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统计学课程线上教学效果分析

作者: 张蕾 顾虑

应用型本科院校统计学课程线上教学效果分析0

[摘           要]  背景:2022年春学期学校无法如期进行正常线下教学,采用线上直播授课+线上考核的课程教学方式;目的:探讨线上授课和考核的教学效果;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以线下授课的同专业班级为参照,分析线上教学效果;结果:线上教学期间,学生在课程章节自学、课后学习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因为试卷难度更低,线上教学期间期末考试成绩也更高;结论:线上教学具有不受空间限制、内容灵活、学习过程可重复等特点,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后续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完善线上教学资源与过程性考核机制。

[关    键   词]  线上教学;统计学;教学效果;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4-0154-04

一、引言

统计学是会计学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时的大类基础课程,是选修其他专业课程之前的选修课程,对学生的量化分析思维和后续的科学研究思维至关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教学技术开始融入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如多媒体教学、微课、慕课、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等。

(一)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料辅助教学的教学方法。传统课堂中通常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根据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经验以及个人魅力,多以满堂灌的形式为学生讲解知识、组织实训。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受到较大的冲击。在这些冲击和压力之下,多媒体教学法逐渐得到推广。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变得形象化、立体化、生动化,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记忆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且很多教材都会配套赠送多媒体学习材料,学生可以利用个人电脑在课后自主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多媒体教学资料在教学中的应用普及度已经越来越高,并且在提升教学成果方面也有着不俗的表现。王守仁、王海啸对全国高校大学外语指导委员会于2009年至2010年期间对全国530所高校的调查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发现:只有5%左右的高校报告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料。金燕分别对60名教师和110名在校学生展开问卷调查,探索多媒体课件质量与课堂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与课堂教学效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的一门科学。传统教学中,教师很难在同一课堂上利用多种统计工具解决同一问题,也很难同时呈现多个计算公式,尤其是相似公式,而制作统计图表就更显得麻烦。而借助多媒体工具,以上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提前准备好教学内容,绘图、制表、计算、预测等统计活动可以一气呵成,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甚至我们可以利用Excel、SPSS等统计软件,在课堂上处理大规模的数据,提升学生利用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微课程

为了保证学生毕业时能够有足够的竞争力,学校和社会都期望学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课后学习中。多媒体教学材料缺少与教师的互动,或者无法及时联系到任课教师,学生依旧很难理解课程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迅速在各个层级的教学组织中流行。

微课程是指相对于传统课程略显短小的课程,通常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张一春教授通过长期的研究指出,微课程虽然短小,但是在教学中却是位不卑、课不小、步不慢、效不薄。也就是说微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非凡的意义,是与传统课程一样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5~10分钟的微课程,有时其所包含的知识对于教学的意义却非常巨大,比几十节课更重要;微课虽然每节课都是聚焦于某个知识点,但内容讲解得十分详细,因此教学效果较好,教学进度并不慢;久而久之便会出现聚少成多、积沙成塔的累加效应,从而凸显教学效果。张一春教授进一步指出,这跟我们知识获取特性相关。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暴涨的时代,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汲取比以往更多的知识,因此我们对知识的获取途径提出了新的需求,即直接性、需要性、便捷性与有效性。

(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一批新产业的发展,其中发展较为快速的就是O2O在线教育。在线教育行业的天然使命要求他们尽可能地在同一堂课上向更多的学员进行讲解,于是大型在线课程(Massive Online Course)的概念便有了雏形。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教育工作者也逐渐意识到可以利用这样的教学理念,将好的教学资源制作成优质网络课程,并搭建一个稳定的线上教育资源平台,进而实现大型公开的在线课程教学,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当下较为热门的慕课(MOOC)模式。

总的来说,慕课模式建立在多媒体教学、微课程、在线教育以及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之上,是当下较为热门的教学方法。全国各大知名学府均纷纷发挥自己的师资资源优势,围绕中国大学MOOC平台建设各自的在线课程资源,并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此模式将线上线下教学的优点有机结合在一起。

经过近10年的发展,网络教学视频开发已经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流程,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精良的教学短视频,尤其是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经验将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难理解的点通过多样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则可以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根据自己的需要完成学习和巩固。

完整的在线答题技术也丰富了线上课程的操作性,在录制好网络学习视频后,教师可以安排相应的在线题库让学生学习巩固。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题型可以完全实现系统阅卷,学生答完题目之后可以直接得到结果反馈,知道自己学习的薄弱点在哪里。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学生互评的方式,为学生布置一些开放题,拓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随着在线会议软件的不断成熟,远程辅导逐渐普及。教师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在线辅导答疑,这进一步增强了线上教育的师生互动性,为提高线上教学效果提供更丰富的支持。

