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实证研究

作者: 何明 李赟

高职英语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实证研究0

[摘           要]  高职英语虚拟学习社区是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根据自我决定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结合高职英语虚拟学习社区学生用户的特征,构建高职英语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自我展示和感知愉悦对人际互动有显著影响,但是对知识共享行为没有直接显著关系;人际互动对知识共享有显著影响,在自我展示与知识共享、感知愉悦与知识共享之间起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鼓励知识共享行为、促进虚拟学习社区良性发展的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英语;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共享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6-0133-04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但是,基于职教云平台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仍然无法有效解决学生“开口难”的问题。英语听说能力培养,需要课后大量练习,需要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主动用英语进行交流。HelloTalk是全球第一个专为语言文化交换打造的虚拟学习社区,可以帮助学生告别哑巴英语。因此,为了给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提供更多练习途径和机会,本研究尝试引入HelloTalk,以弥补基于职教云平台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的不足。

虚拟学习社区不仅是在线学习系统,而且具有社交属性,通过在线交流互动,将共同目标和兴趣的用户联结起来,分享观点、传播知识,形成良性的信息生态,继而又进一步激发用户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共享行为。通过对本校混合式教学实验班学生在HelloTalk中知识共享行为的实证研究,分析英语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对提升知识共享行为的积极性、促进虚拟学习社区良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高职英语虚拟学习社区用户分析

高职英语虚拟学习社区的用户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高职英语授课教师,另一种是高职院校学生。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学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室课堂,而是在学习平台进行自主性、创新性学习,通过社区互动活动完成知识内化和共享。

(一)用户特征分析

高职英语虚拟学习社区学生用户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目的性明确

虚拟学习社区的学生用户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需要完成多少课时学习、提交哪些电子作业、如何与同学互动合作完成一系列任务。

2.知识能力相当

虚拟社区的学生用户主要为本校在校生,过往英语学习经历大致相同。除少数偏科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表达能力相当。

3.受同伴影响大

学生在完成某一项任务时,较容易受到周围同伴的影响,表现出较强的从众行为。同伴的学习热情和共享行为会正向影响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互动行为。

4.对网络适应力强

虚拟社区的学生用户多是伴随网络成长的“00后”大学生,他们很习惯在虚拟网络空间表达自己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

(二)用户行为分析

本研究通过问卷对本校混合式教学实验班236名学生进行了高职英语虚拟学习社区行为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习(99%)、浏览(66%)、互动(58%)是他们最频繁使用的三种社区行为。

1.学习行为

自本校开展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以来,在线学习成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学生需要根据线上课时要求完成相应学习,提交电子作业。学生的线上表现形成过程性评估,汇入期末总评。因此,学习行为是他们完成该课程学习的必需行为。

2.浏览行为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7.61%的学生表示平均每天花费在虚拟社区浏览同学作品的时间在1小时之内,39.37%的学生浏览时间在1~2小时之间,25.7%的学生浏览时长大于2小时,还有11.05%的学生浏览时间超过3小时。

3.互动行为

本研究在问卷中设计了四个互动行为的问题:你会为他人的作品“点赞”吗?你会为他人的内容“评论/留言”吗?你会“回复”他人的评论/留言吗?看到好的作品你会“转发”吗?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经常”选项的人数比例均超过30%。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本研究根据自我决定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结合高职英语虚拟学习社区学生用户的特征,构建出高职英语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模型(见图1)。

(一)自我展示

自我展示是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概念,指人为地选择、修改、创造内容,从而保持他人对自己印象的自我包装修饰的过程。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有自主、胜任和归属这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并通过外部环境的自我展示和社交来实现。Ma和Agarwal等学者对自我展示这一概念进行了量化研究,结论表明虚拟社区中的贡献行为与自我展示有关。

学生个体在虚拟学习社区进行自我展示时,会自主选择自己想要展示的内容并与同学交流分享,这个过程满足了他们的自主和胜任需求,对他们在虚拟社区中的行为和意愿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自我展示对高职英语虚拟学习社区的人际互动有正向影响。

H2:自我展示对高职英语虚拟学习社区的知识共享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二)感知愉悦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社会网络和人的认知对个人行为有一定影响。感知愉悦包括个人兴趣、好奇心、满足感、成就感方面的动机需求。人们除了从虚拟社区寻找信息资源、获取知识之外,还希望能从中进行交流和答疑解惑,得到他人点赞和关注,实现自我成就感和愉悦感。

在本研究中,学生在虚拟学习社区共享学习资源、分享学习心得、提问或解答问题,都能使他们产生积极情绪和愉悦感,进而鼓励他们做出更多的社交和共享行为。因此本文假设:

H3:感知愉悦对高职英语虚拟学习社区的人际互动有正向影响。

H4:感知愉悦对高职英语虚拟学习社区的知识共享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三)人际互动

自我决定理论中人际互动指社区成员之间交流沟通,可以满足个体的归属需求。而社会资本理论中人际互动是指网络成员通过交互提供有价值的资源,从而解决社会问题。在这两个理论中,人际互动都是影响虚拟社区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关键因素。Smock、柳瑶等学者认为人际互动对用户知识共享产生正向影响。

