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思维过程 促进思维发展

作者: 战吉华

探寻思维过程 促进思维发展0

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内容: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策、荐”2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胸有成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

3.标画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推测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交流历史上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并尝试还原故事主角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

教学难点:标画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推测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思维热身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玩一个看图猜故事的游戏,谁愿意来试一试?

师:请看第一幅图。

生:老师,我知道,这幅图画的是《西门豹治邺》的故事。

师:反应迅速,这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课文。第二幅图谁想来挑战?

生:这幅图讲述的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师:恭喜你回答正确,最后一幅图,想到就大声地说出它的名字。

生:《负荆请罪》。

师:看来同学都是善于积累的好孩子。这些大家熟悉的故事都出自于……

生:《史记》。

师:抢答正确!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史记》中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第85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这篇课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生自由读文。)

师:读完的同学已经用端正的坐姿提示老师了。首先,我们来看一组词语,请一名同学领读,并说说对这些词的理解。

门客、军师、脚力。

生: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一课中,我们了解了“门客”的含义。通过预习,我知道军师是军中担任谋划任务的人,现泛指给人出主意的人。联系上下文可知,文中“军师”的意思是前者。我用拆字法理解“脚力”的含义:两腿的力气。

师:你对学过的知识掌握扎实,对学过的方法恰当运用,老师为你点赞!第二组词语谁想领读?

胸有成竹、出谋划策、引荐。

生:老师我想领读,我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胸有成竹”“出谋划策”的意思。“胸有成竹”表示很有信心;“出谋划策”是指出主意,想办法。我知道“引荐”的近义词是“推荐”,它们的意思应该是相似的。

师:你的思维很活跃,有自己的思考,很棒!最后一组词,我们齐读一遍。

孙膑、田忌、齐威王。

(学生齐读。)

师:初读课文后,你认为“田忌赛马”故事的主角究竟是谁?

生:我认为故事的主角是孙膑。

师:确定吗?读一遍标题。

生:《田忌赛马》。

师:这是一节思维课,请同学们继续深入思考。主角是谁?

生:是田忌,因为标题就是这么写的。

师:可是这故事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这故事就是为他写的,田忌在这个故事中就是一个配角。

生:我认为是孙膑。因为虽然标题是《田忌赛马》,但是整个过程是孙膑在后面为他出主意。

师:为了证实你的答案,探索人物的思想过程,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赛马实况吧!

三、深入文本,整体感知

师:默读课文,试着选用上面的词语说一说田忌赛马的起因、经过、结果。

(出示词语:胸有成竹、出谋划策、引荐、孙膑、田忌、齐威王。)

生: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第一次齐威王赢了,第二次孙膑在观察后胸有成竹地给田忌出谋划策,田忌采纳了孙膑的方法,赢了齐威王。孙膑由田忌引荐,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

师:你的回答很完整,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并且借用了我们之前提到的词语,真了不起!

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师:哪位同学读一下第二自然段?

师:如果同学们此刻就在比赛现场,大胆地猜测一下比赛的结果。

生:我认为田忌会赢,因为孙膑帮他出了一个好主意。

师:你是根据课文内容猜测的结果,如果不读课文,你认为谁会赢得比赛?

生:如果不看课文,我认为齐威王会赢。因为齐威王是王,一国之主,他拥有的马一定会比田忌的马要厉害。

师:你的猜测很有道理,思维很清晰,谁还有不同想法?

生:我认为会平局。因为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都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谁会赢不一定呢。

师:你敢于说出不同的想法,老师非常欣赏你,你的理由很充分。

生:我觉得田忌会赢,因为田忌是武将,他擅长作战,他对马更加了解,他选用的马会更好。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齐威王是大王,他拥有的东西一定是最好的。

生:我也认为可能是齐威王会赢,大王拥有的应该是更好的。

师:老师表扬大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没有因为教材和老师的提示而影响自己的思考。其实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了,知道了结果,我们猜测的过程是为了打开思路,接下来以同桌两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完成学习单内容。

出示学习单:说一说田忌两次赛马的经过。

第次赛马的时候,田忌先用对齐威王的,接着用对齐威王的,最后用对齐威王的。由于,所以田忌。

生:第一次赛马的时候,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接着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最后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由于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所以田忌赢得了最终的比赛。

师:你的思维很缜密,发现了这场比赛的奥秘。如果你是现场观看的大臣,看完这三局比赛,你会说些什么?

