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学生职业发展的中职音乐教学研究

作者: 廖雅婷 邓兰

结合学生职业发展的中职音乐教学研究0

[摘           要]  中职公共音乐课程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让学生获得音乐素养,还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和职业情境中激发想象力,能借鉴艺术方法和手段,在专业发展上进行艺术创新,获得高品质的专业提升。这是中职学校音乐教育与其他类型学校音乐教育的本质区别。对于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中的重要地位,如何更好地培养出能够胜任行业发展的人才成为关注的问题。主要探讨如何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中职公共艺术音乐课程的教学,开展调查,了解现状后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音乐教学;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3-0117-04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职业能力的培育,与之相应的,中职公共艺术教育与中小学艺术教育相比,更加强调教育与职业能力、素养培养的相关性,近年来国家所发布的美育文件和中职学校艺术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上述观点。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需将艺术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有机结合,达成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更是在“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板块重点提及相关内容。

1.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创意表达”一栏中强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在日常生活和职业情境中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形成创造性思维。结合专业学习,借鉴艺术方法和手段进行艺术创新,促进专业发展,提升生活品质”。

2.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学生能够“根据一个主题或一项任务,运用特定媒介、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段或方法进行创意表达,尝试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美化生活,具有创新意识与表现能力”。

3.对于“音乐鉴赏与实践”模块内容的要求中,规定要“认识音乐与其他艺术、学科及所学专业的关联,积极探索音乐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专业学习、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激发创新意识,促进专业学习”。

4.在“课程实施”板块的“教学要求”中的第1条:“深入分析课程结构内容,加强课程衔接整合”中规定“教师既要注重加强艺术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相关课程的衔接,又要注重基础模块与拓展模块之间的衔接;既要注重加强课内整合,也要注重艺术课程之间、艺术课程与文化课程、专业课程的整合。促进课程学习,服务专业发展,为学生拓展学习视野,锻炼创新思维,实现升学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第4条更明确提出要“积极适应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教师要根据艺术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要求,指导学生依据自身特点、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拓展模块内容开展研习,发展艺术特长,提高艺术应用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艺术实践,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应用性,注重选择与社会生活或职业领域相关的艺术主题,营造与行业企业相关联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或模拟的工作情境中运用艺术知识、技能开展创作活动,解决实际问题,服务职业生涯发展”。

《标准》对于中职学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学生专业课程、职业发展相结合的全面的阐述,充分呈现了中职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特色与功能,并为中职学校公共艺术教师提供了教学思路。本文以广东省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民政学校)为例,开展了基于职业情境的音乐教学探索。本文在基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自身、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结合学生职业发展的中职音乐教学现状调查——以民政学校为对象

为了更真实、准确地了解当前民政学校公共音乐课教学中是否结合学生职业发展进行了教学尝试及其效果如何,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该校播音与节目主持、酒店管理、民政服务与管理3个专业,发放94份问卷,回收94份问卷,问卷有效率100%。

(一)课时分配情况

当前民政学校根据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公共音乐课程的周时课开设情况不一。例如以2020级播音与主持专业为例,艺术课程分为公共音乐和美术鉴赏,该课程在中职三年期间只开设1学期,采用单双周上课的方式。(如文末表1)

(二)教材中与职业相关的内容分析

民政学校选用的是由廖幸瑶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职业教育规划教材《音乐欣赏》。该书共有十个章节,内容从音乐的基础知识开始,涉及了中国民歌、艺术歌曲、流行歌曲、中西方器乐、中国戏曲、音乐剧、歌舞剧。尽管教材本身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元,但是教材内容没有提供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空间。

(三)教学中与职业相关的拓展性内容呈现情况

我们在调查问卷中发现,教师在实际音乐课教学中,除了教授教材的教学内容以外,都会选择拓展的教学内容,例如增加一些与声势律动有关的流行歌曲、原生态民歌的赏析,但是选择拓展的教学内容与专业有相关度的只有10%。

该学校共有12名专职音乐教师,其中对自己所教班级专业特色有足够了解的教师只有1人,对自己所教班级专业特色有一般了解的教师有4人,对自己所教班级专业特色完全不了解的教师有1人,做了专业特色与音乐相结合尝试的教师有5人,从来没有尝试过专业特色与音乐教学相结合的教师有1人。为了能够将音乐课程教学融入专业特色中,他们也在不断探究。

