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下会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会计学业情绪关系研究

作者: 李琴

智慧教育下会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会计学业情绪关系研究0

[摘           要]  随着2008年“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促使智慧教育不断发展,为会计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活动提供了新的角度、方法、资源等。会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合理性、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会计学业情绪的好坏、课堂教学效果,甚至整个教学质量。本研究发现,会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会计学业情绪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提升会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助于学生体验到积极的会计学业情绪,减少消极情绪,有助于唤醒学生的天赋,激活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的自信心,让课堂充满智慧之光。

[关    键   词]  智慧教育;课堂教学行为;会计学业情绪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5-0117-04

以“信息化”为显著特征的智慧时代需要智慧教育的引领与支撑,各国都将智慧教育视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将智慧教育看作是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智慧教育中,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仅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情绪。因此,研究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会计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业情绪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智慧教育下会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资源利用不充分,呈示的内容缺乏启发性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师丰富课堂资源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智慧教育需要给学生呈示多样化的教学资源,用于激发学生学习情绪、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等。目前的智慧课堂上,会计教师虽然在课前、课中及课后都不同程度地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一些资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动画、视频等制作较为精良的课件,但是并没有真正地达到智慧课堂的高度和深度。如在课堂互动内容呈现上还是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呈现的内容新意不足或者有新意但深度不够,难以做到全面启发学生智慧。互动讨论的问题比较基础、答案比较固定,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探索性。

(二)推送给学生的会计学习资源与内容缺乏选择性

智慧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合作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能力,让学生充分交流、沟通,积极表达自己观点。教师应该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从中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学习资源。但在实际教学中却不是这样的。大部分会计教师为学生推送的学习资源是相同的,没有考虑学生个性化差异,这使得成绩好的学生难以获得满足,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而成绩差的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沮丧、无助等情绪。个别教师即使推送资料时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差异,但是在教学中也没有做到区别教学。仅有极少数教师在推送资料时真正做到了根据学生层次推送不同类型的资料和不同难易程度的学习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

(三)反馈和评价缺乏情境性

智慧课堂上,常用的超星学习通、智慧树等学习软件都可以实时记录学生的成绩、学习活动、作品等,能够让学生以数据的形式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学习进展及结果等。这种反馈模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处于哪个水平,对目前所处水平是满足、自豪还是沮丧、焦虑等。但是这些反馈发挥价值的前提是要放在具体的情境中。智慧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根据教学软件自动生成的教学数据和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境,及时反馈给学生有时效性的数据等。但在实际教学中,会计教师反馈时一方面缺乏情境,另一方面反馈不够及时。虽然大多数会计教师都已经认识到学生自评和互评的重要性,但是评价标准的缺乏、评价准确度及深度的难以把握都让会计教师望而却步。

(四)师生、生生互动缺乏创新性

智慧教育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活动更加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目前会计专业教学中也能做到较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但是互动内容缺乏新意,都是对一些已有的结论进行互动,没有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知识建构”功能,没有创造性。另外,在互动中擅长发言的学生一直在发言,而那些性格比较腼腆的学生容易被忽视,互动的形式、方式方法也缺乏创新性。长此以往,学生对这种没有新意的课堂容易疲惫,产生厌烦情绪,学习容易懈怠。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山西省5所高校的部分会计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软件发放问卷,问卷1有效收回1109份,问卷2有效收回1083份,有效率均为100%。本次问卷从大学生感知的会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大学生学业情绪的现状、会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会计学业情绪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

(二)变量定义

1.解释变量

针对解释变量会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设置了问卷1《学生感知的会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问卷》,将解释变量划分为呈示、指导、互动、辅助教学及课堂管理5个行为维度,并且每个维度设置3个正面问题,2个负面问题。问卷采用五点计分法,分数1、2、3、4、5分别代表答案选项完全不确定、比较不确定、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

2.被解释变量

针对被解释变量会计学业情绪设置了问卷2《大学生会计课程学业情绪调查问卷》,该变量设置2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一级指标又设置了希望、平静、放松、厌倦、心烦、无助6个二级指标,学习结果一级指标又设置了自豪、高兴、满足、羞愧、沮丧、焦虑6个二级指标,分别都是3个积极的、3个消极的。

(三)信度和效度检验

利用问卷星在线统计软件对两个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1.信度检验

由表1、表2检验结果可知,问卷1、2的系数值均高于0.8,说明两个问卷数据信度质量较高。

2.效度检验

由表3、表4检验结果可知,问卷1、2的KMO值均高于0.8,P值均小于0.5,研究数据非常适合作因子分析。

三、智慧教育下会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及学生会计学业情绪的统计分析

(一)全体调查对象感知的会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统计分析

由表5可看出,五种行为中,指导行为的平均值最高,辅助教学行为的平均值最低,呈示行为、指导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基本持平。这主要是因为会计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手工账务处理、数据分析等,根据不同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指导。课堂时间有限,故而互动行为、呈示行为就相对少一点。辅助教学行为比较低,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忙于讲课等,互动少,对学生鼓励性的话语比较少。

