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不觉浅
作者: 梁彦单元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
单元人文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教材分析:
《纸的发明》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课文围绕本单元“中华传统文化”这个主题,简要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告诉学生造纸术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意义。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喜欢探索,乐于发现,对任何事情、现象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拥有了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默读能力,能初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积极参与的热情,渴望在自主学习和同伴互助中体验求知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
3.能理解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体会造纸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能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难点:能理解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体会造纸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根据本节课所在教材、所在学段的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本课将选用以下教学方法。
1.尝试教学法
结合我校尝试五段教学模式,运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在主动尝试中学习,在互动体验中成长,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尝试的快乐。
2.情景教学法
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纸的发明过程,在教学中,我利用希沃白板的展示功能,协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学法
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初见“纸”色,依标激趣
1.谈话导入。(播放:配乐视频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学习了生字,了解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出示图片),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一起了解蔡伦造纸的过程吧!
2.板书课题:纸的发明。
3.出示学习目标,教师带领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利用希沃课件出示直观生动的四大发明视频和图片,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情境,激发学生走近“纸”、了解“纸”的动机,为本节课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二、跃然“纸”上,再读全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生字验收站:出示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检验掌握情况。
3.分别用“贡献、粗糙、改进、传承”说一说课文的内容。
4.师生共学第1自然段:
(1)提问:你是如何理解“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的?
(2)全班交流。
(3)齐读第1自然段,在朗读和点评中体会民族自豪感。
【设计意图:教师配乐范读,带领学生再次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使用希沃白板出示文中生字词,使用“放大镜”功能的“关灯”模式,检验学生字词掌握的情况,帮助学生聚焦词语,准确认读,为本节课随文识字做好铺垫。鼓励用“贡献”等关键词说一说课文的内容,一是训练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自主表达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读书过程中关注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师生共学第1自然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带着炎黄子孙的热情进入后面的学习。】
三、落“纸”如飞,合作探究
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
选一选:从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学习。
读一读:合作阅读选学的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这个自然段介绍了关于纸的哪些关键信息?请你用“”画出来。
品一品:选取你最感兴趣的句子读一读,再说说为什么。
2.3分钟组内学习自主交流,准备汇报。
3.提问:人们曾经用哪几种材质来记录文字呢?后一种材质与前一种材质相比,有哪些改进的地方呢?指名汇报第2自然段。
4.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改”在何处,“进”在何处。
5.提问:在第3自然段,纸又有哪些改进和变化?指名汇报第3自然段。
6.体会“粗糙”的意思,感受书写的不便。
7.提问:蔡伦是如何改进造纸术的?指名汇报第4自然段。
8.理解“传承”的意思,体会造纸术能够传承的原因。
9.梳理造纸术的改进过程,填写课后第一题。
10.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体会蔡伦的钻研精神。
【设计意图: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课文的核心段落,从前后对比中体会造纸术的进步史。带领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取关键信息,明白纸的发明过程,从而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带领学生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在朗读中体会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古人的钻研精神和祖国文化的灿烂,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四、“纸”短情长,点拨升华
1.默读第5自然段,明确造纸术的传播方式。
2.谈话:课文结尾介绍了造纸术对于世界文化的影响,与开头相照应,让我们感受到造纸术对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
3.学生汇报:课前搜集资料———中国还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哪些贡献。
4.谈话:直至今日,我们的祖国在很多领域改写了历史,从今以后,更需要你们的力量创造出未来。
5.课堂检测:
(1)只字片纸:认读文中重点的词语。
(2)畅所欲言: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设计意图:默读第5自然段,给学生留出安静思考的读书时间,同时利用课堂时间在教师指导下继续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全方位了解中国为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课堂检测,“只字片纸”以最直观方式考察生字掌握的情况,“畅所欲言”以开放的方式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表达判断。这样让课堂检测更具自主性和参与性。】
五、挥毫落“纸”,创新作业
1.对照学习目标说收获。
2.自评、互评本节课学习成果。(认为自己或伙伴表现优秀竖“大拇指”,认为自己或伙伴有待提高竖“平指”)
3.布置创新作业:把自己感兴趣的一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介绍给家人听。
4.小组课后实践: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的发明家、科学家。
【设计意图:对照学习目标说收获,有助于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收获;自评、互评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课堂学习的状态;有效的作业设计能够把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介绍古代科技成就,不仅内化了课文内容,还把学习内容向课外延伸。小组实践活动,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