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药物”初构药理学第二课堂实践探索

作者: 罗丹 甘露 罗婷

[摘           要]  长期以来,传统的药理学第一课堂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那么,如何通过药理学课程教学助力医药卫生实践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提升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确立学术兴趣和树立创新思维。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理教研室在第二课堂实践中以“趣说药物”资料宣讲和举办“趣说药物”科普比赛两条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药理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合作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人文素养,提升实践能力。师生共同参与第二课堂实践,助力药理学学科建设,初构药理学第二课堂。

[关    键   词]  药理学;“趣说药物”;第二课堂;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0-0046-03

药理学是研究机体(病原体)与药物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也是连接基础与临床﹑药学与医学间的桥梁学科;药理学为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提供基础理论指导,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本校药理学课程覆盖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及中医学等4个学科大类的12个专业。由于医学类专科学校学制较短,仅靠传统的第一课堂难以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因此,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上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第一课堂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内,以教材及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为参考依据而组织的教学活动;而第二课堂则是相对于第一课堂教学而言,利用第一课堂以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内容相关的教学活动。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各个学科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实践,目的是把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发挥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作用,逐步构建完整的学科教学体系。这样既能促进和补充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2]。

一、医学专科学校药理学第一课堂的特点与不足

药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课程内容以基础医学课程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以及药学类专业课程中的药剂学、药物化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长期以来,学生在学习药理学的过程中,都普遍反映药理学知识晦涩难懂;加上医学类专科教育学制较短,各学科教学时长被压缩,就传统的第一课堂而言,医学类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大多为“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相对难以调动;并且由于时间限制,实验课教学也只能开设一些简单、基础的验证性实验,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思维难以拓展到课本之外,这些都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及人文素养。

对学生而言,当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时,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有所欠缺,思维也就比较局限,缺乏创新意识。当大多数学生缺乏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时,学生就会缺乏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不能更好地确保专业知识被有效接受,更不要说创新意识的培养和人文知识的获取,进而导致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心理承受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等。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成为急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3]。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药理学第二课堂活动

借用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教师就能充分利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去营造积极、宽松的学习氛围。第二课堂教学是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其教学具有方式灵活、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等特点。因此,在完成药理学第一课堂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展第二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参与性与合作性,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等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撰写“趣说药物”资料并展开宣讲

药理学的发展是建立在药物发展的基础上的,而药物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往往蕴含许多富有启发意义的故事。因此,在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药理教研室组织老师整理“趣说药物”资料并开展宣讲活动。

教研室组织教师整理药理学中十余个经典药物的发现及创新故事资料,如:(1)“百年经典”阿司匹林:源于大自然的馈赠;(2)酣然入梦地西泮;(3)偶然过失,名满天下——青霉素;(4)“天使与魔鬼”——阿片类镇痛药吗啡;(5)诺贝尔与硝酸甘油的爱恨情仇;(6)华法林的过去、现在与未来;(7)二甲双胍奋斗史:历经70余载风雨,终于从毒死牛羊到走向“神坛”;(8)阿托品与斩断命运之线的“颠茄”等。撰写“趣说药物”资料文本或制作课件,通过收集整理药物的发现史或创新故事作为引入资料;然后阐述药物的药理学相关知识;介绍该药物的现代最新研究进展和展望;呈现药物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药物知识链。

在讲到与教材相对应的内容之前,或者在课程讲授完成后,通过班级授课教师对本部分内容相关联药物的“趣说药物”资料进行宣讲;或由授课教师在班上遴选组织能力强且语言表达有感染力的学生,在课外进行宣讲;不仅让学生对课本上的药物内容进行了二次学习,还能以新颖的题目、严肃又不失趣味的内容,去激发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学生通过了解药物的发现史或创新故事,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增强其创新意识。

(二)举办“趣说药物”科普比赛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反映药理学知识点难以理解。为了让药理学知识活起来,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使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药理教研室先后在系部及学校申请,最终获得批准在全校范围内举办“趣说药物”科普比赛。

