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上团辅在大学生心理调适中的应用
作者: 张曼[摘 要] 当前如何做好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疏导,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一直在线上心理活动中探寻一系列可操作的办法,如线上心理团辅的广泛应用。通过实践,线上团辅活动初见成效,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大学生产生的种种焦虑感、压抑感以及抑郁感。通过分析特殊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以及对大学生心理形成直接困扰的心理问题,阐述线上团辅对于大学生心理调适的作用,并探讨线上团辅的主流设计方向,以及如何在团辅中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关 键 词] 线上团辅;大学生;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1-0139-03
一、引言
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有增强生活幸福感、抵御心理疾病、提高学习效率、提升生活质量和水平、增强生命幸福感的意义。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迫使大学生改变了以往一贯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线下学习和线上学习需不停地轮换。目前,大学生已习惯了校园的常态化封控管理,他们需经常进行网课学习、线上小组活动等。曾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在居家隔离期间有44.0%存在抑郁,42.2%存在焦虑,29.4%有压力感[1]。大学生群体正处于“青年中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个体的生理发育水平已经基本成熟,心理发展正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真正完全成熟,表现出“生理早熟,心理晚熟”的身心不平衡性。大学生的这种心理发展现象决定了大学生心理具有“两面性”的特点,积极的心理可能成为他们心理发展的动力,消极的心理可能成为他们心理发展的障碍。如何在特殊时期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是值得深思的一个话题。
为了防止这些潜在心理问题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于是,线上的网络心理咨询成为特殊时期大学生心理辅导的首选方式。研究显示,大学生网络视频团体辅导可行且有效[2]。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在成员彼此都认为安全的环境下,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反馈、相互学习来更好地调整自我和适应环境。特殊时期阻断了人们面对面自由交流的机会,因此,线上团体辅导应运而生。相较于讲座、班会等形式,线上团辅更具私密性、便利性、趣味性和体验性等特点。在线上团体活动中,成员可以一直给予彼此帮助,互相表达理解和支持,提出个人的见解和看法,分担脆弱和困难,同时,每一个成员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自己对别人很重要,从而提升自信、增进内在的自我价值感。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最基本原则,也是心理工作的重要准则。心理工作者期望通过其帮助,使服务对象(来访者)增强其独立性,而非增强其依赖性,以能够在日后遇到类似的生活挫折和困难时,可以独立自主地加以解决。助人是快乐之本,受助是成长之源。来自于团体中的互助互利是一种非常积极的独特的人生体验,在这种体验里,成员不但可以在团体中充分感受和觉察,而且会扩展到他们今后的生活中,使他们主动承担责任并将助人的行为继续下去。
基于此,本文总结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阐述了线上团辅技术应用于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疏导的优势与作用,并探讨了线上团体辅导的设计方向。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信息社会的高速运转使得人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从而不被社会淘汰,面对当下的现实,人们的心理素质和情绪也变得复杂多元。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处于心理发展的等待期,生理发展成熟,心理成熟度却略微缓慢,在处理入学适应、人际关系、学习压力、考研与就业等问题上常常存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冲突。当前背景下,以上问题越来越严重。
