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探析
作者: 罗冰冰 王幸运 梁小安 李姗姗 王小光 魏家华[摘 要] 国家高度重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立德树人是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任务。以高等院校为分析对象,以根本任务为研究目标,对全面落实根本任务的路径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并得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设路径——以“金课”为标准进行课程建设,是落实根本任务的基础;以入脑入心为目标进行课程思政,是落实根本任务的重点;以教书育人为职责建设教师队伍,是落实根本任务的关键。
[关 键 词] 高等教育;立德树人;课程建设;教师队伍;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0-0172-03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有所改善,但是“重知识轻素质”现状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当前,国家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高度重视,并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衡量高等院校工作的根本标准。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任务”。自文件颁布起,教育界、学术界等就高度关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如何全面落实此任务进行了广泛分析与深入研究。2020年,秦素玲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风建设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途径。同年,韦阳探讨了课程思政在高校立德树人任务实现中的作用。2021年,蔡新职等以高职院校为分析对象,从校园文化建设、课程育人实效等方面探索了如何落实根本任务。尽管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本文以高等院校为分析对象,以立德树人为研究目标,从“课程建设是基础、课程思政是重点、教师队伍是关键”三方面,探索了高等院校全面落实根本任务的可行路径,为实现“三全育人”奠定基础。
二、以“金课”为标准进行课程建设,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
201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打造金课”。课程是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要素,课程建设是落实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其核心在于关注教材和关注课堂。本章将从课程教材、课堂教学两方面,说明课程建设是落实根本任务的基础。
(一)课程教材
课程教材是教师按纲施训、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工具,在高等教育课程建设中作用显著。教材作为呈现知识的教学用书,它既具有传播知识的工具属性,亦具有体现价值观念的社会属性,高质量教材要体现出价值观培养方面的作用。如果教材设计仅仅是灌输知识,那么自然无法支撑对学生的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目前,高校教材体系建设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有些教材内容陈旧,没有紧跟时代发展。课程教材的首要作用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专业知识要能够紧跟时代发展。当代学生成长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期,各类在线开放课程等电子资源不仅拓宽了学生视野,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来源。海量的电子类教材,不仅给学生带来了资源,而且给教师带来了压力与动力。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对教材要求不断提高。课程教材所传播的专业知识,除了具备正确性和权威性以外,还要符合信息化时代的特征。内容陈旧、思想落后的教材,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让学生对教材甚至教育失去信任。另一方面,部分教材存在“忽视价值培养”等问题。课程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依托,更承担着学生价值观培养的职责。课程教材应发挥显性和隐性的双重作用,发挥价值引领的关键作用。学生若不能在课程教材中汲取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知识,便会转向课程教材以外的网络资源,而网络资源质量良莠不齐,难以保证知识的权威性,难以保证价值观的正确性,可能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而且此影响十分深远,短期内难以消除。
鉴于高校课程教材的重要性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应首先着眼于课程教材的内容体系建设。优化教材体系结构,体现学科特色与发展前沿,加强教材的科学性和前沿性。与此同时,高校教材建设应体现人生观的培养价值,凸显铸魂育人作用,发挥人才培养效能,更好地落实根本任务。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作为当前高等院校主要的教学形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课堂时间占据绝大部分,因此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需要高等院校教师精心组织,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抬头率、点头率和参与度,更要从深层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内动力。课堂教学会影响课堂之外的诸多环节,只有学生具有内动力,才有可能对知识进行深入研究。
当代学生成长于互联网时代,教师和教材并非信息搜集、获取、处理的单一来源,海量电子信息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来源,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堂学习获得感、教学过程满意度以及知识获取成就感,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亟待创新,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科学选取教学方式,善于运用案例式、体验式等不同类型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使其与老师共鸣。同时,高校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形式始终是为内容服务的,如若没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一堂教学形式再新颖的课堂,也无法成为学生认可的好课。因此,紧抓课堂教学才能促使高等院校教育健康发展,才可以进一步全面落实根本任务。
三、以入脑入心为目标进行课程思政,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点
