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作者: 魏继军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0
刘景喜,逊克县第一中学教学校长,高级教师。曾获黑龙江省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现场竞赛一等奖,入选黑龙江省教育厅“龙江骨干教师”和“新课程新教材学科专家库”,曾获得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学名师、省劳动模范、黑河市骨干校长等荣誉称号。

刘景喜的偶像是陶行知先生。她从工作伊始就努力践行陶先生的教育理念,“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慈母心师生情

她的2012届班级有一个家庭贫寒、几度要辍学的学生小张(化名)。他品学兼优,与多病体弱的妈妈相依为命。因为学习压力大、营养不良,小张经常失眠头疼。刘景喜知道后,心里十分难过。为了给小张补充营养,鼓励他完成学业,能上一个好的大学,刘景喜定期给小张买牛奶、黑芝麻粉、黄瓜籽粉,给他补充营养。为了缓解小张失眠状况,刘景喜还从医院买了安神的五味子,让他服用。刘景喜知道,小张失眠最大的原因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心理压力大,心情压抑。刘景喜定期给小张做心理排解,做思想工作,鼓励他放松心情,细心备考。

小张也不负众望,经过勤奋刻苦努力,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尔滨师范大学。每年大学放假,小张都会回来看望刘景喜老师,也总会提及当年老师送他黑芝麻粉时说的话———“可香呢,你闻闻。”小张说,他永远都记得老师灿烂的笑容和贴心的关爱,能遇见刘景喜老师,是他人生最大的惊喜。

良言一句三冬暖,老师的良言与善行不仅温暖学生的心灵,更会激励学生不断前行。2021年秋季开学不久的一个晚自习,刘景喜专注地批改学生随笔,写上评价要点及鼓励的话。下自习时坐在第一排的小杨(化名)同学冲到讲台前,询问老师批阅他的随笔了吗,边说边低头在一摞随笔本中仔细寻找他的随笔。他抬起头失落地问到:“老师,这一摞是写得优秀的吧?从初中开始我就知道,我写的不配得到表扬……”看到小杨沮丧的神情,听到他自卑的评价,目送他落寞的背影,刘老师心里不是滋味,彻夜难眠。她既心疼学生,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第二天上课时,她在讲台前流着泪对全班学生说:“昨晚小杨说到的‘不配’这个词如同一把尖刀,让我这个从教20年的老师心痛不已。我心疼小杨,更能深切地体会到了一个学生对进步和肯定的渴望,对成长和表扬的重视。无论你们以前如何,今后在课堂上请你们给我表扬你们的机会。”从那之后,小杨像变了一个人,上课积极参与,课下亲近老师,不仅作文进步了,成绩也提高了很多。时隔两年,班级一位学生仍旧对刘老师因为学生一句话而流泪的场景感触颇深,她说:“刘老师,您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因为学生自卑的话语而泪流不止的老师,您从不因我屡次犯错而讨厌我,反而给了我那么多的鼓励和包容,您是我最好的老师,告诉您一个秘密,班级同学私下称呼您为‘先生’。”

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全国广大老师,“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学生评价的一句“先生”,就是对刘景喜为人为师最真诚的敬重和赞誉。

重实践肯钻研

从教23年来,刘景喜老师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2019年7月入选黑龙江“十百千”名师工程“龙江骨干教师”,她领会研修意图,明确发展方向,求取专家之长,凝练风格主张,经过四期严格培训,形成了理性严谨的教学特色和“理趣”语文的教学主张。她将20多年的教学积累和高考备考经验渗透在每天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学”“考”之间的关联,独自编著的《高中语文“学”“考”联系》一书,有效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师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她所教的8届毕业班,无论高考语文单科成绩还是总成绩都很优异,尤其是2015、2018、2021年3届文科毕业班,学生高考总分和语文单科最高分均在黑河地区位列前三名,学生分别考取厦门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她从日常教学中发现科研问题,坚持用研究说话,将研究成果运用教学,指导教学。“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她主持了省级重点课题“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通高中‘五步分层’教学方法的实践与研究”及其延伸课题,多次代表课题组向省市专家汇报课题研究的成果,摸索出的“五步分层三段导学”教学法在学校广泛应用,助力教学成绩连年提升。

刘景喜立足学校实际,兼顾分层分类,挖掘特色课程,探索学校多样化发展之路。重点挖掘体育类、艺术类、小语种类人才,满足学生多样性、个性化发展。打造五育课程体系,丰富“红色、绿色、银色”为主的德育课程;挖掘中外经典名著内涵,实施“我读经典”的人文课程;开设书法社、舞蹈社、合唱团,形成“课堂教学+艺术实践”的美育课程;挖掘篮球教学优势,开启校园篮球文化课程;打造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合作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劳动课程,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学校多样化发展。

做表率薪火传

刘景喜十分注重帮助学校教师提升业务能力,为了帮助新教师迅速提升业务水平,她基本上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和业务骨干听新教师的推门课。课后,帮助新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复盘,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具体改进意见。

在“全省基础教育教师能力素质提升计划2022年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现场竞赛”中,她代表黑河地区参赛,在全省13个地市的激烈竞争中获得省级一等奖,为黑河地区整校推进信息化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此外她主持了逊克县中小学生本教育名师工作室,推动全县中小学生本教育纵深发展。2022年她被聘为“黑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学”,2023年被评为“黑河市基础教育学校管理年度考核骨干校长”。

面对逊克县中考生源少,优质学苗外流,中考录取分数线逐年降低的困境,2019年5月,刘景喜带领学校教师赴安徽省马鞍山第二中学跟岗学习。在跟岗学习过程中,刘景喜深刻认识到教学品牌对一个学校发展、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价值,以及薪火传承对教师成长的现实意义。学习结束回到学校,她着手创建逊克县第一中学“立足核心素养,提升课堂内涵”的教学品牌系列。从2019年11月开展第一届教学品牌活动,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9届,品牌系列活动涵盖师徒同课异构展示、新教师亮相课、青年教师展示课、高级教师示范课、生本教育优质课、“教学评一体化”课例研讨等,这一品牌活动大力促进了学校教研质量提升,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23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的教学与踏踏实实的管理使刘景喜患上了肩周炎、颈椎病和严重的静脉曲张。即便如此,她从未因身体不适耽误过学生一节课,反而常常早于学生到校,晚于同事回家。儿子67天时她就结束休假,承担两个教学班的工作;儿子1岁时,丈夫调到乡下工作,她又承担了逊克一中最忙的教务主任的工作,负责科研课题,带动教师教研,严格年组管理;她的儿子在幼儿园时养成了一个习惯,经常半夜醒来问:“妈妈,你今天有自习吗?”也经常在得知妈妈没有晚自习而继续睡觉,在听说妈妈有自习后而夜间哭泣,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让妈妈每天接送他上幼儿园。如今刘景喜的儿子已经上初三了,自立的孩子经常给妈妈做饭,为妈妈按摩。刘老师知道,她亏欠孩子、亏欠父母、亏欠家人的太多太多。她也深知,一切的努力在未来的教育岁月中都是满满的收获,注定桃李芬芳。

教学23年,刘景喜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黑龙江省教学名师。她深知龙江教师要有更大的胸怀、更广阔的视野、更高远的理想和更高洁的品质,告诫自己要做体现师者风骨与师魂传承的“大先生”,不断积累教育智慧,潜心锤炼教学技艺,做担当教学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努力书写润泽学子、筑梦时代的龙江教育新篇章。

编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