之前,象牙塔中的大学生是自由和潇洒的,可以自由出入校园,自由外出交往、参加活动,这种自由至少为大学生活平添了许多惬意之感,减少了各科学习和各项比赛的焦虑。然而,当前限制出行成为日常自由生活最大的阻碍,无疑使大学生活减少了丰富多彩性。
其次,我校一项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心理比较脆弱,如难以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在学业方面,以前大学老师都是在线下教室完成课程授课,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沟通,老师也能够较好地督促学生学习和完成论文,而线上上课后,隔着一个屏幕,老师的教学有时会成自己的“一言堂”,学生在做什么、有没有认真听课、有没有及时完成作业都不得而知。
另外,人际交往方面也受到了线下交流的限制,个体在社会上感到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会直接影响到个体主观的幸福感,有学者将其命名为社会支持的可利用度和社会关系的适合程度。如若这方面未能达到满足,那么个体会容易产生被剥离感,继而引发心理困扰。
于是,为应对上述一系列问题,线上活动应运而生。
三、线上团辅的优势和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网上团体辅导更是信息时代下团体辅导的新形式。Grohol(1966)对网络心理辅导的最初定义是:访客在网络上及时进行交流,并与咨询顾问进行关于心理辅导和治疗的基本信息进行交流,这是一种新的咨询方式[3]。从广义上来解释,网络心理辅导的理论含义是治疗师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上与咨询者进行沟通,提供心理治疗和相关信息等。相对于传统的面对面线下咨询,网络心理辅导的服务范围更广泛、形式更多样、优势更明显。而网络团体辅导作为网络心理辅导的一种方式,特点几乎一致,在当前情况下,利用线上心理团辅帮助大学生进行特定主题的一些调适,是一项值得努力探索并实践的工程。
首先,线上团辅具备匿名性、私密性的优势,这是和线下团体辅导最大的不同。针对有心理疏导需求的大学生,线上辅导恰恰为他们带来了便利,比如对于存在人际交往困扰的学生来说,不用再因为要面对面自我介绍而心率加速,不够自然,反而只是在线上开启语音即可,如果自愿也可开启摄像头。这样的方式会吸引更多的学生打开心扉,剖析自我;当团辅进行到中间阶段,开始个人分享或作品解读环节时,因匿名或不在“现实场景”中,参与者更容易暴露自己,说出内心真正的困扰或想法,更有甚者,本就有着“倾诉”需求的学生也可借此机会宣泄、找到情绪的出口,从而为其他参与者提供榜样示例,也给予团辅带领者以信心,助其把活动做深、做专。
其次,线上团辅具备便利性、操作性、互动性强的特点。只要有网络,手机、平板或电脑均可上线,方式便捷;无论是在家、在宿舍抑或是在图书馆、咖啡厅都可以,可以躺在沙发上,也可以坐在草坪上,这种便利的参与方式深受年轻的大学生喜爱。这也是和线下团辅最大的区别之一。目前很多高校暂停了线下所有的校园活动,很多大学生因此愁闷、苦恼,加之人际环境也相对狭窄,很容易滋生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而此时线上活动必然进入他们的视野。当然,和目前普遍推广的公开课程有所不同的是,线上团辅强调互动性。公开课程是讲师在平台会议单向地传递专业知识的方法,某种程度上很难得到参与者的众多实质性反馈,而线上团辅恰恰可以使气氛活跃起来。
最后,线上团辅可以真正为大学生带来实用效果。特殊时期减少了人们随时见面交流、聚会、旅行的机会,而线上团辅利用小小的视频或会话窗口打开并连接了大家的内心世界,团辅中的音乐放松环节或是绘画环节,都可以有效降低参与者的不良情绪以及内心压力,增进自我了解;团辅中的个人分享环节,更是让参与者感受到自己远不是困惑最多的那个人。团辅中包容、接纳、开放的氛围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真实地面对自我,提升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缓解人际压力。我校曾举办过一次“房树人”线上探索类团辅,结果发现,相当一部分参与者在进行个人“房树人”绘画解读后,对自我了解更加深入,对当前的自我处境、自我意识以及核心人际关系等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包括对内在潜意识的一些探索,这都将更加有效地让参与者在生活中明晰自身定位,更好地学习、生活。加之个人解读环节,大家对被解读者的共情、尊重、理解,会让整个团辅陷入一种“温暖的情境”中,让被解读者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真诚力量,这种力量是由内散发的,持久的,并且有力的。
四、线上团辅的设计方向
(一)主题明确,受众同质
心理团辅活动通常是以解决某一类问题为主要指导方向,分设众多流程与环节。线上团辅因空间限制、资源限制等因素,为了达到可观的效果,主题设置更应明确类型和特点,如以调节学习焦虑为主题,或是亲子关系调节、人际交往关系调节等主题。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保证参与者的“同质化”,即共同拥有同一种问题需求的学生参与到线上的团辅中来,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相似的心理体验。同时,也可针对不同群体开设不同主题系列的团辅,如针对校园内志愿者、针对学生骨干群体、针对学习困难群体等,本着自愿报名的原则,通过提前调研汇总分析,得出亟须解决或了解的问题,从而为整个团辅主题的设计提供思路。
