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如光 微以致远

作者: 赵卓然

师者如光 微以致远0
殷微微,漠河市高级中学数学教师。先后荣获大兴安岭地区名教师,漠河市骨干教师,曾多次获得漠河市优秀教师、市教学能手、市先进个人、市好老师、市关爱标兵、市教学质量先进个人、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殷微微,2006年于齐齐哈尔大学毕业后,来到漠河市高级中学任数学教师。“人是要有所追求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需毕生致力于追求,把教育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自参加工作以来,带着实现理想,感恩社会之心,殷微微一直满负荷地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同事眼中,她是一位言语不多的实干家;在学生心中,她是一位造梦者;在学生家长眼里,她又是一位可以信赖、让人放心的好老师。

为了挚爱的教育事业,殷微微牺牲了许多。在老师不足的情况下,她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同时,肩负3个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每天的课表都是满满的。殷微微是一位军嫂,丈夫常年不在家,家庭的重担更多地被她承担起来。但这并没有影响她对教学的钻研,对学生的付出。

女儿6个月的时候,学校高二六班原班主任因工作调动导致班级无适当老师接手,殷微微狠心给女儿戒了奶重返班主任岗位。将班级稳定后,因高二五班班风较散,学生上课多次顶撞老师、起哄、不服从教师管理,每节课都需要校领导多次出面才可以维持纪律上课,因此殷微微临时救火,成为了该班的班主任。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殷微微细致地分析现状:该班是艺术特长班,学生个性较强,离异家庭较多,父母过分溺爱。通过对学生的语言和肢体行为以及家庭情况分析,她对不同的学生展开心理疏导。离异家庭的学生表现出来的更多是缺乏安全感,遇到问题时为了自我保护往往出现过激行为,渴望爱却不懂得爱。对此,首先寻找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拉近师生关系,相处中对他们表现出足够的善意。在生活中像妈妈、像朋友一样帮助他们解决困扰,并同时教会他们明辨是非及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家长过分溺爱的学生,他们往往比较自我、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爱发脾气。对此,殷老师首先从家长入手,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实际表现,以及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的困扰,一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班级日常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学习生活中,殷微微经常和学生讨论一些热门话题,并通过这种密切的交流增强他们的是非感,开阔他们的眼界,让学生明白现阶段他们的处境以及面对的形势,同时设立学习小组拉近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发挥自身长项,树立学生自信,促进班级内部和谐。在殷微微的“归拢”下,这个“无法无天”的班级逐渐走上正轨。令殷微微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一次因生病,她请了一晚的假,惴惴不安地在家过了一夜,生怕学生闹腾出什么大事。等到第二天去学校,学生一下围住了她,叽叽喳喳地说,整个晚自习没有老师监管他们都特别安静,害怕校领导误会他们说话,连小组讨论都没有进行,校长前前后后来了3次,都惊呆了。他们脸上洋溢的是骄傲、自信和被认可、求夸奖,而殷微微脸上洋溢的则是欣慰。最后这些学生也没有辜负殷微微老师的付出,考入了不错的大学。

