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微作业“三个统一”探析

作者: 罗得栋

摘要:高中政治教学需要微作业的介入,解决教学重难点,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应做好三个方面的统一:阶段性与连续性、自选性与层次性、趣味性与实效性的有机统一。教师唯有认识到微作业的多维统一的重要性,才能为解决诸如课堂教学费时低效、作业机械枯燥等问题而觅得良策。以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统编版必修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学习为例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中思政;微作业;有机统一

微作业指简单精炼并能及时反馈的作业,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其特点是更灵活、更便捷、更多样、更有个性、更有针对性———实现由“一刀切”向“个性化”的转变。微作业所针对的知识点短小精悍,难度适当,时间紧凑,能够及时反馈;交互性强,更新速度快,能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及巩固。

在优化作业及提质增效的时代背景下,微作业的设计及应用有其积极的意义———对传统作业形式形成有力冲击,或补充其短板、或激发学生兴趣、或拓展学生视野、或突破教材重难点,推动教育教学由知识背记到素养提升的转变,提升学生的学习力、综合力及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政治课程因为其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以及大思政之属性,适合于通过微作业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分析社会现象和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思政微作业的设计应该善于分析与总结,尽可能减少“死记硬背”与“机械刷题”,做到高质量的“三个统一”[1]。下面仅以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统编版必修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学习为例进行探析。

一、阶段性与连续性的有机统一

作业介入到每一个阶段或者每一个细节处,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及知识树的建立,达到随时消化、内化及升华的目的。微作业,正是基于此目的而出现的。教师要充分考虑作业学情的契合度,让作业凸显出一定的层次性与连续性[2]。在作业设计时,要有清晰的思路和依据(见表1)。

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时,从前置性检测中发现,尽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却对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理解不够,只知传统文化知识,而疏于对民族精神的理解与继承。依据上述学情,教师可以通过微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解决以上缺憾。

1.搜集京杭大运河的图片,让学生理解其背后所隐含的传统文化精神。

2.搜集北京冬奥会的图片及相关故事,搜集北京奥运会或其他奥运会故事,以“传好接力棒·办好新亚运”为主题,晒一晒“我”心动的奥运瞬间。

无疑,上述微作业设计中的“1”基于一般的传统文化,而“2”就是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完成阶段性与连续性的有机统一。

二、自选性与层次性的有机统一

微作业之“微”还在于放权让学生自选作业。“自选超市型作业”“自助餐式作业”“ABCD(难、偏难、中、易)的套餐式作业”,让“优等生吃得饱、潜能生吃得了”。但是,这样的作业在给与学生充分自由的优势中也显示出其缺陷———部分学生总是选择较简单的作业。于是,做到自选性与层次性的有机统一,成为高中思想政治微作业设计的关键方向(见表2)。

高中思政微作业“三个统一”探析0
高中思政微作业“三个统一”探析1

仍然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学习为例,在课前预习清单中要求学生就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进行举例说明,在杭州亚运会的办会思想、杭州文化遗产、开幕式环节(含成功案例)、历史名人等方面任选一个。同时,按照学情让学生分层完成作业。如此,区别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不同。

1.出示杭州亚运会的会徽、吉祥物和火炬设计图等,引领学生思考:上述图片中,什么地方有创新?从哪里体现出浙江风采与杭州韵味?

2.布置课后任务:如果你是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创意会”的一员,你准备如何设计城市名片?如果你是亚运会志愿者,你将如何做?

无疑,上述微作业做到了自选性与层次性的有机统一。基础性层次的学生就杭州已经设计好的会徽、吉祥物和火炬等,理解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间层次的学生借助浙江风采与杭州韵味,打造诸如西湖、钱塘江、京杭大运河等地方性城市名片。高水平学生直接根据杭州地方特色,打造原创城市名片,通过做一个成功而富有个性的亚运会志愿者,实现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三、趣味性与实效性的有机统一

教师要做到趣味性与实效性的有机统一,不能因为趣味性而降低学习难度,不能因为实效性而减少情境性趣味环节或活动任务。学习的趣味性是为教学的实效性服务的,或者说,只有在有意义、有趣味的情境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好好伸展,学习任务才能高质量的完成(见表3)。

高中思政微作业“三个统一”探析2

仍然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学习为例,根据教材中的议题———中华民族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有哪些?为什么不同年代的英雄都能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思辨性、趣味性、有新意等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3]。问题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

1.播放视频《致敬杭州亚运会志愿者》,引领学生完成微作业:分享该视频中令你动容、动心、动情的地方。

2.出示情境:“城市志愿‘益起来’”招募海报及二维码,引领学生进行城市志愿者面试会模拟活动。选出最佳面试者,并举例说明民族精神在该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3.串连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图片情境,引领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年代的英雄都能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如此,三个层次的微作业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既有趣,又有针对性,有效杜绝了作业功能单一且窄化的尴尬现象,实现了趣味性与实效性的有机统一。

总之,微作业虽“微”,但功效甚大,不应小觑。做实微作业,对于学生而言,是对传统学习中以机械背记为主的作业形式的一个有力回应,能够实现由苦学到乐学的转身;对于教师而言,是落实大思政课堂教学的需要,能够实现由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变。高中思政课教师应该基于多方面的统一,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精炼得当的微作业,实现学生大素养的提升,为教学的高效提供持久的动能。

参考文献:

[1] 万海霞,沈增宏.思政微作业何以微而高效: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5).

[2] 黄桂红.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嬗变[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Z2).

[3] 许梅兰.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作业设计[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0(10).

编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