(二)全体调查对象会计学业情绪的统计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全体被试对象在会计学习中高兴平均值居于最高,厌倦居于最低,希望、平静、放松、自豪、满足这些积极情绪的平均值高于心烦、无助、羞愧、沮丧、焦虑等消极情绪。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在会计学习中积极情绪居多,个别学生有无助、焦虑、沮丧等消极情绪。

从表7可以看出,学习过程中积极情绪高于消极情绪,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比较感兴趣,而且教师在智慧教育背景下尽可能多地使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结果积极情绪也高于消极情绪,这主要是因为考核中,试题难度比较适中,容易题居多,没有偏题怪题,学生答卷情况比较好,不及格率比较低。

(三)会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会计学业情绪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8可知,P值<0.05,相关系数为0.318,说明课堂教学行为与会计学业情绪存在显著正相关。学生感知的会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体验值越高,学生的会计学业情绪就越积极。

(四)研究结论

1.会计专业学生感知到的会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体验值从高到低排序为:指导行为、互动行为、课堂管理行为、呈示行为、辅助教学行为。指导行为远远高于其他四项。

2.会计专业学生在会计课堂上体验到的十二种学业情绪的值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高兴、放松、希望、自豪、平静、满足、焦虑、无助、沮丧、心烦、羞愧、厌倦。总体上可以看出学生体验到的积极情绪高于消极情绪。

3.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学业情绪从高到低排序为:会计学习结果积极情绪、会计学习过程积极情绪、会计学习过程消极情绪、会计学习结果消极情绪。说明学习结果给学生带来的积极情绪高于学习过程,消极情绪却低于学习过程。

4.学生感知的会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会计学业情绪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情绪。学生对教学行为体验越好,学业情绪越好,反之亦然。

四、智慧教育下提升会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并改善学生学业情绪的建议

(一)会计教师要努力践行智慧教育理念

融合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智慧教育具备创新、开放、终身、公平等特点。这里的智慧化既体现在技术上,还体现在教与学等多个方面。智慧教育理念的落实,需要教师内化后通过教学行为体现出来,例如课件呈现不再是单一的文字PPT,更多的是动画、案例、视频等,学生的作业不再是完成一些固定答案的习题,而是写一篇论文或者合作完成一个实训项目等。与学生互动讨论的内容不再是练习客观题,而是针对社会及生活中的案例、热点、前沿知识等展开讨论等。对学生的指导、辅助也可以通过微信、电话、语音视频或借助学习通软件等及时完成。这样学生既可以接受动态知识信息,还可以通过操作设备观看音视频获取直观感受,实现人机互动交流等,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知识。智慧教育下出现的新式教学媒体很大程度上从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角度改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满足、自豪、希望等。

(二)摆脱传统“惯习”,实践反思塑造新的“惯习”

不同于“习惯”,“惯习”是社会化了的主观性,具有性情倾向、品位和偏好倾向及滞后性,经常使得行动者无意识地做出了某些行为,自己竟然没感觉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办法对各种情境做出充分预判,例如在需要及时呈现内容时,没有时间考虑是否对学生具有启发性。传统教学情境的处理方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智慧课堂上对教学情境的处理方式。为了塑造新的“惯习”,教师需要积极反思,努力实践,改变传统的思维、意识等观念。一方面,教师要了解自己的行动和教学行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刻反思。反思中既要从理论角度挖掘其教学行为中深藏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又要从实践角度依据不同情境灵活运用有利因素,改进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有选择地为学生推送适合其水平的会计学习资源与内容,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情绪,降低甚至消除消极情绪。

(三)促进会计专业教师形成情境教学实践智慧

众所周知,教师的语言、行为要与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等匹配,这种匹配度就是教学智慧。教学实践智慧就是指教师在反思自己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情境知识并灵活运用到教学中,包括设计教学资源、个性化学习指导、呈现教学生成性内容、师生沟通对话等方面的智慧。然而,在现实的会计教学中教师恰恰就是缺少这些。具体建议如下:一方面,注重教学的动态生成过程。需要教师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多理解学生,多搜集实时互动等资源信息并及时重组,在互动时呈现给学生,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积极应对富有学生个性的复杂情境,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形成生成性、整体性思维方式和反思能力。教学智慧的实施可以让会计教师更好地兼顾呈示行为、指导行为、互动行为、辅助教学行为及课堂管理行为,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情绪,降低消极情绪,激发学生对会计课程的兴趣。做到让学生课前有期待,课中有快乐,课后有探求知识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