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文化自信发展

作者: 郭纳

[摘           要]  五大发展理念与文化自信的当代发展在经济发展决定文化自信发展、理念指引文化自信发展、文化自信回应发展理念、深层共鸣与内在互动等内容层面上形成内在发展理路。基于生成文化自信发展的根本动力、整体格局、生机活力、话语权、获得感等,五大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不同向度上形成文化自信发展的动力。为此,需要在世界格局新变化中把握机遇、坚持在发展中体现时代性、在汲取发展力量中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与勇气、在保持民族独特标识中彰显世界性,进而形成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文化自信当代发展的路径。

[关    键   词]  五大发展理念;文化自信;新向度;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3-0121-04

文化自信的确立与自觉践履,是中华民族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此一自信,本质上是民族文化之历史积淀,是内嵌于历史具体中的体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1]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文化自信代表着一个社会的历史智慧,一个国家的现实形象,一个民族的发展力量。在现实的层面上,五大发展理念彰显着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生命力与文化自信当代发展的创造力,二者之间构成深层次的内在互动与深层共鸣。党的十九大将五大发展理念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略,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印刻在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蓝图上,构成中国社会整体实力发展的重要线索。文化自信的当代发展面临着国内与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文化自信的当代发展不能没有先进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在新的历史方位下的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指南,对于文化自信的当代发展具有重要指引与推动作用。

一、五大发展理念与文化自信发展的内在理路

(一)历史从哪里开始,文化思想就从哪里启程

文化自信在当代中国的进一步生成与发展,真正实现了对社会历史主体的深刻关注。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发展图景,其实现既为了社会发展,又依托社会发展的应然状态,唯有真正实现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文化自信,并凝结起社会整体意义上的文化自信力量,更高层次的社会发展美好图景才能转变为现实。

(二)经济发展决定文化自信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文化自信的当代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契合社会发展实际,对应发展难题,从发展方位的战略判断、发展理念的战略创新、发展路径的战略支撑、发展挑战的战略跨越等方面对当代中国发展战略进行了科学构建,成为引领我国经济新常态的战略选择。[2]五大发展理念着眼于中国社会的整体和长远发展,以解决社会发展问题为导向,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通过发展思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传导机制,构筑起经济发展的新向度。具体而言,创新向度构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协调向度构筑经济发展的均衡效能、绿色向度构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能力、开放向度构筑经济发展的潜力空间、共享向度构筑经济发展的价值旨归。

(三)理念指引文化自信发展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3]文化自信的当代发展如果没有科学理念的指引,就很可能偏离正确的航向。将五大发展理念嵌入文化自信的当代发展中,不仅可以为文化自信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而且有助于开拓文化自信当代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领域。就实质而言,五大发展理念所内蕴的深厚发展智慧,以及永不停息的创新性发展实践,其所彰显的则是现实之强大的文化自信感召力与凝聚力。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凸显文化自信的当代发展进入一个自在自觉的理性设计与全面实践探索的现实新阶段,体现出文化自信的当代发展在发展理念上的前瞻性与先进性。

(四)文化自信回应发展理念

文化自信既是生成的,又是不断发展的,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生成与发展,呈现出一个不断演化与发展的动态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文化自信的元素、理念和精神不断融入社会的现实发展中。同时,文化自信不仅展开于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而且内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在构成、价值取向在深层次上制约着发展理念的方向,也规定着发展理念本身的性质。文化自信包含不同回应形态的可能,而赋予发展理念以积极的价值内涵,在现实的层面无疑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意义。为此,文化自信彰显着历史承载、延续和超越,而这样的承载、延续和超越更多是民族精神的内在性和可持续性。这一内在自信也深刻地表现为,基于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新的发展理念,形成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五)深层共鸣与内在互动

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五大发展理念与文化自信的当代发展彼此不能孤立运行,而应该以系统性思维科学把握二者的关系,并形成高度融合与深层互补。在一定的意义上,文化自信能够更好地凝聚社会共识,促进五大发展理念落地生根;而五大发展理念的有效落实能够为文化自信的当代发展创造出现实感知空间,推动文化自信发展新格局的生成。文化自信的当代发展给予五大发展理念以内生性的社会价值认同,五大发展理念发端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当代发展能够为五大发展理念提供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社会价值认同。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社会实践,形成强大的社会硬实力,能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并且厚实的社会硬实力,也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社会文化服务,创造更加具有信服力的文化自信感知空间,推动文化自信的当代发展不断走深走实。

二、五大发展理念是文化自信当代发展的新向度

文化自信为民族发展构筑精神世界。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方略与未来向度,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意识,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又引领着时代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是文化自信当代发展的现实土壤,树立文化自信需要强化时代站位,文化自信的培育与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践基础不可相分。在此意义上,五大发展理念不仅为文化自信的当代发展提供了指导性的纲领,而且为文化自信的当代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一)创新向度