生:田忌第一场输了,第二、三场都赢了,肯定是有人背后帮他出谋划策了,凭借武将的头脑想不出这么好的办法。

师:你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田忌平时看起来不擅长深思熟虑,这次居然赢得这么妙,看来以后要得到更大的重用了。

生:没想到田忌一个武将居然有这么好的办法,难怪他是齐国大将,看来是文武双全。

师:同学们思维灵活,继续发表观点。

生:田忌居然赢了大王,如果大王动怒,他可是要倒霉了。

生:我觉得肯定有人给田忌出主意了,否则很难决出胜负,这些马的脚力都差不多,想赢得比赛一部分是运气,但是更多的靠思考和观察。

师:你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思考,思路很清晰。同学们,这个完美结果的产生,是需要前提条件的。再次快速浏览课文,前后桌四位同学交流一下,你能想到哪些前提条件,越多越好。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生1:我认为第一个前提是这些马的实力差距不大,第二个前提是这些马都分成上、中、下三等。

生2:比赛结果的前提是需要有孙膑出主意。

生3:孙膑观察了马的脚力,发现了齐威王喜欢先用上等马,再用中等马,最后用下等马,如果没有孙膑善于观察的前提,这场比赛不一定会赢。

生4:孙膑可能第一时间想的是通过这次比赛让田忌发现自己的谋略,把他推荐给齐威王。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看来刚才小组讨论得很热烈,都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生5:他一开始是在田忌阵营,所以是为田忌效力。但是往远处想,他还是想上升到齐威王阵营里,孙膑想从齐威王那获取利益。

师:看问题很透彻。其实,此刻我们的思维大门已经打开了。

四、思维再现,梳理所见

探寻思维过程 促进思维发展1

师:通过对比,我们初识了孙膑的不同思维。通过他的发现,我们可以看出:齐威王和田忌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把“孙膑的发现”具体化,根据大家的脚力相差不多,可给六匹马按脚力大小排序。

师:结合书后第二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1~13自然段,补充孙膑的语言。

出示课文内容: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威王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下等马。”

师:请同学们尝试标画出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标。

出示学生标画的对阵图,补充比赛结果。

生: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威王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下等马,比赛的结果是齐威王赢了一场,田忌赢了两场,最终田忌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探寻思维过程 促进思维发展2

师:谁能说说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的原因是什么?

生:孙膑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先用己方最“弱势”对阵对方最“强势”,用掉对方最上等的马,后两场都用微弱优势取胜,最后三局两胜,赢得十分巧妙。

生:我觉得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要比田忌的更好一些,但是田忌的上等马快于齐威王的中等马,田忌的中等马快于齐威王的下等马,这样的安排,能够确保两场比赛稳赢。

师:大家的思维都很活跃,而且逻辑性很强,课文学到这里,大家的分析已经很细致了,每个人都仿佛置身比赛现场,此刻你认为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生:孙膑先观察,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了参赛马的特点,说明他是一个爱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生:孙膑把比赛办法告诉田忌,田忌最后获胜,推荐他做了军师,说明孙膑是个很有智慧的人。

生:孙膑胸有成竹地对将军承诺,告诉田忌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一定会赢,我觉得他非常自信,非常善于在恰当的时候推销自己。

师:大家对孙膑的评价很高,你们的评价中都提到了孙膑足智多谋,善于观察。课文写得如此生动,谁愿意读一读他们之间的对话?

师:两位同学的朗读很生动,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可以说走进了人物的内心,尤其在读孙膑的语言时,真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胸有成竹。我们男生读孙膑,女生读田忌,共同感受一下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同学们,孙膑出的主意是唯一能赢齐威王的方法吗?

学生交流,完成表格

探寻思维过程 促进思维发展3

生:通过交流我们得出结论,孙膑的主意是唯一取得比赛胜利的方法。

五、交流故事,还原主角思维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田忌赛马取得胜利的方法,也验证了这是取得胜利的唯一方法,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