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光芒万丈 始终温暖有光

作者: 赵卓然

未必光芒万丈 始终温暖有光0
郭素丽,漠河市北极镇中心校教师。曾先后荣获黑龙江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省师德先进个人,大兴安岭地区优秀教师,漠河市先进工作者、市骨干教师、市三八红旗手,乡优秀教师等称号,并被认定为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第一批高层次人才。

郭素丽,研究生毕业于兰州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学院。北方出生的她一直向往着南方的温暖。2010年,刚刚跨出校门的她,放弃了许多大城市的工作机会,追随着丈夫的脚步,来到了“天边”———漠河市北极镇中心校,做了一名教师。她放弃了一直向往的温暖,却把温暖带给了中国最北的孩子们。

作为漠河市教育系统唯一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的年轻教师,她积极发挥自身知识储备优势,学校缺什么她就教什么。学校缺语文老师,她就研修语文并考取了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学校缺少英语老师,她就拿出大学考英语六级时的劲头捡拾英语知识。十余年来她担任过语文、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等学科的教学工作,虽然学科跨度大,但每次她都能够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郭素丽喜欢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的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岁月倥偬,生命峥嵘,十几年的教育经历,困顿中有奋进、平实中带亮丽。从教以来,她一直秉承“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探索幸福的班级管理模式,努力践行魏书生的“教育就是发现优点”的箴言,用言传、用身教静待一树花开。

北极镇是近十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村镇,所以大多数学生的家长都从事与旅店、饭店之类相关的行业,大部分学生的家长为征地后政府安置人员。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重视不够,有的无暇顾及,有的无从下手。

郭素丽任教的学校是九年一贯制,班级人数9-19人,没有平行班。多年的班主任工作,面对学校、学生、家长比较特殊的现实情况,郭素丽摸索出了自己的带班方法。

创设有温度的教室

作为班主任,心里要有一把尺子,既能做事有章法也能给予学生真正自由的呼吸空间。既要重视提升学生素质,又要根植于学生内心修养,养成无需提醒的自觉。

打造有温度的教室,要从班级文化入手,打造温暖、团结、明理、互信、向上的学习环境。郭素丽利用班级两侧的文化墙和后黑板记录学生的成长。在大家的构思下,将文化墙划分不同的专区,如交换智慧的阅读区、记录成长的荣誉区、培养能力的劳动区等,并张贴了各种荣誉证书,如学科小状元、习作范文、动手达人、卫生小明星等。

班级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例如,在建班之初,将“但求日积月累,收获于细微;不要左顾右盼,专注于自我”的理念灌输给学生,告诉学生要主动找“苦”。这里的“苦”,不是物质条件的匮乏困苦,而是不断自我加压的苦,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苦,是千锤百炼终成钢的苦,引导他们在日常学习中养成这些精神。

在班干部的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后,郭素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管理班级事宜,和同学们一起制订班级公约,包括课堂公约、课间公约、两操公约、劳动公约、请假公约、入校离校公约等,形成人人有岗位、人人有职责、人人愿出力的管理模式。

做有温度的老师

在郭素丽的眼里,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她从不把焦点集中在学生的缺点上,而是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唤醒他们的内驱力,帮助他们绽放成独一无二的“花朵”。

班主任要走进学生心里,成为学生心中重要的人。为了和学生成为朋友,郭素丽想了很多方法。放寒假前买一些刮刮乐,让学生将自己的愿望写上再贴上密码条。在除夕夜新年联欢晚会开始前,郭素丽从19份刮刮乐心愿卡中随机抽取3张,刮开宣布中奖名单,并将整个过程录制下来,然后将礼品送到3名学生家里。小瑶(化名)无父无母,寄宿在姑姑家,在她生日当天,郭素丽在自己的课堂上突然放起了生日歌,并魔术般地在她面前拿出了生日蛋糕。课后,其他同学都争先恐后地围着郭素丽告诉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有的还怕老师记不住,把写着自己生日的小纸条往郭素丽手里塞……

