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者: 陈涛 杨红科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0

[摘           要]  为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要求,深入改革职业教育教学,在对职业院校进行课程建设时要注重课程标准建设,在优化知识体系和技术结构时,要强调课程思政建设,并将其有效融入专业课课堂教学中,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知识水平和德育水平“双提高”。以高职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机床电气传动设计与创新为例,从课程思政的建设依据、核心内容和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践三个方面,针对课程思政怎样融入专业课的主要问题展开分析,并结合案例具体论证。

[关    键   词]  课程标准;课程思政;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1-0124-03

一、课程思政的建设依据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同时还指出“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2]综上所述,工学专业课特别是职业院校的专业课,要在课程教学中把教育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培养科学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正确认识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现阶段,思政课程是职业学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这种教育形式存在思政课程与职业教育关联度不高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为职业教育明确了课程思政的方向要求,即在培养岗位能力的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将思政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

课程思政重在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4]。对于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来说,课程思政要根据课程内容要求分析课程重要知识点,提炼课程关键知识要素,将思想价值、人文观念、道德修养以及专业特点等融入专业课程,结合新时代职业教育学生培养的新要求,统筹规划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课程思政是对包括专业课在内的职业教育所有课程的要求,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是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不是狭隘的将专业课内容和思政课内容合二为一,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内容从思政角度思考,让学生既获得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思想政治水平。

三、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探索

(一)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1.确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课程思政遵循思政育人规律,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思政内容要求,在讲授知识、传授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专业课课程思政就是要在专业课课程标准中融入思政内容,围绕课程“专业目标”与“思政目标”构建课程教学体系。

2.实施课程思政考核评价

有效的育人评价是检验课程思政的方法,也是促进教学的手段,更是提升思政效果的保证。通过激励性考核方式,把课程思政融入各类项目的实施考核中,完成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可以运用观摩课、示范课和总结报告等形式,结合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案等材料综合评价。

3.展示课程思政教学成果

教学单位和教师应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思政相关课题研究工作,争取相应的经费支持,为取得实质性建设成果做好保障;学校制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遴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组织专业课程申报行指委、教指委或省厅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提高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影响力。

(二)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思路

1.强化课程思政意识,提升课程思政能力

课程思政真正有效融入专业课课程,需要提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课程思政能力。教学单位要有序组织、统筹安排专业课课程团队教师开展系列活动,如采用座谈、观摩和线上交流等方式,激发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深度思考,将课程思政意识灌输到专业课教师教育理念中,鼓励专业课教师通过专家报告、交流研讨等方式学习课程思政方法,提升课程思政能力。

2.修订课程大纲,优化教学方法

课程大纲是统一规范课程教育思想和教育计划实施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是进行教材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3]。为保证课程思政长期有效开展,要做好顶层设计,修订好教学大纲,确保课程思政贯穿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课程组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制订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方法。

3.研讨课程内容,挖掘思政素材

专业课课程组组织专业课教师定期开展课程思政素材研讨交流会,根据专业课课程内容,研讨课程思政的切入点,探讨专业课课程思政素材,分析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分享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经验,交流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提高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1)确定课程理论知识内容中的课程思政素材

明确课程面向的专业,结合专业要求和课程具体内容,聚焦思政素材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使思政素材和专业知识有机融合。

(2)确定课程实践环节中的职业素养思政素材

在专业课的实训环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更要让学生体验职业要求,提升职业素养,结合实践要求深入挖掘职业素养思政素材。

4.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除了课堂教学开展课程思政,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线下资源放到线上,利用网络平台,如QQ群课堂、腾讯会议等,将课程思政素材、话题、热点问题等提供给学生学习和思考,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补充;利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教师监控,及时解决线上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定期制订主题供学生讨论,增加互动,增强思政教育效果。

(三)机床电气传动设计与创新课程思政的实践

1.课程建设思路

机床电气传动设计与创新是高职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群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对学生在机床电气驱动系统分析和装调等方面进行训练,为今后就业于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相关领域打下基础。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过程,将爱国主义、为民服务、职业素养、团队合作和诚信礼仪等思政教育融入课程,采用讲述喜闻乐见故事、分析社会热点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开展思政教育。

2.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教学标准即课程标准,它是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5]。专业课课程思政首先要融入课程标准,将思政素材结合课程标准中的知识点在课程目标中体现出来,机床电气传动设计与创新课程标准如文末表1所示。

3.思政素材挖掘

为避免枯燥空洞的说教,课程思政应结合历史典故、热点事件进行。例如,在讲解检测装置发展时,介绍我国在检测技术方面的发展历史,从近代封建社会闭关锁国,到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前后对比,培养学生“四个自信”;在分析电动机结构时,根据所采用的电机材料,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及我国资源现状,树立绿色制造理念;在讲解各类电机原理时,鼓励学生弘扬创新、钻研精神,努力学习专业技术,立志助力中国制造。

4.教学资源运用

机床电气传动设计与创新课程主要运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教师团队所建设的国家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数控机床电气传动”的教学资源,该资源已建成职教云平台线上资源,结合平台完成课堂教学,采用视频、动画等媒介嵌入课程思政内容,使专业课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融为一体。

四、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践创新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课程思政功底,根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将思政素材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与课堂教学巧妙融合,做到“润物细无声”[6];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创新课程思政方法,真正达到课程思政预期效果。

(一)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各类职业院校应努力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以思政课程为基础,加大课程思政工作建设力度,发挥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堡垒”作用,真正将课程思政融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中。

(二)提升专业课课程思政水平

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素材,要根据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不同特点,引导专业课课程教师积极投入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勾画课程思政素材,凝练课程思政亮点,磨炼课程思政方法,有效提升专业课课程思政水平。

(三)多元化实施教学考核

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要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检验,采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和动态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情况,课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度,以提升育人教学效果为目标,明确教学效果与德育目标的契合度,做到可观察、可评估[7]。

专业课教师作为职业院校专业课堂教学第一责任人,在立足专业的同时,要深刻理解课程思政内涵,不断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新思路,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专业课课堂教学中,在讲授专业课知识、提升技术技能水平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职教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陈银燕,王超.“气动控制技术”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1(49):28-30.

[3]陈华栋,苏镠镠.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设计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J].中国高等教育,2019(23):18-20.

[4]高耀明,叶颖.课程实施大纲与高校教学规范化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4):103-109.

[5]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6]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为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1(11):99-101.

[7]金晓怡,张航,杭鲁滨.“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9(42):34-35.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