(二)环节多样,增强趣味性
大家无法见面,甚至有的学生在线上参与团辅的过程中不希望开启视频,在只有语音交流的条件下,增设一些新颖、趣味的环节有利于活跃整体气氛。如以“学习压力调适”为主题的线上团辅为例,线上团辅中的音乐放松环节可有效帮助学生的心理节奏“慢”下来,以及“看图猜成语”“连词成句”环节可让大家迅速融入集体,每个单项任务的完成都是不可或缺的,且充满挑战,既可以让个体在过程中尝试更多地和他人联结,也可以让个体加强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学习目标分享”环节也可以让大家了解到不止自己一个人有学习困扰,特殊时期下的学习焦虑是大家普遍存在的。研究表明,经过网络视频团辅,大学生团体成员特殊时期学习状态满意度显著提升。
(三)加强了解,适当干预
仍然以“学习压力调适”主题为例,线上团辅中的绘画体验环节是一次呈现“现实自我”的最佳机会,可以是“学习中的我自画像”,也可以是关于学习的“房树人”作品设计。通过作品呈现、作品介绍环节可以了解参与者的心理困惑、具体问题,通过团体互动分享、师生问答试图让参与者明晰自身的疑问或困难。当参与者知道了自身的困惑之后,部分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因为其自身就会想到一系列的应对方式或资源。如若困难较多,也可以鼓励参与者在团辅中向团队成员、带领老师提出,大家共同探讨,适当的时候给予建议或干预。每当进入团辅的中后环节,也是高潮环节,参与者在这一环节中感受到自身的重新内省,感受到来自陌生团队的温暖怀抱,感受到信心和美好,这也是线上团辅最重要、最核心的意义所在。
五、结语
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护航”是每一位高校心理工作者的目标和心愿。各省市教育厅、高校学工系统、高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一直对学生心理求助通道、学生心理活动形式、心理课程开设方式等寻求更好的实现方式。不得不说,这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危机对于当代大学生心理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有心理疾病史的大学生。为此,积极开展线上心理活动,是一种“含蓄助人”的新模式,可以借此机会,用更多专业的力量、专业的知识体系帮助需要帮助的大学生。线上心理团辅是经由实践得出的一种良好的线上活动方式,兼具趣味性和专业性,值得进一步宣传和实践。
研究者发现,隔离会在个体和人际层面产生消极的心理影响,但社会支持等保护因素可以降低隔离的消极影响[4]。线上团辅为有需求的大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支持系统,有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感知到的社会支持对网络学习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5]。线上团辅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线上虚拟社会支持”,它可以让个人的分享变成群体的共享,可以让个人的解读变成大家的心声吐露,让空无一人的校园也变得温暖有爱。线上团辅散发的自由温暖的氛围、相互支持的空间、丰富多样的环节,可以让大学生提升生活满意度,增加人际沟通交流机会,减少孤独感,提升对生活的憧憬等,有效促进了大学生团体在特殊时期的情绪调节和学业
改善。
参考文献:
[1]韩拓,马维冬,巩红,等.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大学生负性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2(1):132-136.
[2]张婕,刘宇,杨偲琪,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网络视频团体辅导过程—效果研究[J].科技导报,2021,
39(18):34-40.
[3]Grohol J. Best practices in e-counseling:Definit-ion andscope of e-counseling[EB/OL]. (2011-08-01) [2020-
09-04].http://psych-central. com/best/best3. htm.
[4]张迪,田雨馨,伍新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隔离:心理反应与影响因素[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31-41,189.
[5]李莹莹,张宏梅,张海洲.疫情期间大学生网络学习满意度模型建构与实证检验:基于上海市15所高校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20,26(4):102-111.
编辑 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