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背景下海洋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作者: 朱琎 解志斌 李锋[摘 要]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海洋资源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如何培养一支具备海洋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能力的人才队伍,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海洋信息类人才培养的现状、思考和对策出发,探讨了如何加强海洋信息类人才的信息化意识和技术能力,以及如何建立海洋信息类人才的培养体系。
[关 键 词] 海洋信息;人才培养;海洋科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0-0097-0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海洋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我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经济的发展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同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海洋环境问题逐渐凸显。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海洋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加强海洋科学的研究和探索,成为保护海洋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研究背景
(一)国家海洋科学发展背景
2023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中国海洋科学2035发展战略》指出,海洋科学具有多学科、跨尺度的大科学特征,且研究领域从中国近海拓展到深海大洋与极地海域。由国家海洋局组织起草的《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白皮书中提道:“中国高度重视海洋的开发和保护,把发展海洋事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不断完善海洋法律制度,积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和教育。”因此,海洋领域研究问题的复杂性使其无法通过单一学科解决,必须通过海洋观测探测专业、物理海洋专业、生物化学等多专业交叉融合,通过新的科技手段和技术手段的应用,例如深海探测技术、海洋遥感技术等海洋信息技术,为海洋科学的研究和探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海洋科学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及海上军事防卫等方面,对各类海洋信息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
(二)江苏船舶及海工产业情况
船舶及海工产业是江苏省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较强的综合实力。目前,江苏省船舶海工产业主要集中在南通、连云港、南京、镇江、扬州等地,形成了以造船、海洋工程、渔业装备、海洋环保等为主导的多元化格局。具体来说,江苏省造船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江苏船舶重工、南京长江船舶、南通兴华船舶、江苏金陵船舶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型船厂,并逐步向高端船舶领域发展。同时,江苏省海洋工程领域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南通中集重工、江苏远洋重工等企业在海上风电、油气勘探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此外,江苏省还拥有一批专门从事船舶动力、海洋环保等领域的企业,涵盖了船舶设计、制造、装备、维修等一系列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江苏省船舶海工产业在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已经具备较高水平,同时也面临着环保、能源等方面的挑战,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总体来看,江苏省船舶及海工产业的发展对省内海洋信息类高层次人才有很大的需求。
(三)江苏省内海洋科学发展情况
江苏省内与海洋科学相关的学科涉及海洋生态、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气象、海洋工程等多个领域。江苏省内拥有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如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江苏海洋大学等,这些学校在海洋科学领域拥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同时,江苏省还拥有多家海洋科技企业,如南通海洋装备研究院、江苏沿海开发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在海洋装备研发、海洋资源勘探、海洋环境治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科研工作。总的来说,江苏省内海洋科学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良好发展格局,有望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海洋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海洋经济的崛起、科技革新的推动以及国家战略的需求,都成为国家海洋科学发展的背景和推动力量。加强海洋科学的研究和探索,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战略。随着海洋经济的崛起,海洋信息类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然而,当前我国海洋信息类人才缺乏、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现状亟待改变。因此,加强海洋信息类人才培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任务。
二、海洋信息类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人才缺口严重
海洋信息类人才是指在海洋信息技术、海洋数据管理、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目前,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海洋信息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目前我国海洋信息类人才缺口问题比较突出。首先,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目前我国海洋信息类人才的学科结构和人才数量存在一定的不平衡。例如,传统海洋产业人才众多,高新海洋产业人才短缺;同时,还存在海洋人才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导致在某些领域的人才短缺。其次,教育资源不足。目前我国海洋信息类人才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高校设置相关专业的数量不多,且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而且行业发展还不够成熟,吸引力不够,工作内容和薪资待遇等问题导致该领域的人才流失较为严重。需要加强对海洋信息类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船舶海工行业的发展,提高行业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海洋信息类相关工作。海洋信息类人才缺口问题,导致人才供给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这不仅限制了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也制约了海洋科技的创新。
