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学校育人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孙熠涵 马海峰[摘 要] 近些年,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政策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更加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如何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改革,积极将产教融合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已成为职业学校办学的首要任务。以郑州市商贸管理学校育人模式改革为例,分析职业学校育人困境的现状和原因,探索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全面提升育人成效的实践。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一体两化三对接;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4-0173-04
近些年,随着职业教育政策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基于订单式培养、产教融合等多种教学模式的运用,职业学校为企业以及社会输送了大批面向生产、管理等各个岗位且更具专业实力的高技能人才,为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就可持续、健康发展等层面而言,当前职业学校在育人模式改革方面仍然存在着理念落后、育人方式单调、内容匮乏、效果欠佳等问题,难以适应区域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统筹构建以政府为引导,学校为主体,积极将学校教育融入企业以及行业等多方面元素,探索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已成为亟须研究和解决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本文以郑州市商贸管理学校育人模式改革为例,分析职业学校育人困境的现状和原因,探索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一、“一体两化三对接”育人模式改革的意义
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由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换,这就倒逼职业教育在人才供给方面走质量提升、内涵建设、特色发展之路。职业院校应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要求和任务落实到位,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一体两化三对接”育人模式是一种对职业教育育人理论发展的现代化思考,是对职业学校育人实践发展的制度化思考,是职业教育多元化协同育人发展的融合性思考。建构政企行校“一体两化三对接”协同育人模式,通过政府的引导与政策保障,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行业组织和企业主动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促进人才供需对接和培养流程再造,是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效益和提高校企双方技能型人才供求的质与量相适配的新型育人模式。政府通过政企行校协同育人,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学校各自的资源优势,可以有效优化资源配置和整合行政功能,学校可以提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提高社会就业率,也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企业生产效益得到提升,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最终实现企业得人才、学生得技能、学校得发展的共赢局面。
二、“一体两化三对接”育人模式的理论基础
基于职业教育的典型类型特征应用性和体系内部的重要特征跨界性,职业学校育人模式的理论源泉可以从教育学、组织学、社会学中寻找,并以相关理论为支撑,创新性地提出新观点,开展创新实践。主要理论基础包含三个方面内容。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理论——创新育人模式
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理论出发,是构建创新职业学校育人模式的出发点。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方面的主要理论成果,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无疑是职业教育行业的重要理论前提,职业教育服务于生产与实践是其类型特征应用性的典型体现。从实践理论的视角开展职业学校育人模式理论研究,使其内涵更吻合产教融合组织形态的内生特征。
(二)组织理论之跨界理论——优化职教资源
从“组织理论之跨界理论”出发,是创新职业学校育人模式的重要基础。跨界性是目前国内最被推崇的一种类型特征。从跨界的理论视角对职业学校育人主体政府、企业、学校以及行业彼此的跨界融合开展研究,并据此搭建育人功能模型,扩展职业学校育人模式理论研究的视野和方法。
(三)社会学之协同理论——服务区域经济
“社会学之协同理论”是院校实现育人机制创新的关键。其提出者哈肯指出“协同学即协调合作之学,旨在发现结构赖以形成的普遍规律,探讨的是最终形成的整体模式”。该理论由自然协同为基础而来,在社会学研究方面,特别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协同创新和自然协同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的不同。对于职业学校,在践行育人机制过程中,要建立起协同的有序性架构,务必基于明确的目标以及详细的规划实践。协同理论对应的系统匹配设计、资源优化配置、行动的最优同步有重要的理论支撑,是职业学校育人模式达成最优成效,提高人才质量,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因素。
三、职业学校育人模式现状调查
为充分了解和掌握职业学校育人模式的现状,郑州市商贸管理学校组织项目组,选取了5所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企业管理人员、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行业协会的管理人员、政府工作人员,采取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的方式,了解职业学校在育人模式创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职业学校育人模式参与的主体方合作长度不够,实施的合力不强,缺乏长效机制
职业学校育人模式实施涉及政府、企业(行业)、学校等多方主体,需要建立主体间的多边关系,形成合力。但是,根据问卷调查发现,关于“当前学校育人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选项,“政府、企业(行业)、学校形成合力不够”选择率较高。参与调查的企业人员选择占比为79.6%,职业学校人员选择占比为71.46%。