在高职英语虚拟学习社区中,人际互动主要发生在同学和朋友之间。对本研究的研究对象而言,学生不仅可以在虚拟社区学习,还能通过人际互动活动与其他班级、其他专业的同学结交,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从而在人际互动互惠行为中实现知识共享。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5:人际互动对高职英语虚拟学习社区的知识共享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四)其他研究假设

高职英语虚拟学习社区里学生用户的自我展示会促进人际互动发生,有助于加深彼此对虚拟社区的情感联系。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和情感依靠越深,越有可能进行积极的表达和交流,就越频繁地实现知识共享行为。学生最初加入虚拟学习社区时,人际互动主要受个体自主感知驱动,在社区进行一段时间学习和交流后,感受到社区环境的影响,逐渐与其他同学产生了紧密联系,形成更强烈的愉悦感和满足感,继而进一步促进了知识共享行为发生。基于此,本文给予如下假设:

H6a:人际互动在自我展示与知识共享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H6b:人际互动在感知愉悦与知识共享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三、知识共享行为实证研究

(一)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根据理论研究模型中变量而设计,包含20道题(如表1所示),为了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进行测量,从1~5表示调查对象对选项的同意程度,1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非常赞同。该问卷面向实验班236名学生发放,共回收218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2%。

(二)数据分析

对收回的有效问卷通过SPSS21.0和Mplus8.3软件进行数据信效度分析和路径分析。

1.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用来评价问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一般认为,Cronbach’s alpha值在0.7以上具有较高可信度。从表2可以看出,所有变量的α系数值在0.766~0.925之间,均大于0.7。问卷整体的α值为0.871。因此,该问卷信度较好。

2.效度分析

效度分析用来评价问卷的有效性。一般认为,KMO值大于0.5具有较高有效性;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P < 0.001表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对问卷数据进行检测,KMO值为0.819,Bartlett检验显著性P值是0.000,表明该问卷适合做因子分析。

3.路径分析

本文使用Mplus8.3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测试变量与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联。路径系数分析和假设检验如表3所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如图2所示。H2和H4的路径P值 > 0.05,假设不成立;H1、H3和H5路径在P < 0.05水平上显著,假设得到验证。

采用Bootstrap方法对H6a、H6b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如表4所示)。检验结果表明,H6a路径中,间接效应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说明间接效应显著;效应包含0,直接效应不显著。H6b路径中同理,间接效应显著,而直接效应不显著。因此,检验表明H6a、H6b假设成立。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研究发现,影响高职英语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共享行为的主要因素有自我展示、感知愉悦和人际互动;其中自我展示和感知愉悦源于个人自主驱动,人际互动则更依赖于社区环境。自我展示和感知愉悦对虚拟社区内人际互动有直接关系;它们对社区成员的知识共享行为并没有直接显著影响,而是通过人际互动间接作用于知识共享行为;人际互动与知识共享有直接显著影响,而在自我展示与知识共享、感知愉悦与知识共享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这表明,在个体因素对知识共享行为影响中,社区环境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这个结论与虚拟社区的研究结论一致。

该结论对提升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共享行为的积极性、加强虚拟学习社区资源内容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对促进高职英语虚拟学习社区良性发展的具体建议如下:

(1)注重虚拟学习社区的互动体验,增强知识共享的价值感知。尊重每位学生展示与分享内容,欢迎、接纳不一样的观点和原创,鼓励给予他人支持和关注等积极反馈,从而营造宽松、自由的社区互动氛围,使知识共享者从共享行为中获得价值感和愉悦感。

(2)强化社区主人翁意识,激励优质内容共享。教师在虚拟学习社区中积极引导,对优质内容共享行为给予及时肯定,鼓励其他学生对优质内容给予积极反馈和学习,以便形成良性的虚拟社区内容生态体系。

(3)丰富社区互动渠道,提升社区自我展示途径和方法。除了常规点赞、评论、留言、回复和转发之外,学生还可以打造个人主页、创建兴趣社群。此外,教师也可以升级课程评价方法,对学生社区内容建设贡献力大小实施奖励。

参考文献:

[1]王兴兰.大学生虚拟学习社区用户生成行为实证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9(6):73-80.

[2]杜静,万力勇,赵呈领.原创性教育UGC生成动因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16(10):201-207.

[3]万力勇,黄志芳,邢楠,等.用户生成性学习资源建设的驱动因素研究:以百度百科平台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2):50-57.

[4]王伟军,甘春梅,刘蕤.学术博客知识交流与共享心理诱因的实证研究[J].情报学报,2022(10):1026-1033.

[5]王伟军,叶建梅,周锐,等.UGC短视频用户持续贡献行为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J].图书与情报,2022(5):31-40.

[6]Smock A D,Lampe C,Ellison N B,et al. Face Book as a Toolkit:Auses and Gratification Approach to Unbun-dling Feature Use[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1, 27(3):2322-2329.

[7]柳瑶,郎宇洁,李凌.微博用户生成内容的动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10):51-57.

◎编辑 栗国花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2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职教云平台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2021 SJA1009)。

作者简介:何明(1979—),女,汉族,江苏无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混合式教学。

李赟(1979—),女,汉族,江苏无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混合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