(二)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海洋信息类人才的教育质量不高,这与我国的海洋信息类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有很大关系。许多高校缺乏海洋信息类专业设置,而一些设置海洋信息类专业的高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海洋信息类人才教育体系中,教育目标不够明确。有些高校在教育海洋信息类人才时,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部分高校的教学内容滞后于市场需求,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难以胜任实际工作。另外,师资力量不够强大,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学生的培养质量难以提高。实践环节不足也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实际的海洋技能与科研能力难以适应海洋事业一线工作的要求。高校需要进一步明确教育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人才结构不合理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海洋人才本科、硕士、博士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海洋人才结构严重失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才技术结构不平衡。我国目前涉海就业人员数量已经突破了3700万人,但是海洋专业技术人员不足10万,且主要集中在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开发等传统领域,而在海洋信息技术、海洋数据管理等领域的人才相对较少。二是资源分布不合理。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大学和研究所,这对我国科研创新能力有所帮助,而从事传统行业的初级人才比例较高。随着新兴海洋产业的出现导致初级人才难以适应新旧产业的更替速度。三是专业技能不够全面。由于海洋信息类人才的专业范畴较广,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技能,但现实中往往出现专业技能不够全面的情况,缺乏复合型海洋人才。因此调整学科结构,加强海洋信息技术、海洋数据管理等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加强具备业务技能、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使其能够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三、海洋信息类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
(一)优化海洋信息类专业教学体系
当前我国海洋信息类专业设置较少,应该加强对海洋信息类专业的设置,建立完善的海洋信息类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中,一方面应加入更全面的海洋信息类课程,如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态、海洋工程等;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增加前沿、实用、多元化的海洋信息类课程,如海洋数据分析、海洋信息技术研究、海洋信息系统设计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海洋信息相关知识。同时,应该加强对海洋信息类教育的投入,通过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包括实验室教学、现场教学和网络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海洋信息类教育需要与国际接轨,因此,可以加强海洋信息类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知名海洋信息类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教师交流、学生交流等活动,通过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海洋信息类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在课程体系中应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拓展实践基地数量,与海洋装备及船舶企业积极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提高海洋信息类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海洋信息类知识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我们也应该加强海洋信息类科普知识的宣传,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海洋信息,并提高公众对海洋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海洋情怀。高校应培养更多的海洋信息类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海洋信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优化海洋信息类教育体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等。通过综合性的优化,可以提高海洋信息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设计实践类课程
实践能力是指个人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海洋信息类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应该将实践教育贯穿整个海洋信息类人才培养过程,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经验。高校应审视海洋信息类专业的课程特点,设计相应的实践性课程。以下是几个实践性课程设计的建议:
1.海洋测绘实践
海洋测绘是海洋信息工程的重要分支,因此,可以设置海洋测绘实践课程。在该课程中,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海洋测绘仪器的使用方法、测量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海洋测绘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掌握相关的技能。
2.海洋环境监测实践
海洋环境监测是海洋信息工程一个重要的分支,可以设计海洋环境监测实践课程。在该课程中,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海洋环境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对海洋环境监测的具体实践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3.海洋数据处理实践
海洋信息工程的核心之一就是数据处理,可以设计海洋数据处理实践课程。在该课程中,可以涵盖大量的数据处理技术,如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分析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数据处理的各种技巧和方法。
4.海洋信息系统实践
海洋信息系统是海洋信息工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设计海洋信息系统实践课程,让学生了解海洋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在该课程中,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海洋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架构和开发方法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海洋信息系统的开发流程和技能。
5.海洋工程实践
海洋工程是海洋信息工程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可以设计海洋工程实践课程,让学生了解海洋工程的具体实践过程。在该课程中,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海洋工程的设计、建造和维护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海洋工程实践的各个环节。
在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加入实践评估环节,对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实践评估是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优势和不足,提高实践能力。海洋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性课程应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需求,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和方法,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