(二)现行职业学校育人模式深度不够,实施中各方的驱动力不强,运行机制深化不足
关于“当前学校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选项的调查结果表明,参与调查的学校人员中有66.12%、企业人员中有65.23%认为“政府、企业、行业、学校的驱动力不强”。65.7%的学校人员认为“企业和学校的各自利益需求”是育人模式改革最大的驱动力。
校企合作背景下,学校和企业有着各自的利益需求。关于“学校和企业的各自利益需求满足情况”选项,89.12%的学校人员和75.12%的企业人员都认为是“部分满足需求”,13.41%的企业人员则认为“完全没有得到满足”。“利益驱动”是最大的驱动力。学校与企业都有各自的利益需求,但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各自的利益都只能获得“部分满足”,这就导致驱动力不够,推进进一步合作的动力不强。
(三)现行职业学校育人模式没效度,育人形式单一,创新力不足
关于“推进职业学校育人模式创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项,46.3%的企业职员与22.53%的学校人员认为,“创新职业学校育人的形式”是第一位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占比最高。在深度访谈中,政府人员认为职业学校育人功能发挥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充分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行业协会和企业参与度不够。
四、“一体两化三对接”育人模式的内涵阐释:应然建构
(一)“一体两化三对接”育人模式的系统设计
“一体两化三对接”是模式方法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的具体运用,是在教育与生产劳动实践论、跨界论、协同论等理论指导下,在丰富的育人实践基础上,为培养适配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育人目标和任务,总结归纳形成的整合理论与实践育人价值、突出实践育人功效的一种育人模式,它具有稳定简明的理论框架,以及具体可操作的活动程序与方式,用以指导职业教育育人的实践。与传统方式相比,“一体两化三对接”更为强调主体的多元性和管理的开放性。其内涵和目标是指一种完整的、系统的办学教育模式,在此模式中教育主体、教育对象的利益诉求均应得到满足,达成各方利益的共赢。
(二)“一体两化三对接”育人模式的参与主体
“一体”是政府、企业、行业、学校按照各自的职能以平等协商的约定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践行义务与有关权利,构建产教融合、多形式协作的一个共同体,彼此融合、无缝衔接,相互作用。基于分级协作的组织框架和工作机制,对人才培育的关键流程和核心要素,开展校企之间的研讨与协作,搭建起深度融合、高度开放以及动态适配的人才培育模式。基于更高品质的专业人才培育从而为经济产业等的深入发展增添动力,其中校企合作是关键。
(三)“一体两化三对接”育人模式的发展动力
“两化”,职业化和协同化,是“一体两化三对接”育人模式的发展动力,也是其特征。其中职业化是职业教育类型化应用性特征的体现,指向一定的教学任务,是育人模式机制的运行牵引;协同化是职业教育类型化跨界性特征的体现,包括政企行校育人平台的协同和育人过程的协同,是育人模式场域的延展推动。
(四)“一体两化三对接”育人模式的过程控制
“三对接”,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教学与生产三者的对接,是“一体两化三对接”育人模式的过程控制,是探究对“如何建立一体两化”内容的实践,职业学校育人模式协作在有序调控与治理的过程中实施,“三对接”深化了对育人过程实施环节的规律性认识。
(五)“一体两化三对接”育人模式的保障措施
宏观角度主要分为思想层面、物质层面以及制度层面三个层面。思想层面,转变以往理念,积极协作,共同培育高素养人才,提升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价值,提升协作认识,并积极参与整个人才培育计划,勇担政校行企一体化育人模式下的有关责任,辅助学校以及政府等部门开展相关工作,为提升人才培育质量等贡献力量;物质层面,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挖掘、整合潜在育人资源,建构一体化动力机制,使育人效果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动力;制度层面,有关部门应果断肩负起领导的职责,构建专业的管理机构,提升制度层面的完善与管理,构建全面的组织架构以及机制,保证新型育人机制得以长期稳定施行。
五、“一体两化三对接”育人模式的具体实践
(一)案例学校的基本情况
郑州市商贸管理学校是郑州市电子商务行业职业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电子商务专业是郑州市首批重点建设专业,河南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教育部“1+X”证书电子商务试点单位,郑州市跨境电子商务培训孵化平台,致力于电子商务行业建设及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学校从2006年开始就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作为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不断探索政企行校深度融合的“一体两化三对接”育人体系。
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郑州)位于郑州航空港区,内有京东、阿里等一批大型电子商务领军企业,培养行业领军企业,建立完善的产业群体,是当下国内规模最大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之一。2016年,在政府引领下,以培养区域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急需人才为重点,充分利用河南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的企业资源,构建具有“共同规划、共建机制、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特征的五大协作育人平台。经过近年实践与探索,探索了适配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鲜明特色的四大运行模式,推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适配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一体两化三对接”育人模式实践路径
1.以服务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为导向,明确育人目标
根据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发展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明确了学校的育人目标为:具有外语交际能力、了解外贸有关知识、熟悉业务流程,能够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出产品以及订单售后、网店维护与产品推广,具备较高职业素养,工作踏实认真,注重团队协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