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者: 刘晶晶 张宇[摘 要] 山西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山西艰苦奋斗的见证,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财富。山西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鲜活教材。将山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能弘扬与传承山西红色文化资源,又可以让高职院校学生坚守初心使命,铭记作为时代新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职业院校教师应进一步盘活山西红色资源,创新教学模式,讲好山西红色故事,把红色文化的学习贯彻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同时,职业学校也应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山西红色文化资源,构建红色校园,搭建网络平台,使山西红色文化在学生中潜移默化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 键 词] 山西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举措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1-0021-04
山西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红色内涵和多元的表现形态。近年来,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意识到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增加。关于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研究,聂国林在《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效实现研究》,李霞在《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徐永健、李盼在《试论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中对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都做出了详细的介绍。红色资源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又可以推动红色资源的传承延续。关于山西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研究中,马娜在《山西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闫伟在《山西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均有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入山西红色文化资源,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因此,本课题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等将山西红色文化与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一方面,可以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鲜活教材,帮助职业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还可以传承保护山西红色文化,传承山西红色精神。
山西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带领山西人民所创造的山西特色的文化资源,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山西红色物质文化及山西红色精神文化。山西红色物质文化包括遗址、故居等;红色精神文化就是革命精神,如太行山精神、刘胡兰精神等。山西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辉煌的历史。
新时代,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久弥新的山西红色文化具有时代内涵,包括勇往直前的勇气、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清正廉洁的作风,这些都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弘扬与传承山西红色文化,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成长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一、山西红色文化资源及其育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激励广大师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从革命、建设以及改革中积累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这是新时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山西一直都是中国红色革命的前沿阵地。1924年,山西成立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太原支部,点燃三晋大地的革命火种。作为革命老区,山西拥有丰厚的红色资源,红色遗址遍布全省,红色精神代代传承。山西红色文化主要包括物质形态的红色人物故居、纪念馆、红色革命遗址以及精神形态的红色革命人物、红色文化精神、红色文艺作品。
文化育人是“以人类文化的正向价值为导引,教化人走向道德、理性、真善美,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1]正向价值就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精神文化及思想观念等。山西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山西进行革命斗争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结晶,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山西红色文化作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资源,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价值追求及深厚的爱国情怀,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精神指引与理论基础。山西红色文化作为区域红色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丰富的红色内涵和多元的文化形态,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和鲜活教材。将山西红色文化与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不但可以发挥出独特的育人作用,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精神品质和追求卓越的高尚情操;还能坚定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为山西红色文化的传承保护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实现“双赢”。
二、山西红色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进步及国家发展的必备课题,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一直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时,立德树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
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2022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山西省共有91所高等学校,其中高职学校48所,高职在校生390872人。[3]且山西高职学生以山西省省内生源为主,因此,对山西省高职学校学生的山西红色文化的学习至关重要。
红色资源能够“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加强内容多元性;拓展思政教育形式,提升实践教学时效性”。[4]山西红色文化与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其一,山西红色文化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鲜活教材。山西红色资源丰富,蕴含底蕴深厚,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这些红色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大量的鲜活教材,丰富了思政课教学内容,使枯燥的课堂更具趣味性。其二,山西红色文化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典型案例。这些地域特色较强的资源能够使学生更易接受与理解,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在学生中能够引起共鸣,有助于学生从这些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弘扬革命精神。其三,有利于深化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在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渗透红色文化,可以加强学生对山西红色文化的认同,了解红色文化背后的故事,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无数仁人志士付出的艰辛与牺牲,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爱家乡的深厚情感。最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创造了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刘胡兰精神、大寨精神、纪兰精神等。在这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作为文化自信之“魂”的红色文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学生不断奋斗努力与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坚定高职院校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三、山西红色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一)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宣传力度欠缺
山西红色文化丰富,但分布较广,资源分散。红色资源多分布于太行山及吕梁山,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便利,没有形成完整的有机整体。且山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开放多集中为纪念馆、故居、革命遗址等,通过对这些文化资源的走访调研发现,红色文化物质资源与人文旅游景区相比相差较远,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管理制度等都较为滞后,相关的讲解人员也较为缺乏。
山西积淀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由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且宣传力度有限,因此对外辐射半径小。山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参观者多局限于党政机关及学校,且大部分在特殊节日组织前往。除此以外,很少有学生或教师自行参观,红色资源仅限于学习资料的应用过程。
(二)高职院校师生思想重视不足
当代大学生出生于物质与精神极为丰富的时代,感受到当代社会前所未有的和平以及快速发展,对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辛历程与流离失所无法感同身受,对红色文化的内涵实质与精神传承缺乏认同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错误地将红色精神与新时代精神割裂开来,认为新时代已无须发扬此类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受网络冲击及多重价值观的影响,政治信仰不坚定,对红色文化缺乏认同感;且当今社会,高职学生更多注重个人利益,因而对就业更为关注,而经常缺勤与就业无直接关系的思政课程,即便上课也在完成自己的其他任务,或者玩手机打游戏、互相聊天等,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很多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只是在某一章节中加入红色知识,并未形成系统体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形成宏观框架,从而影响整个教学质量。其次,课堂缺乏典型案例及红色文化的渗透,课堂趣味不足。部分教师只停留在红色文化的解读之上,忽视对红色文化现代化内涵的挖掘与学习,学生难以将红色精神与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与此同时,很多思政课教师只顾教学任务的完成,把教学任务当作谋生的手段,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与思维交流,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
(三)学校红色实践活动有限且针对性不足
基于对安全及时间的考量,许多高校虽然有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展览馆等,但仅限于教师代表及学生干部。且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多以拍照等形式主义的方式完成教学工作,或以游玩为主要体验,红色文化的教育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此类活动的疲倦心情及对红色文化的学习不够深入。
“红色文化作为正确、正向、正面的革命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能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发挥精神引领作用,但在融入过程中由于内容生活化程度不高,未能将其以展报、动漫以及微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不能深入学生内心并进而产生影响使红色文化融入实践育人体系进程受阻。”[5]因此,目前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过程中针对性的宣传方式的缺失导致红色文化育人效果不佳。
四、山西红色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应针对山西红色文化和职业院校思政课的特点,采取适当方式,努力找寻两者的契合点,传承山西红色文化,讲好思政课程。
(一)提升教师红色文化素养
为推动山西红色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思政政治教育,首先应对教师进行红色文化的培训学习。只有老师内心深处真正理解山西红色文化资源,在讲解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引导者的责任,用自己丰富的红色文化知识感染学生。因此,应深入挖掘山西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针对教师的红色文化知识讲座、专题培训与研讨交流,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红色文化素养。其次,依托科研机构、党史办等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应用,为红色文化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最后,教师自身要保持对红色文化学习的常态化,增强传承山西红色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山西文化历久弥新,教师要积极主动学习红色文化最新研究成果,加强山西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入红色文化的典型案例,在历史与现实的纵横对比中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意义,充盈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做堪当大任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