比赛由教研室拟订方案,然后由各班级药理学授课教师在班上进行宣传,任课教师组织学生报名,并担任比赛指导老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选的内容选择适合的展现形式,可以为视频类,也可以是图文类,可以是电脑软件制作,也可以是自己参与拍摄或自行绘制,但必须保证上交作品的原创性。由指导老师在班级所上交作品中筛选出一定数量的作品参与全校评比。

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和老师都参与到药理学第二课堂之中。师生共同参与,进一步夯实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业务水平,同时也能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人文素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举办比赛不仅能使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多样化,使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作用得到发挥,还能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作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助力学科发展。通过科普比赛,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科普,能以别样的形式将自身所学呈现给所需要的人,真正理解学习的意义、医学科普的意义。

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对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意义

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受到学制较短的制约,在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了特殊的促进作用[4]。药理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能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医学生对学习相关专业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点燃学习热情

药理学内容综合性强,建立在多门基础医学课程和药学类专业课程的基础之上,其所介绍的药物大多具有作用机制抽象、药物分类纷繁复杂、药名易混难记等特点,学生普遍反映药理学难学难懂,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就会对药理学产生厌学、抵触心理。而药理学第二课堂具有活动形式新颖、实施相对自由灵活等特点,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对学习药理学所持有的压抑感和抵触心理。药理教研室开展一些经典药物的“趣说药物”资料宣讲活动、举办“趣说药物”科普比赛,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同时也让学生领悟到了学习药理学对医学生的意义所在,以点带面,带动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专业思想更加稳固。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在步入大学之前,经过十数年的学习和培养,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具有一定的团队意识。那么在大学培养阶段,如果能使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使其团队意识进一步增强,这必将在学生步入社会后的个人发展和职务晋升中起积极的作用。

在本校药理学第二课堂实践中,以举办“趣说药物”科普比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准备比赛作品的过程中,需要查询各种资料,甚至学习各种电脑软件的使用,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学习能力。此外,为了交出更为理想的作品,大部分学生都以团队的形式参加比赛,就是要大家集思广益,发挥团队的优势,这也让学生更加理解了团队的含义,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助力学生培养学术兴趣和树立创新思维

好奇心是兴趣的源泉,与生俱来的学术兴趣固然是最基础的,但更为持久的学术兴趣则应该是要和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大学生自身的人生志向密切相连的[5]。在第二课堂实践中,通过进行一些经典药物的“趣说药物”资料宣讲,让学生了解药物的发现史和创新故事,从中汲取学术能量;联系药物的临床应用,让学生知道药物的发现和创新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帮助学生培养学术兴趣。同时,通过“趣说药物”科普比赛,以别样的形式让药物知识活起来,变得通俗易懂,这就需要学生打破固有思维,对药物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重构,创新药物相关理论知识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在备赛的同时形成创新思维。

(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方位、多维度地发展,从而实现高校最终的教育目标[6]。在药理学第二课堂实践中,举办“趣说药物”科普比赛,用一个个生动的作品去展现冷冰冰的药理学知识,让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然而,一个完整作品的呈现,既要保证药物知识的准确性,也要保证受众群体的可接受度,还要让枯燥难懂的药理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这就要求学生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不仅要准确了解药物知识,还要了解药物的服务群体和药物对社会群体所存在的意义,科学、正确地普及药物相关知识对整个社会群体的影响,这些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

四、第二课堂实践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自本教研室开展药理学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以来,在第二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学校及系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从一开始单纯的药理故事宣讲,到后面的将教研室整理的“趣说药物”资料,由任课教师或者学生进行宣讲。还有在全校范围内举办“趣说药物”科普比赛,创新了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在培养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发现问题,然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向前推进。在药理学第二课堂实践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存在一些需要得到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第二课堂评价体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