课堂外,郭素丽会自己做一些小食品发给学生,快乐地看着他们品尝着小零食的表情。她会在体育课上乐呵呵地看着学生玩各种体育项目,陪他们一起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跳绳、跑步。她也会选一个合适的电影和学生一起观看,共同讨论剧情和感受。

付出的同时,郭素丽也收获了满满的敬意和暖暖的爱。小伸同学父母离异,和奶奶住在一起。虽然平时自己都不舍得买零食,但有点好吃的总是悄悄送给郭素丽。小伸的奶奶和郭素丽说,孩子从小没有得到妈妈的关爱,现在他好像有了妈妈一样。

培养有温度的学生

再优秀的学生,也会有自己的问题。初中生大多有较强的自尊心,要让学生既明白自己存在的问题,又要心服口服,班主任不能太直截了当。如何让存在的问题落地解决?郭素丽发动班级同学一起来提、点、评、议。同学之间最了解。互评,可以暴露出每个学生身上的缺点,闪现出优点,学生还可以对同学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进行反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说自己的做法和理由。同时借助同学们的互评意见,利用班会课制订合理有效的班规,作为每天规范学生行为的标准,抓好常规。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知道和做到,要想把班级变成班集体,活动开展必不可少。班级可能只是散装的一群学生,而班集体才是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团体。如何让单声变成和声呢?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适应集体生活,学会与人沟通,最终形成团结友爱的班集体,郭素丽在班级举办了很多增强凝聚力的活动。如师生结对、同学互助小组、真心话大冒险等。有一次,班级里有3个女生和自闭的小雨发生了矛盾,后来发展到家长之间私下也发生了冲突。于是,郭素丽尝试着举办了一次真心话大冒险活动。先让参与到事件当中的学生把自己的真心话说出来,然后让其他同学也说说自己的想法。郭素丽自己也参与到活动中,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就这样,通过活动,不仅让学生表达了心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互相道歉握手言和,郭素丽也了解了事情发生的真实原因,了解了学生真实的想法,也为后面和家长的沟通、事情的解决提供了帮助。

正是这一项项活动的开展,一次次的团队协作,让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人,自己的身后还有一个集体,让学生形成不分你们我们,不分份内份外,只求尽职尽责,只求尽善尽美的集体荣誉感。

感染有温度的家长

班级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校沟通是教育环节中重要的一环。郭素丽根据学生不同的家庭环境及性格特征,建立了学生个人成长档案,里面记录了学生的基本情况、需求和家长沟通的事宜。每次和家长沟通后,孩子的变化让家长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和诚意,郭素丽也告诉家长不要轻易认同孩子的消极观点,要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和家长沟通时,郭素丽总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理解家长需求。一次,小浩的妈妈突然打电话诉说孩子各种气人的表现:自过年后,孩子就不跟爸妈说话,也不去爸爸妈妈的屋子里。原因是过年期间,奶奶给孩子买了一部手机,孩子每天沉迷在游戏中,孩子的爸爸很生气,就把手机摔碎了。了解到情况后,郭素丽利用课间和小浩聊了一下,并告诉他,老师第一眼就非常欣赏他的稳重和懂事。小浩慢慢地放松下来,也主动说出了自己在家的表现。接着聊到了玩手机的问题上。郭素丽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自己把这件事情处理好的。如果你想通了,我觉得你可以给妈妈补上一个迟到的女神节礼物,老师这里有爱心巧克力可以赞助你……”当天晚上,郭素丽就接到了小浩妈妈的微信:谢谢您,郭老师,孩子今天主动来跟我道歉了,并送了礼物,小浩有您这样的老师是我们的福气……

在郭素丽老师的带领下,班级的学生各方面都在茁壮成长。2022年,她带的初三毕业班有8名学生考上了地区实验中学,并且有5名学生进入了大择优,升学率和优秀率都刷新了北极镇中心校的升学记录。

郭素丽说:我不是孩子,但我会一直蹲下来品读孩子。我会用真心维护他们敏感的自尊,用关心抚慰他们偏激的心灵,用爱心融化他们厌学的心理。在学生离开学校时,希望他们带走的不仅是课本上的知识、应试的技巧,还要有团队合作的能力、做人的道理、成长成人成才的幸福……

编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