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阅读种子 深耕校园书香

作者: 杨馥毓

2023年1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重点指出“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全面建设书香校园,激发师生阅读热情,撬动学校“学校阅读文化”的高质量提升,开启校园文化建设新征程,是我省促进阅读文明新风尚的重要举措。

完善读书指导目录,坚持读思行一体化。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推荐适合不同学段中小学生阅读的书目,做到定期定时更新,以读书促进学生思想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理念完善阅读目录。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结合地域历史文化特点,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丰富学生阅读书目,做好内容审核把关,确保青少年学生读物质量。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所在地域特色,每学期伊始,由语文组教师牵头,制定本学期“阅读目录”。例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制定以“连环画”或拼音字体内容为表达方式的交友类书目,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同时,坚持用融会贯通,知行合一,读思行一体化的思想促进学生深化读书感悟,增强其在阅读中的探究体验感以及探索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知识的力量,树立努力学习的正确思想,厚植为国效力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坚持不懈。把青少年的阅读活动与开展德育、劳动实践以及科技创新等紧密结合,让学生自愿、积极地深挖书本内涵,探究知识真谛,不断积累读书成效,切实保障学生获取知识的宽度与广度,做到书内书外探索知识的延伸,走出万里绵绵阅读路,绘制充满书香、助力高质量成长同心圆。

以点带面纵深阅读,数字平台提质增效。“点”即学校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确定本校“图书资源库”;“面”即引导学生读书不应只停留在自己喜欢的分类层面,而是要将读书范围扩大到各个方面,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丰盈学生的知识储备。例如,学校以鼓励学生读科学类书目为“点”,同时根据学段,倡导学生分类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目、宇宙科学类书目以及科学杂志类书目等。引导学生多读历史书目,因为它是学生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国家有力建设者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石;引导学生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目,因为它是学生未来探寻生活环境,热爱天地万物,形成乐观心态的有力助推;引导学生阅读科技类书目,因为它是学生未来以科技创新让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颗“定心丸”……同时,学校应充分发挥数字化支撑作用,利用智慧教育读书平台,为学生提供AI化阅读平台,丰富学生的读书形式,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线上阅读课程,融入本校文化特色、育人特色,让学生即使放假在家也能满足阅读需求,真正做到阅读常伴。

建立读书长效机制,健全交流激励体系。首先,各学校要重视“双减”政策下的“整本书阅读”,结合本校各学科文化建设以及跨学科教学融合理念,开展各学科的主题式阅读活动,每个学年组或每个学科教研组每周举办1到2次以本学科为出发点的阅读指导活动,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课外读物,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方向、有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沉浸式阅读,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深挖整本书知识内涵。其次,学校应认真落实“双减”政策,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保证学生的阅读延伸。各学校也可以根据学校地域、办学特色等,开设阅读课前以及课后服务。例如,调整教学进度,每周抽出一下午的时间,各班级进行阅读读书会交流活动、阅读之星评选活动、召开读书心得主题班会、举办阅读与各学科相关联的绘画活动……再次,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媒体,例如通过学校网站广播站,与社区新媒体平台、所在县市广播电视台合作,宣传学生的读书理念与读书心得,以此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充分展示交流学生的阅读成果。通过新媒体活动遴选“阅读能手”“书香班级”“书香校园”等。各地市教育局应结合当地教育实际,对阅读机制实施完善的学校,给予适当奖励,促进当地书香校园建设长足发展。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决定这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全国青少年读书行动,从倡议到落地,已成为教育部等8部门推进的重点项目,国家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黑龙江教育》将始终站在国家教育的最前沿,探究最新教育理念,树立新时代教育风向标,实时聚焦教育热点,为全省乃至全国师生提供生生不息的教育能量。山高水长,不忘初心;星河相映,德道长存。一书一世界,一校一花开,在充满书香的校园里,一张张渴望知识的脸庞,在阅读源泉的滋养下,在笔墨生辉的书海中,笑看人生。

编辑/陆鹤鸣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