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在高职母婴护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作者: 方玲 路红春 张洁 程晶晶 梁宇鸣

“1+X”证书制度在高职母婴护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0

[摘           要]  目的:针对“1+X”证书制度在高职母婴护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取在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习的2019级学生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教学前后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对照组应用常规教育模式,观察组应用“1+X”证书制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各项中文版护生核心能力量表评分、中文版批判性思维量表(CTDI-CV)评分、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学生的道德与责任、一般临床技能、关心、终身学习、临床生物医学科学、批判性思维推理能力及核心能力量表总分明显较高;而观察组学生的探索真相、开阔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评分均显著较高;观察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存在显著意义(P<0.05)。结论:“1+X”证书制度模式可显著提高高职母婴护理相关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其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

[关    键   词]  “1+X”证书制度; 母婴护理; 高职; 人才培养; 应用效果; 核心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6-0094-0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数群体相对于家庭、生育来说,更看重事业上的成就,生育率随之降低,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因此,我国实行了二孩政策来应对上述问题[1]。有研究表明[2],自二孩政策实行以来,新生儿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且由于母婴护理问题的特殊性,母婴护理师的数量及质量均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母婴护理是在孕妇娩出胎儿后对其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形体恢复、新生儿发育等方面进行的护理措施,如何提高母婴护理的服务水平,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给予孕、产妇和小儿全面的生活照料,基于上述内容,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母婴人才,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加强母婴护理人才的培养中尤为重要[3]。常规教育模式虽可使学生学习到理论及实践知识,但由于课程安排等因素,其实践机能操作时间相对较短,效果欠佳。“1+X”证书制度模式是一类效果更为全面的带教模式,其中“1”为毕业证书,“X”为包括母婴护理、幼儿照护等在内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及就业本领[4]。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在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习的2019级学生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教学前后分为两组进行对比,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为对照组, 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作为观察组。学生共有122名,年龄19~21岁,平均(20.41±0.52)岁,因为同一组学生教学前后对比,所以两组基础资料无差异。所有研究对象均已了解本研究收益及风险,并自愿签署相关同意文件。纳入标准:认知清晰且不存在精神障碍者,身体健康无疾病者,年龄>18岁者等。排除标准:有运动或感知功能障碍者、学习态度不积极者、中途退出研究者等。

(二)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教育模式培养,对照组学生,即在接受“1+X”母婴护理证书制度培训之前,接受常规的培训和考核,学习方式为理论结合实践,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学习内容主要以教材为主,课程学习完毕后进行考核。给予观察组“1+X”证书制度模式培养,我校在培养高职母婴护理人才的过程中,结合我校的学情,以行业标准为导向,以课程内容为基础,以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以大赛标准作为最高标准,以执业证书为契机,制订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如下:(1)通过案例导入进行情境线下教学。根据教学中设定的各个模块设置与其相应的情境,首先进行案例展示,引发学生思考,通过疑问式来引出后续理论教学,与PPT图片、动画等结合进行相关讲解,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对含有具体操作的部分亲自进行示例,在示例过程中为学生讲解各项注意事项,并留出一定的时间为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在学生操作时加强巡视,及时纠正其操作中的错误,训练结束后选出两组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最后进行总结。(2)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教学。随着现代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可通过对网络资源的整合,通过网络教学使学生提高预习能力,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实践操作训练。课前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和教学资源,学生线上完成预习,课程结束后通过视频、章节测试等形式对学习成果进行巩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评判,根据线上学习时间、章节测试的结果,以及视频技能展示的情况,为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分,通过面对面或语音的方式,了解学习效果不佳学生的问题,引导正确的学习方式,督促进一步学习。(3)根据授课计划进行相应的模块教学时,应支持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学习,如医院的儿科、妇产科及早教机构、月子中心等,使其从课堂走向工作场所,实现校企结合。学校安排学生在各大医院的儿科和妇产科进行为期一周的见习。(4)考取证书。根据授课计划进行授课内容以外的补充教学,并通过宿舍进行分组,每组均为5~6人,设立小组长,由小组长带领组员学习,修满学分即可进行相关考核,获取相关证书。