殷微微老师带的班级,总是凝聚力十足,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在这样的一个集体里,每个个体都能得到大家的爱与关怀,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殷微微曾经带过一名遗传了母亲精神疾病的女孩。女孩家是阿木尔的,父亲一边打零工,一边照顾精神时常失常的母亲,还要兼顾偶尔犯病的她,可以说整个家庭已经摇摇欲坠。女孩个子不高,长得很清秀,不发病的时候学习很专注,性格也很内向,说话都是温声细语的,但是一旦发病,她会在深夜起来到处翻找,拿着手电筒对着镜子化浓妆,看人的眼光也是直直的、怪怪的,很吓人。学生上课时,即使回答老师的问题,也不知道哪句话会刺激她,引来她的破口大骂。对此,殷微微首先了解她的病情,研究平时对待她的方式方法,并细致观察她发病时的举止。万幸女孩发病时并没有攻击倾向。在此基础上,殷微微利用女孩不在的时机逐步向其他同学阐述了她的情况,生活的环境,提醒学生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如果发现她有什么异常行为第一时间找到老师。殷微微把自己研究的方式方法深入浅出地告诉学生,教他们怎样对待女孩,怎样避免对她产生二次伤害。殷微微对学生说:从日常相处中可以看得出她本该是一名很好的学生,有一个很好的人生,她也不想生病。如果在日常相处中她因犯病对你们产生言语攻击,请大家一定不要跟她正面冲突,你可以找老师倾诉,同学也能理解你的委屈,赞赏你的宽厚。如果实在觉得心里不舒服,老师可以联系她的家长或是代她向你道歉。平日里也要与她好好相处,不要让她觉得被孤立或是被歧视,加重她的病情。在殷微微的带领下,在这个充满爱的班集体中,女孩被呵护了三年,情绪稳定,发病频率越来越低。最终她考入了二表院校,书写了不一样的人生。

殷微微的班级中还有一个她的“女儿”。她自小父母双亡,只有年迈的奶奶将她抚养长大,仅有的退休金几乎都花在她一个人身上。可是她并不懂得心疼、照顾奶奶,到处惹是生非。她所在班级班主任不想要她,学校也几次想把她劝退。殷微微想接手,同事都劝阻:“那孩子没救了,别自找麻烦了。”可是最终殷微微还是把她从其他班级要了过来。来到殷微微的班级,起初她还是“痞里痞气”,但是殷微微通过近距离观察,发现她很聪明,之所以行事乖张是怕被别人轻视和瞧不起。年迈的奶奶不理解这么大孩子的内心世界,不能引导她正确地处理人和事之间的矛盾,导致她一意孤行做什么都觉得自己是对的。于是殷微微每天都故意跟学生开玩笑说:“她是我的女儿,我特意把她要来我们班的,大家都不许欺负她,否则我这个老妈可不干。”随着一次又一次地解决她带来的难题,殷微微跟她之间的距离也被一点一点拉近,遇到问题殷微微会告诉她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该如何解决。她慢慢地收起了本来的棱角,从开始的毛病一大堆变成最后班级上的“未来之星”“学习标兵”“优秀毕业生”。

其实,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在殷微微眼里都是自己的“儿子”“女儿”。但对于自己真正的女儿,殷微微却多有亏欠。孩子不足7个月殷微微就重返班主任岗位,每天朝7晚10,周末无休。长时间没有妈妈的陪伴,孩子很缺乏安全感,时常为了等妈妈假睡。可每次到家都精疲力竭的殷微微并没有太多时间对孩子进行安抚。孩子小时,每次早上起床,无论多小心,殷微微都会发现孩子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自己。出门时会对她说:“妈妈能别走吗?”等到她大些了,会抱着殷微微的大腿哭着说:“妈妈别走。”每当这时,殷微微的心里酸涩无比。孩子的成长主要靠的是她体弱的外婆和她的老师。孩子曾跟殷微微说:“妈妈,别人的家长都会帮他们检查作业,每次都是全对,我也想让你帮我检查一下。”可是直到她小学毕业,殷微微也没有帮她检查过作业。有一次学校调休,一想孩子总说:“我妈妈从来没接过我。”殷微微就兴奋地去了。走进校园,班级外面只剩自己的女儿和她的班主任在站着了。看到殷微微过来,两人却异常平静。直到近得听到了两人的对话,殷微微才明白,两人根本没认出来自己。“小夕那是你妈妈吗?”“我感觉也像我妈。”“不可能,你妈就没来接过你。”

“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专一行”,这是殷微微的真实写照。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她不懈的努力下,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青涩走向了成熟,他们怀揣梦想走向了理想中的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长春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等数不胜数。学生从殷微微老师言传身教中懂得,付出与收获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曲,只有通过不断的付出,才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而殷微微也在这1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用不懈的努力和汗水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编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