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见光 追逐光 成为光
作者: 胡巍洋
遇见光
儿时的袁玲曾在道河镇的山野间无忧无虑地疯玩,到了上学的年纪,身为普通职工的父母,为了她能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优质的教育,将小小的她送到了离家50多公里的东宁县城读书。她在那里开启了自己的求学时光,也在那里遇到了一位又一位优秀的教师,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成为教师的种子。于是在中考填报志愿时,她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逐光的方向,报考了师范学校。
毕业后,她回到东宁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刚上班的时候,她因为不懂得按照教学进度授课而受到了领导的批评,但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群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们无私地和她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中,她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教师这份职业的神圣。
追逐光
如今,她已经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干了26年,当年的同学甚至是后辈都已经转到了管理岗位,有的成了校长,有的成了局长,甚至有的成了市长,而她却多次拒绝学校将她提到管理岗位,始终奋战在教学一线,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教好课,带好班”。她一直认为自己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她就是追逐自己心中的光,做了所有老师都会做也都在做的事。
她觉得学生就如同自己的十根手指,虽长短不一,但各有特点,他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时时刻刻牵动着自己的心,因此要竭尽所能去挖掘他们的潜能,弥补他们的不足,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她说曾教过一个孩子,因为在智力上有缺陷,四年级的他,只会拨弄手指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写起字来像手里拿着个秤砣一样吃力。同学们都瞧不起他、欺负他,她也试图改变他,但那个孩子似乎只想安于现状,无视她的努力,而且管得越严他越排斥。久而久之袁玲也渐渐懈怠了,不再继续关注他了。但一件小事成为了改变他的契机,而那件事也改变了她。那是一个中午,别的孩子都去吃午饭了,只有他趴在桌子上,原来他是弄丢了买饭的钱,听学生们说这种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于是她马上买来了饭,下班后又去他家进行了家访,可是家长拒绝沟通的态度和对孩子教育的无所谓让她感到无奈、不解和生气。这反倒激发了年轻气盛的她的斗志:“怎么能因为孩子有缺陷就弃之不管呢?指望不上你们,这孩子我来管!”
从那以后她就成了孩子的“编外妈妈”,每天带着他一起吃午饭,并利用午休的时间为他辅导功课。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爱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他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渐渐地他开始喜欢上课了,课堂上也敢举手发言了。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他不但能写出完整的字,还在作文中写道:“虽然我学习不好,但老师没有抛弃我,我喜欢袁老师,我会认认真真地学习。”奉献仁爱是教育家精神的使命担当,教师的关爱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你给他们一束温暖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亲切的问候,他们会备受感动,并铭记在心。那个儿时遇见光的女孩,此时在自己追逐光的路上,也给他人带去了温暖。
此后,她更加坚信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不同的兴趣、能力、学习方式和背景。但是如何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袁玲老师觉得要尊重和理解学生个体差异。可以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特点,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在探索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她感受到了自身的不足,于是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去中国教育最前沿的江浙一带学习课内海量阅读、教育戏剧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变革是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表达,在教学实践中,她深深地懂得:“做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这是教师永葆活力的妙方。”通过深入研究教学理论、方法和策略,可以更加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这样,学生就能在更加高效、有趣的学习环境中成长,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同时,她发现教学研究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她不仅能保持对教育的热情和好奇心,还能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当大家对于学科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等崭新内容迷惑不解的时候,她主动承担起先行者的角色,自费购买几十节专家的讲座和全国名师的课堂教学视频。她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她连续三年参加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竞赛,为了备赛她写下了十几万字的赛课稿,制作了几千张的课件,同事们每天都能看到她背着电脑包上下班的身影。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比自己高三的儿子还用功。如此用功的她也换来了累累硕果,屡次在省市级的教师基本功比赛、演讲比赛和教师能力素质提升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对于一直在教育之路上追光前行的袁玲老师来说,她还存有一些遗憾,她遗憾不能充分发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她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和天赋,但由于时间、资源或自身能力的限制,她可能无法为每位学生提供完全个性化的教育和引导。俗话说:爱之深,责之切。她有时又会过多地关注孩子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对于他们的闪光点不能给予充分的赏识。这种遗憾让她深刻意识到,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事业。作为教师,需要更加努力地去了解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作为教师,需要时刻保持对教育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效果,努力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同时,这也提醒她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遗憾,留下更多的美好回忆和成就。
成为光
如今的袁玲老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在东宁小学语文领域也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作为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语文学科带头人,她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大家一同研究。
为了切实解决一线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问题,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她关注着每一位青年教师的成长。每天都开放自己的课堂,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他们。也经常有师范毕业生慕名来到她的班级实习。她经常送教下乡,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教学理论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农村一线教师,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全市小学的课程改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对于自己未来职业规划,袁玲老师这样说:“如今我已在教学一线上工作了26个年头了,感觉自己在之前的教学中一直都是在追随别人的脚步前行,模仿别人总结好的方法进行进行实践,并没有形成完全属于自己的特色。所以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我会继续保持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热情,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培训、研讨会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探索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同时身为牡丹江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我也将带领我的名师团队,带领年轻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内发挥引领作用,我们将围绕新课标中提出的学习任务群,开展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本领的提升。”
袁玲老师最喜欢泰戈尔在《用生命影响生命》里的一句话:“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成一束光,照亮别人的同时也能温暖自己。”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她遇到了光,追逐着光,现在自己也成为了光。心血育桃李,粉笔写春秋。她将继续用自己对教育的忠心,对事业的恒心和对学生的爱心,书写最美好的教育人生,照亮千万个学生的未来。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