(三)观察指标

(1)中文版护生核心能力量表评分[5]。根据中文版护生核心能力量表评分评定两组学生的核心能力,该量表共分为道德与责任(65分)、一般临床技能(30分)、关心(25分)、终身学习(25分)、临床生物医学科学(25分)、批判性思维推理能力(15分)6个维度,总分为185分,学生核心能力越强则得分越高。(2)临床思维能力。通过中文版批判性思维量表(CTDI-CV)[6]对两组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评定,该量表共分为7个维度(探索真相、开阔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各维度总分均为60分,得分越高表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越好。(3)考试成绩。根据本校自制试卷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测试项目为母婴护理、母婴小结,<60分为成绩不合格,≥60分为成绩合格。(4)教学满意度。根据本校自制教学满意度问卷对两组学生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该问卷分为3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四)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工具为SPSS 23.0,数据结果差异显著表示为P<0.05。本研究计数资料为教学满意度,而计数资料两组间对比以χ2检验进行,表示为[例(%)];本研究计量资料为中文版护生核心能力量表(道德与责任、一般临床技能、关心、终身学习、临床生物医学科学、批判性思维推理能力)评分、CTDI-CV(探索真相、开阔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评分及考试成绩(母婴护理、母婴小结),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以t检验进行,表示为(X±s)。

二、结果

(一)两组中文版护生核心能力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学生的各项核心能力量表评分经计算比较后得出,观察组学生的道德与责任、一般临床技能、关心、终身学习、临床生物医学科学、批判性思维推理能力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显著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文末表1。

(二)两组CTDI-CV评分比较

两组学生的各项CTDI-CV评分经计算比较后得出,观察组学生探索真相、开阔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显著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文末表2。

(三)两组考试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经计算比较后得出,观察组学生的母婴护理及母婴小结成绩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存在显著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3。

(四)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

两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经计算比较后得出,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存在显著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4。

三、讨论

随着我国二孩、三孩政策的不断推广及各种奖励机制的实施,母婴护理已逐渐成为市场需求较高的一类行业,因此,除去职业教育培训组织所指定的相关标准及培训措施以外,职业院校也需结合专业发展现状实施相关带教方案,进一步促进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发展[7]。

“1+X”证书制度模式是一类将社会需求作为导向,注重专业岗位能力培养的一类带教模式,该模式在护理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另外融入母婴护理、幼儿照护证书等标准相关内容,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证书培训内容相结合,同时突出专业特色[8]。“1+X”证书制度模式通过对课程机构的不断优化及对教学内容的丰富,持续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改革,进一步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涵养、责任感等[9]。另外“1+X”证书制度模式可通过案例导入、PPT等方式使学生更为深刻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且“1+X”证书制度多样化教学方式可进一步发散学生临床思维,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核心能力量表中的各项得分及各项CTDI-CV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示“1+X”证书制度模式可显著提高母婴护理相关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与刘淑霞等[11]研究结果类似。

在常规教育模式中,课堂互动相对较少,学生对学习及专业知识的兴趣普遍较低,多存在知识运用能力差、对知识点理解不充分等问题,可对其综合素养及学习成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2]。“1+X”证书制度模式可通过情景模拟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实操性较强的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将线上、线下教学同时应用,老师根据线上教学模式发放相关案例及任务,每小组于线下教学前完成学习任务并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线下教学中着重进行讨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及应用[13]。另外,“1+X”证书制度模式注重学生在获取毕业证书且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将学习内容进一步延伸,并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其就业本领,与此同时可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14]。且其在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时,除专业知识外,学生还可在学习过程中将自身自信心、各项分析能力提高[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表示“1+X”证书制度模式可有效提高母婴护理相关专业学生的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与郑巧灵等[16]研究结果类似。

“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17],已经是当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结合学情,制订完善的教学体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母婴人才培养,应社会发展需要,已经纳入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以选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证书,以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和就业的质量[18]。“1+X”证书制度自开展以来,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各大职业院校有形成适合发展的模式,例如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已经开展了“1+X”试点工作的专班,扬州职业技术学院等聘请行业专家走进课堂等。我校在培养高职母婴人才中,借鉴学习和经验总结,形成特色教学体系,对接岗位,安排护理、助产专业的学生到各大医院的新生儿科、妇产科见习,邀请月子中心老师,拍摄工作视频,作为教学资源。开设儿科、产科等精品课程的开发,建设完善的教学资源库等。建设高水平专业群,进行校企合作,学生走进企业,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二元制”合作班等校企合作形式已经在各大职业院校开展[19],我校成立了石化双主体班、海军116医院双主体教学班,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为高职母婴人才的培养,提高岗位迁移能力。在母婴人才培养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思政内容,包括仁爱精神、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德艺双馨的母婴人才。

综上所述,“1+X”证书制度模式可显著提高母婴护理相关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其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高职母婴人才培养模式也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由于本研究所选样本均为我院学生,数据及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后续可通过多中心的研究来进行相关论证。

参考文献:

[1]凌静,覃桂荣,周贞伶,等.“互联网+延续护理”带教模式对实习生母婴护理岗位胜任力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2,9(5):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