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将课程思政建设上升为国家的整体战略部署。当前,高等院校均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通过会议研讨、教学竞赛、示范课等多种方式,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并取得一系列成绩。但是高等院校中的个别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缺乏深层认识、参与热情不高、落实形式化、存在抵触情绪,对于课程思政存在片面认识甚至是误区,例如没有时间落实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只是课堂思政,非思政课堂无法融入思政元素等。这些片面认识和误区阻碍了高等院校课程思政的进程。
课程思政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高等教育中,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都与高等院校立德树人任务息息相关。高校个别教师认为立德树人仅仅与思政课程有关,仅需思政课程完成任务即可。事实上,高校专业课程占比更大,因此价值引领仅靠思政课程远远不够。高等院校教师均应该承担起课程思政的责任,所有课程均应该体现“思政味”。目前,高等教育院校均在不断推动课程思政进度,争取思政全课程覆盖。如何将思政之盐融入育人之汤,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重要问题。实施过程中,一要重视方式,二要重视内容。本章将从课程思政方式和课程思政内容两方面,说明课程思政是落实根本任务的重点。
(一)课程思政方式
落实课程思政方式,应实行“精准滴灌”,让价值传递逐渐渗透。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易出现“两张皮”现象,要么无法引入思政元素,要么过于形式化,痕迹太明显。成长于信息时代的当代学生对高等教育要求显著提高,不仅要求教育内容有吸引力,而且能够完成应付考试任务,更重要的是期望教育能够引发其深层次思考。对于课程思政,学生与高等院校教师类似,有着个人的判断和认识,过于刻意地进行课程思政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甚至会引起反作用。
在实现课程思政的过程中,纯粹灌输式的课程思政需要变成潜移默化的渗透式,真正做到“课程思政如盐入味”。将思政元素融入高等院校教育全周期,包括教材体系建设、教学大纲修订、课程目标设定、课堂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前预习、知识讲授、教师提问、教学反思等各个方面,全面落实根本任务。
(二)课程思政内容
在落实课程思政内容方面,要重视体现专业课程特色、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从文化、政治、教育、军事等方面,全方位持续剖析专业知识内涵。同时,在落实课程思政过程中,要重视身边的人和事,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可联系国际重大事件、社会热点话题、学校重要新闻、杰出校友、优秀教师、突出学生等,让课程思政能够切实做到够得着、接地气。不能局限“思政”范畴,凡是能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等正能量的育人元素均属于课程思政范畴,要深度挖掘思政元素。高校教师应深刻意识课程思政的意义,不断提高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四、以教书育人为职责建设教师队伍,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立德树人的践行者,高等院校教师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高校教师提高个人素质需要重视教学与科研共同进步。教学方面,高等院校教师应常讲常新,不断更新迭代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广博的知识储备、复合的知识体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的课堂教学组织和设计,都是教师发展需要具备的素质。当前高等教育十分重视教学竞赛,力图通过教学竞赛提高院校对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打造高质量精品示范课。科研方面,高校教师应学高为师,协调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用高水平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教学与科研是可以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的。科研工作考验教师的意志力和创造力,体现教师对专业领域的深入挖掘和探究。没有科研上的创新与探索,教学将无法有更高层次的突破。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对待教学的态度和行动,是最真切的言传身教,是最直接的思政教育。只有学生真心信任教师,真心喜欢课程,才有可能引发自主思考,才有可能更深入地落实根本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需要借由教师的践行走向更深层次的发展阶段。教师是高等院校与学生、课程体系与学生、专业知识与学生之间重要的桥梁。教师队伍要用扎实的专业知识以理服人,用坚守信仰的真切初心以德感人,让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五、总结
针对高等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求,本文以高等院校为分析对象,以立德树人为研究目标,从“课程建设是基础、课程思政是重点、教师队伍是关键”三方面,对高校全面落实根本任务的路径进行了探析。以“金课”为标准建设高水平课程,以入脑入心为目标进行课程思政,以教书育人为职责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落实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可为实现高等院校“三全育人”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秦素玲.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校学风建设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29):37-39.
[3]韦阳.课程思政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中的作用:评“立德树人——高校生活德育实践”[J].社会科学家,2020(11):164.
[4]蔡新职,吴保军,朱元锋.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 23(5):24-28.
[5]吴岩.建设中国“金课”[A]//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C],2018-11-24.
[6]侯坤,李丹,孙晓惠.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取向内涵与实现机制探析[J].理论观察,2021(5):159-161.
[7]李明珠,杨波,王敏.以“四史”教育推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路径选择[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1,13(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