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桥梁施工技术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探析
作者: 王博 刘建林 马安财 张睿[摘 要] 随着“互联网+教育”发展,为适应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和“双高”建设需要,建设在线精品课程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的一条必经之路。从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背景、课程建设内涵以及课程特色和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和内容,以期对同类职业院校的在线课程建设和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参考。
[关 键 词] 桥梁施工技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设计;高职院校;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6-0089-04
一、建设背景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迅速兴起,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已成为当今大学生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线课程不受教学地点和教学时间的限制,适应高职扩招专项学员的学习需求,扩大了教育资源受益面,解决了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增强了教学吸引力和学习的自主性,促进教学方法、模式、内容的改革,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1]。
2015年,教育部要求高校推进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在线课程建设,推动在线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2]。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提出“双高”建设计划,计划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强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要求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2020年2月,因为客观原因,各学校依托在线课程平台和校园网络学习空间等,组织师生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实现停课不停学。
二、课程建设目的和意义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于2019年被评为省级优质高职院校,2021年3月,成功入围甘肃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紧密围绕交通行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群结构,聚焦新基建、智能交通产业高端技术服务和紧缺人才培养,建设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高水平专业群。
为了贯彻落实学院“双高”建设的发展需要,打造成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高水平专业群,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对我系核心专业课程桥梁施工技术,通过校企合作,共同进行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最终建成网络化立体型在线课堂。
在线教学模式符合“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也符合“双高”建设的要求,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教育教学服务供给模式升级。若采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结合的混合教学形式,能够促使课程学习者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教学变革。
在学生不能到校集中授课的非常时期,各学校采用网络授课形式,“停课不停学”,确保教学质量与进度,极大地促进了在线课程教学和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在线课程建设可以实现学习者在空间和时间的任何节点自由学习课程内容。在线课程是将网站与信息化等融合建设的网络课程[3],需重新编制符合工作流程导向的课程标准,形成快速更新与有效的交流机制,整合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构建师生互动平台,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
三、组建课程建设团队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首先要组建课程建设团队。课程团队成员构成:3~4名课程授课教师,1~2名企业工程师,1~2名资深教授(专家)。企业工程师提供技术支持,资深教授(专家)负责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设计顾问。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路桥梁系始建于1956年,自建立就设有道桥专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师资结构合理,目前已建成校企应用协同创新团队,教育教学成果显著。桥梁施工技术授课团队成员结构合理,授课教师多人参与学院校办企业从事桥梁勘察设计工作和监理工作,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
四、在线课程建设
高水平的专业、高水平高职学校是“双高计划”建设的关键,课程与实训体系建设又是“双高”建设的“五大要素”之一。
在线精品课程具有学习者规模扩大,学员身份多元化,课程对外开放、网络化,课程学习者时间机动灵活、参与性强等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学互动和资源建设,注重教学应用,缩短了学员到技术人员的适应时间,做到学校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是早期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
课程建设作为“双高”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且所建课程为专业技术核心课,讲述不同类型桥梁的构造与施工技术,采用在线授课方式,将复杂的施工工艺过程用动画、视频、图片等现代化的手段表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接受,避免了传统教学课堂的不足。
为适应高职扩招专项扩招学员如退役军人、高素质农民等人群学习需求,借助网络以及各种教学平台或软件,实现在线教学,线上组织讨论活动,使得扩招学员既参与生产又能通过学习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
在线课程包括课程简介、课程定位、课程章节、课程评价、常见问题五部分内容。
1.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一般包括这门课主要讲授哪些内容,通过课程学习,学员将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
课程主要讲授桥梁的基础知识、认知桥梁和涵洞;桥梁基础施工、桥梁墩台施工、梁桥施工、拱桥施工、斜拉桥及悬索桥施工、桥面系及附属工程施工以及涵洞施工。