生成文化自信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是文化自信当代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向度能够使文化自信的当代发展“活起来”。并且,创新向度为文化自信的当代发展提供了一个饱含希望的支点。创新向度作为一种发展动力的重要表征,一方面注重文化自信内容上的创新,另一方面着眼于推出具有时代新意的文化自信呈现形式,由此生成文化自信发展的根本动力。显而易见,走在世界前沿的科技创新、繁荣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能构成一定意义上的文化自信,形成社会独特的文化软实力,并且对世界形成一定的文化吸引力。这样的创新吸引力生成滋养文化自信发展的动力,并且会产生源源不断的文化创新溢出效应,而这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以及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质的层面,这一创新向度以文化传承为先,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开拓文化自信发展的新版图,形成文化自信在当代发展的来源。同时,创新向度需要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找准与时代互动的契合点,以新思维推动文化自信的新发展,以创新保证文化自信在当代发展的内在生命力。

(二)协调向度

生成文化自信发展的整体格局。基于协调向度,文化自信贯穿于民族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不仅意味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而且是对当下、对未来充满自信,是一种全面的、整体的、综观的文化自信。而这些均指向一种文化自信的守恒,核心要义在于文化自信的当代发展需要保持与社会其他方面发展的联动与协调,生成文化自信发展的整体格局优化。在此基础上,协调向度形成一种“文化自信守恒”的可持续发展常态。在这过程中,文化自信的内在要素、外部表征,以及文化自信与社会其他层面的自信模式在互动发展中保持着动态平衡的状态。当然,基于协调向度的文化自信守恒是一个相对的意义范畴,呈现的是文化自信在当代发展的协调、整体、平衡,避免出现大的跳跃或者鸿沟,而这也是协调向度的核心要旨所在。

(三)绿色向度

生成文化自信发展的生机活力。绿色向度着眼于文化自信发展的方向,解决文化自信在当代发展的永续性问题。从本质上分析,绿色向度追求的是一种文化自信发展的和谐状态,通过绿色发展激浊扬清,促进文化自信的当代发展更加澄澈、更加强烈。纵观历史发展,多元文化、外来文化、异质文化、落后文化中包含诸多不和谐的文化音符,在现实中会对文化自信的长远发展造成一定的挑战。绿色向度注重化解文化自信发展中的不和谐元素,一方面促进文化自信的内在和谐,另一方面促进文化自信的外在和谐,形成融聚古今智慧的文化思想精粹,体现出文化自信的历史积极性,生成文化自信发展的生机活力。这一生机活力呈现的是文化自信的主体性意识,是国脉与文脉、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文化基因与文化传承、内在认同与自我超越的交互统一。

(四)开放向度

生成文化自信发展的话语权。开放向度的出场绝非发展表象和发展偶然,是文化自信发展历史恒与变的结果,也是民族文化自信之“普遍精神不朽”的当代发展显现。开放向度推动世界文化的密切交往与互鉴,象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交流宣言。在新的历史方位下,走向封闭必然与文化自信的当代发展相背离。在文化“地球村”中,需要以积极、主动、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在与世界文化深度交流互鉴中树立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信,生成文化自信发展的中国文化话语权。基于开放向度,文化自信的当代发展需要正确看待文化冲突,经过不断的交流互鉴有效化解文化冲突。通过这一方式,汲取世界文化的优质成分,彰显文化发展的包容性,进而增强文化自信的承载性与开放性。

(五)共享向度

生成文化自信发展的获得感。从文化自信发展的本身意义来分析,文化自信是为社会公众所有,其生成意义是社会共享的,文化发展成果共享是文化自信当代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可以说,若缺失共享向度,也就奢谈形成社会普遍意义上的文化自信。进而言之,之于共享的思考,往往容易停留于经济与物质层面,对于文化自信发展的共享维度缺乏充分重视,因为其见效时间长,需要长时间的历史积淀。诚然,对文化自信而言,共享向度体现出包容性、公正性、渐进性,与之相对应的理念深入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彰显出文化自信的价值,对于文化自信的当代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宗旨性与基石性的意义,而这也形成文化自信的源泉,生成文化自信发展的获得感。当然,实现这一共享向度,要通过社会文化供给、社会文化参与的平等来达成。在此过程中,需要注重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文化服务均衡化发展,由共享形成社会文化意义上的获得感,让文化自信的春雨泽被社会每一个角落。

三、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文化自信当代发展的路径

深刻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历史方位是民族文化自信接续发展的时代空间坐标。这一新的时空坐标既关涉文化自信发展的时间轴线与空间基准范围,又是文化自信发展所处的时域特性与方位表征。为此,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文化自信发展必然伴随着新的历史挑战与发展机遇的跃升而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彰显着文化自信发展与五大发展理念的历史关联性与逻辑必然性。

在世界格局新变化中把握机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变化是民族文化自信接续发展的现实基础。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准确识变、应变,在世界格局新变化中把握机遇,是文化自信当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更广的视域分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仅是一个时域空间,还是一个具有自身特质的文化空间,在凸显中国国际地位历时性重大变化的同时,也在构筑着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文化自信当代发展的内在规定性。只有准确识变、主动求变、乘势而动用好契机,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潮流,以五大发展理念的思维与前瞻性的视角构建出导向更加明晰的文化自信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