(四)教学方法使用情况

调查问卷显示,目前民政学校的教师通常采用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较少用到与职业相结合的情境教学法。教师有意识地将翻转课堂教学和研究性学习运用到自己教学中的有3人。

(五)评价方式

所有的教师都是以歌曲的演唱能力或者学生对于某一知识点的理解来发表自己观点等方式来进行考核,从来没有开展过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进行多元化的与自己所学专业相结合的评价。

(六)学习效果分析

问卷调查中,学生认为所学知识与技能今后能运用到自己工作中的有8.51%,不能运用到自己工作中的有51.06%,不清楚的有40.43%。

二、结合调查问卷的问题分析

从上述调查问卷可知,民政学校目前各专业均有开设公共音乐课,但各专业音乐课时并不统一;音乐教师虽有将教学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相结合的意向和尝试,但教材中可供进行相关拓展的内容较少、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评价缺乏多元性,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具体分析如下。

(一)课时的有限性

民政学校共有12个专业,各专业的课时分布不一样,部分专业中职3年期间只开设1学期的艺术课程,采用的是单双周的教学,2周才上1次音乐课。如上所述,以1学期18周为例,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中职三年只能上9次音乐课。音乐课的课时有限,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按照教研室的教学计划安排,他们既要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又要进行教学改革,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有多余的课时来进行拓展。

(二)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如前所述,教学内容具有单一性。所使用的教材没有与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音乐课程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尝试也非常少。另外,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目前公开出版的中职音乐教材中很少有与专业有关的一些内容设计。例如肖敏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公共艺术·音乐》;刘五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公共艺术(音乐篇)》;李洁、谢晓雄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欣赏》。出版的音乐教材内容没有与专业相结合,没有针对性的教材,使教师没有空间去做与专业相结合的课程设计。即使有,设计的内容表现得也不是很明显,例如郭声健主编的、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音乐》,尽管在《未来梦之歌》这一单元中,有设计行业职业的内容,但是在与职业学校专业特色相结合的表现上不是很明显。

(三)教学方法的陈旧性

依据现状中的描述,民政学校的音乐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缺乏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比如翻转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都是很好的开展音乐课程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很少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落后性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很难开展,一些和行业相关的音乐主题就很难运用到课堂中。枯燥的学习方法也很难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失去课堂的主体地位。

(四)评价范畴的狭隘性

在评价方面,无法根据学生的专业进行多元化的与自己所学专业相结合的过程,侧重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结果性评价,比如多以试卷考试的方式,或者以学生是否能唱会一首歌、是否能写出欣赏的一些知识点来进行评价,这种考试缺乏多元性,无法对学生是否能够运用音乐知识、音乐能力解决职业问题进行评价。

(五)教师精力的有限性

中职学校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除了日常教学工作外,大多数教师都要承担班主任的工作任务,班级管理又是中职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众所周知,中职班主任的工作任务繁重而且繁杂,学生的思想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组织班级活动、职业指导工作、沟通协调工作……这些工作占用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投入音乐课程和专业特色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上的时间就会比较少。

三、结合学生职业发展的中职音乐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拓展

鉴于各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不增加音乐课的情况下,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将专业学习与教材内容尽可能结合,不额外占用时间。我们认为,教学内容拓展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能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艺术实践,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或模拟企业相关联的教学情境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完成“中国民族乐器”这一章节的学习后,掌握了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乐器的演奏形式和音色特点。教师可以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开展一次“中国民族乐器直播带货”的活动,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通过介绍、演示乐器的演奏方法来吸引消费者。

2.能帮助学生发现本专业艺术美的内容

艺术感知是对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的感受和认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了解和掌握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认识艺术独特的表现方式,通过直觉、联想和想象等心理活动,在生活和职业情境中感受和领会艺术美。例如,以护士节、教师节为契机,带领学生去了解与护士节、教师节相关的歌曲,并进行学唱与赏析,学生既进行了歌曲的学习,又对自己的行业有了更高的美的感知和热爱。

3.编写有针对性的系本教材

为了不增加教师的负担,不要求系本教材的丰富性,教师可以将统编教材和系本教材相结合使用。比如酒店管理专业可以根据主题场景来构建教材的目录和结构框架,使音乐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程紧密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可以根据场景来构建教材的目录:一、酒店与音乐的关系。二、酒店文化与音乐。三、酒店场景与音乐。四、酒店员工的工作环境与音乐。说明:教材只是提供了主体框架,教师可以在框架内拓展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