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员掌握桥梁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典型中小跨径桥梁各组成部分标准化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标准。
2.课程定位
课程学习对象主要为高等职业院校在校道桥专业学生、高职扩招专项学员,同时也面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培养熟悉行业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能够识读施工设计图纸,了解设计要求和质量要求,能够组织施工人员按图施工的专业技术员,即培养懂技术、会施工的技能型人才。
通过课程建设,为学生参加技术员、施工员等职业资格考试以及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采用网上测验考试形式,发挥网络的便利功能,减轻组织考试、评分的工作量,提高了考试效率。学员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在线课程便于高职扩招专项学员的教学开展与实施。学员可将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平台留言,授课师资团队教师定时予以留言解答。
3.课程章节
(1)课程内容分解
课程建设前,结合课程定位和岗位需求,明确课程目标、课程的重难点和职业能力要求。根据课程内容,确定若干个工作任务,然后将每个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部分,从而实现对课程知识点与课程技能点的拆分。依托所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按实际工作过程设置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工程实例,组织开展课程教学活动。
如对桥梁施工技术,可按照桥梁的组成和类型分解为桥涵认知、施工准备、基础施工、墩台施工、装配式桥梁施工、连续梁施工、拱桥施工、悬索桥施工、斜拉桥施工、桥面系及附属工程施工、涵洞施工十一个单位,再将每个单位任务分解为若干个知识点,以便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知识点讲授和视频制作。
课程内容拆分后知识点与技能点是课程建设的最小单元,课程建设是围绕这些拆分后最小单元开展的。知识点拆分,既要使拆分后的知识点、技能点足够小,又要确保其完整性。还要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顺序和相互关系,并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学习完规定的若干相关知识点。如对单元一桥涵认知,可以分解为桥梁组成、桥梁的分类、桥梁的主要尺寸和术语名称、涵洞四个知识点。对单元二施工准备工作分解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施工测量两个知识点。对每个知识点内容进行制作授课课件,融入思政元素,设置测试题,并制作授课视频。
(2)课程教学需求
在建设教学资源方面,针对学员身份的多元化,包括在校学生、专项扩招学员如退役军人、高素质农民等,专业理论水平、学习时间的不同,要求课程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要通俗易懂,便于学员掌握。课程视频需要直观明了,能够使学员容易学、喜欢学。丰富直观的动画、图片、视频、模型等教学资源将降低学生对抽象复杂的施工过程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与教学效果,也为实现翻转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是将课程内容文本、相应工程图片、授课PPT课件、施工动画、视频等根据在线课程知识点的特点、性质、难易程度进行建设,对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部分,宜增加工程案例,便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视频与动画资源直观、简洁明了,可大大缩短教师讲授时间,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组织讨论、实训、综合练习等,既扩大了课程教学信息量,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但现场施工视频前期画面拍摄和后期制作需要专业人员,录制时间长,动画制作也需要专业人员,专业要求高,建设难度大,费用较高,需要学校大力支持。
(3)课程教学组织
在线精品课程的教学方式对教师要求更高,要求教师能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教学之中,改进多媒体课件,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学习新规范、新技术,将桥梁bim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对桥梁结构进行仿真,与时俱进,改进教学内容,采用活页式讲义、活页式教材、工作书册式教材,促进“三教”改革。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在线课程网站,教师组织教学管理与互动交流。开课前先组织班级学生加入在线课程,使学生成为课程学习者。课前,教师发布学习任务或导入项目,指导学生进行课前学习,如课前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程,在线签到、讨论、答疑、知识测评等活动。教师应依据课前学习的效果和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及方案,以学定教。教学方式不再是教师以教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依据拆分后的知识点设计教学项目化任务工单,并按设计好的工单组织学生完成项目实施和问题探讨,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课程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强化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尽可能实现教学成果可视化,增强学员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推动学生对课程的持续学习。
工单项目应具有工程实践性和探索性,且教师通过工单项目的实施和问题探讨,促使学员自己动手,查阅相关规范资料,完成工单任务,对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中则可开展分组讨论学习、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专业兴趣。同时,还要做好评价与考核工作,如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等。此外,设计的工单之间要具有关联性,如将一个工程项目分成若干个任务工单,即将工程项目“化整为零”,在单元教学完成后,引导学生对项目包含的任务工单对应知识进行梳理,连点成线,认识完整的工作流程,实现教学的纵向深入,实现项目“集零为整”。
区别于传统网络课程,在线精品课程除了文本材料、视频资源与在线答疑外,还提供了用户交互性社区,建立交互参与机制[4]。
课程章节列出课程的章节目录,以微课短视频、章节测验和课件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在线课程教学文件,供课程学习者浏览学习。课程网站上传与课程相关的国家、行业的标准规范、教学课程标准、课程授课计划、相关工程施工图等参考资料,以及一些拓展资料,如代表性工程、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家国情怀。为了检测学习效果,需要建立作业题库、测验题库和试卷库,供教师布置课程作业和考试时选择使用。
作为在线课程的核心,教学的单元总数应控制为6~12个,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微课视频、课程作业、课程单元测验等内容。微课是单元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课程的基础和核心。每个微课包括课件、视频、课程特色资源、课程讨论、随堂测验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