线下课堂教学原本的知识讲解、操作演练、习题练习等课程内容因为线上教学设计的支持,可以释放出更多的教学时间,教师可以围绕教学进行更多的探索。例如,学生可以在课前进行自学,从而获得较好的学科基础,进而教师可以将课堂引导为学术味更浓烈的讨论型课堂;由于知识性内容都可以在课后时间完成,课堂时间可以设计成难度更大的实践型课堂,教师带领学生利用课程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已被验证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2022年春学期,因不可抗因素,本校无法开展线下教学活动,学校采取线上自学加直播授课、期末线上考核的方式展开教学工作。为检查本学期线上教学的效果,本研究拟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对比相同专业的不同班级在线上线下课程中表现出的教学效果差异。

二、教学实施评价方案设计

(一)教学对象

线下教学对象:2021年秋学期,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20级会计学四年制本科专业选修统计学课程本科生。

线上教学对象:2022年春学期,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21级会计学专转本专业选修统计学课程本科生。

(二)教学材料与过程

2021年春学期采用线下教学与线下考试。以贾俊平等人编著的《统计学》第七版作为教材用书,教学内容包括统计学导论、数据的搜集、数据的图表展示、数据的概括性度量、概率与概率分布、统计量与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一元线性回归、时间序列预测与分析。

以泛雅超星学习通为辅助教学平台,在该平台中完成课堂签到、课堂互动、课后作业等教学活动,并记录收集教学过程性数据。每周上课的大致流程为:上课前10分钟教师在学习通平台发布上课签到,课上教师会围绕教材、课件开展课堂教学,在此过程中会利用学习通平台发布抢答、抽答、讨论、问卷调查等课堂活动,章节结束后教师在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后作业,学生一周内完成。

2022年春学期采用线上教学与线上考试。选用贾俊平等人编著的《统计学》第八版为教材用书,教学内容、教学辅助平台与2021春学期保持一致。课堂教学主要依托腾讯会议平台,以直播课的形式展开。教学过程与2021年春学期保持一致。

(三)考核方式

两个学年采用过程性成绩加期末成绩的考核方式。过程性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包括学习过程中的课堂出勤、课堂互动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每周上课前,教师在学习通平台发布课程签到,学生完成签到并获得签到成绩。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习通平台发布提问、讨论、调查问卷等教学活动,学生参与活动获得课程互动得分。教师课后在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后作业,未提交或未完成课后作业得0分。

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长120分钟,考试过程中允许学生使用科学计算器作为辅助计算工具。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

(四)试卷区分度

区分度(discrimination,D)指的是测验对考试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是反映试卷题目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反映试卷难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将考试得分前27%的学生设为高分组,得分后27%的学生设为低分组。高分组试卷得分率减去低分组试卷得分率即是试卷得分率指标。D=(xH-xL)/F公式中D代表区分度,xH代表高分组试卷平均得分,xL代表低分组试卷平均得分,F代表试卷满分。通常认为D>0.3表示试卷区分度可以接受,D≥0.4表示区分度非常优秀,D<0.2表示区分度不够理想。

(五)试卷难度

难度系数P通常被用来评价试卷或者试题的难易程度,是体现试卷或者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引用一份试卷的全部考生的平均分数来表示。难度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P=x/F,公式中P表示难度系数,x表示试卷全部考生的平均分,F表示此份试卷的满分。一般认为P>0.9,试卷难度小,0.8<P≤0.9,试卷难度较小,0.7<P≤0.8,试卷难度一般,0.6<P≤0.7,试卷难度较大,P≤0.6,试卷难度大。

(六)数据来源与分析

教学过程性数据均来自泛雅超星平台,教师于2021年秋学期建立课程,并在此课程下创建班级,本研究中线上线下授课的班级均在相同的超星课程中,学生使用相同的课程资源。过程性数据全部来源于学习通后台,期末考试成绩参考学期末学校统一组织的考试。

所有数据均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完成录入和分析。线上与线下教学效果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统计检验采用双尾检验,sig<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三、教学效果分析

(一)过程性学习表现

线上线下教学课后自学结果显示,2021年秋学期、2022年春学期,学生每学期平均完成章节课程自学的次数分别是121±63次和130±80次,春学期线上教学期间学生的自学次数略高于秋学期线下教学的自学次数,但是并无显著性差异(t=0.989,P=0.323)。

从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2021年秋学期、2022年春学期,学生学习通章节课后练习的成绩得分(满分100分)分别是80.58±10.25(分)、81.90±7.48(分),春学期线上教学期间的学生成绩略高于秋学期线下教学,但并无统计意义的显著差异(t=1.260,P=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