞生背景,并且就市场营销课程思政的内涵、建设目标及内容进行了探讨;戴屹、杨杰[3](2022)提出,国际营销学课程思政改革应针对课程内容挖掘思想政治元素,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培养文化价值观、互利共赢合作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意识,既要注重在学术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创造性转化;刘洪深[4]等(2022)从新文科建设角度出发,分析当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不足,提出全员参与、全过程贯穿、全课堂渗透的“三全”建设路径。
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方面,田家林(2019)指出,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由于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及实践受众广泛,其理论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特征,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融入,因此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非常必要的。甘湘宁、胡良惠(2020)提出,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可以寓价值观引领于各门课程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汤飞飞(2020)针对我国营销环境现状,提出网络营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网络市场存在信息不透明、网络从业人员缺乏成熟的市场道德等,同时转型期也导致社会价值取向紊乱的社会道德缺失现象。在这种背景下,加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质,培养学生成为专业技能与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朱万红、朱晨鹏[5](2022)全面分析了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指出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一是有利于解决营销为谁服务和为什么服务的问题,二是有利于提升企业营销活动的竞争力,三是能够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有利于学生赢得精彩的人生。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学术界和教育界都对在市场营销等领域专业课程教学中推动思政改革的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对市场营销高职财经商贸类重要课程,推动其课程思政工作的宏微观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市场营销课程思政的理论重要性和现实必要性的认识得到了高度统一,为推动高质量课程思政实践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的困难、不足与改进路径
高职市场营销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性特征,对财经商贸类专业的学生培育具有广泛的影响,但也正因为其特征,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改革也面临较为特殊的困难,如何在市场营销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对西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扬弃,结合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实际,培育并坚定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价值体系,是当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面临的最大挑战,相关文献对此进行了研究。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实施困难方面,周蓉等(2020)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学习市场营销课程的在校生和近两年毕业的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应用分类问卷调查法对市场营销课程思政的实践效果进行了检验,发现主要存在教学方法和课程管理不够重视、实验课课程思政教育成为空白以及缺乏全面、系统的体系三方面问题。万卫[6](2021)基于教学过程对市场营销课程思政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三个领域的突出问题:从教学目标看,当前主要教学目标在于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忽略了价值塑造,未准确把握知识传授、应用与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关系;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尚未构成系统的课程思政内容与教学方式;从教学效果评价看,市场营销课程的知识、能力、价值效果评价缺乏有机统一,导致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学评价分离,存在“两张皮”的现象。罗文琦(2021)从实践出发,提出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杨义勇[7](2022)从学校、教师、社会三个层面全面剖析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吴菊安(2022)提出教学目标不明确、思政融合教学内容简单化、课程思政的教学主体单一等问题影响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的发展。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改进方面,冯弋江等(2020)立足地域特色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归纳提炼思政元素的江西省域特色表征,尝试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与特色地域文化融合在思政教育中,认为有利于淡化思政元素“空中楼阁”的片面认知,增强思政教育的地域亲近感和亲和力,同时有利于丰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为思政元素嵌入专业课程教学打下素材基础;吴姁姁(2021)提出了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改革的主要步骤,认为应当遵循“梳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修订大纲—将思政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优化教学环节—建立并完善考核内容”五大步骤开展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工作;徐小龙[8](2022)提出基于思政理念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指出教师应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认知习惯,充分运用注重学生体验感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抓住问题导向、素材加工和互动教学三个关键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融入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王萍、梁晓阳(2022)创设“中国结”式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作为顶层设计,立足当前新媒体营销蓬勃发展形势,立足专业特色和行业需求,通过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促进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见行又见效;殷琴[9](2022)则提出了宏观市场营销环境的精准分析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及策划,因此应当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思政元素的融入思路、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设计等内容,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指明了当前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适应“三新”发展的基础上,充分提炼中国特色优秀商业文化要素,进行知识的传递和思想政治观念的树立。但同时需要看到的是,与指出问题相比,目前的研究成果对于如何解决问题还普遍缺乏切实措施,改进方式的探索普遍还浮于表面,对于思政要素的发掘和提炼还处在粗浅的阶段,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化。
三、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方法创新
从对研究成果的梳理来看,当前市场营销课程思政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实践导向。与提炼课程思政要素、探寻课程思政方向的“道”之探索相比较,学界普遍习惯于从具体的课程教学实际出发,针对市场营销领域中单一课程或者内容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改革进行探讨,进而在“术”的领域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从课程改革的具体方向划分,主要可以分为针对单一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应用研究和针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的方法创新两大类。
在对营销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实践应用探索方面,邱红等(2019)较早进行了“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课程的思政教学实践,提出课程分析、课程思政融入主题的选择、教学方法设计等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解决方案;汤飞飞(2020)、姜漓(2021)、徐健[10](2021)等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背景,对于新形势下网络营销课程的课程思政设计进行了探讨;甘湘宁、胡良惠(2020)针对医药市场营销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进行了探索,提出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和爱岗敬业、责任担当的职责精神,以及医药行业中注重的医者仁心教育这条主线;廖钟迪(2020)探索了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陈一静[11](2021)探索了旅游市场营销和酒店营销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李芊、苑雪璐[12](2021)构建了文化市场营销学课程的“三维两轮一体”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成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案例分析、实践应用教学内容,通过“第一、二课堂”双轮驱动,以期实现理论指导和实践锻炼“一体化”教学效果;孔静(2021)基于“基因式”课程思政理念改进了汽车营销综合技能实训课程设计,促进专业技能与德育培养双目标的实现;陈原[13](2022)则是对于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从思政教学目标、思政教学设计、思政实践、育人成效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该课程的改进完善思路。
在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方法创新方面,马妍(2018)较早提出了市场营销学翻转课堂课程思政的概念,以及运用翻转课堂时所可能面临的问题,万卫(2021)引入结果导向理念,提出根据企业用人实际要求指定营销策划专业培养目标,并将课程思政改革融入其中,赖育青[14](2021)提出,可以通过两层路径来实现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的改革:一是通过理论层面,即通过具体课程设计深入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政元素,并系统地融入市场营销学课程当中;二是通过实践层面,即针对实践环节尤其是独立实训课等开展课程思政,刘筱婷[15](2021)基于市场营销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依托课程网站平台,将互联网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互联网+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