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如何“增”?
编者按:
“双减”政策在全国正逐步走深落实,校外培训减少了,学生的成绩会不会受影响?作业量减少了,教师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居家时间变多了,学生应该如何更有效地安排周末的时光?“双减”政策自发布至今已有半年,全社会对“双减”的关注和讨论从未停歇。本期班主任新三十六计,我们就“‘双减’之下,班主任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和家长利用好‘新增’的居家时间,提升学习质量”话题展开讨论,以期为一线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名师策略:
课外阅读应回归
哈尔滨市继红小学 窦慧敏
“双减”政策落地,学校和家长应为课外阅读的回归发力,让学生的成长路上溢满书香。要鼓励中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阔视野,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不同年龄的学生要选择不同书籍。
低年级。我组织了家长和孩子“共读一篇文章”活动,将一些问题标注在所读内容旁边,给家长以把手,让他们知道如何和孩子共读,慢慢再放手让家长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文章并在班级建立了读书微信群。居家学习期间,我和学生们共同选择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我模仿学生的口吻去阅读、批注、写笔记,再通过微信发给他们,让他们知道怎样边读边思考。我还会在群里发布读书进程、思考问题、读书方法等,让学生运用到自己的阅读中,最后学生把读完的感悟心得用图画、表格、批注、随笔等方式写下来发到群里,我再进行点评。
高年级。我们会把阅读融入分层作业中,鼓励学生用“群文阅读”的方式阅读。以五年级上册第七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课为例,由于此课属于阅读策略单元,其语文要素是提高阅读速度,所以我们选择了《还有什么比鼩鼱更小吗?》这篇文章。为了督促学生,我们设计了自评表,共分为三部分,前两部分是阅读的时间,第三部分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办法。读完这篇文章可能用1分半的时间,但是完成这个自评表的时间却更长,这表明我们关注的不只是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形成,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到“我会学”。
我们还推荐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建议更高层次的学生作为阅读推荐者,将合适的书籍推荐给其他同学,搭建学生之间交流的阅读平台。阅读是可选择的,我们给的阅读素材越丰富,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就越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延做、缓做或持续做。
强体魄 练心性
哈尔滨市继红小学 张 楠
一、“双减”不减“质”——强体魄,塑品格
“双减”之后,学生居家学习和锻炼的时间增多了,怎样使学生更有效地增强体质呢?首先,班级每位家长下载一个运动软件——天天跳绳,孩子运动时,家长竖屏进行录制,运动视频就会自动上传到云端。每日可以进行跳绳、仰卧起坐等项目打卡,完成后可获得一个奖券,积攒起来可以兑换文具礼品。其次,建议周末家长带孩子去钓鱼、爬山,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和小动物亲密接触,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再次,建议家长让孩子独立整理房间、一周学做一个菜等,让孩子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其责任感与独立能力,以增强家庭归属感。
二、“双减”不减“能”——爱劳动,练心性
班级管理,有法可依。“双减”之后,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时间充裕了,有更多的时间规范学生的行为与习惯。制订切实可行的班规,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在卫生管理方面,设置地面整洁小助手、桌椅摆放小能手、卫生检查小组长等职务,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细节教育,指导到位。我在要求学生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要细致地讲清楚具体要求,还会教给学生一些技巧和方法,学生都会很感兴趣并乐于实践。比如洗小抹布时,有的学生把抹布扔到水里,涮一下,捏一下,就拿出来了,抹布根本没洗干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总结小口诀:浸水沾一沾,小手搓一搓,反向拧一拧,展开叠一叠。
班务劳动,自我管理。班级后面有一排整理箱,按照学号分给每一个学生使用,用于存放水彩笔、跳绳、防疫包等琐碎物品。同桌之间不时地互相检查小柜物品的摆放,及时提醒,互帮互助,争做班级整洁小使者。
居家学习一样精彩
哈尔滨市继红小学 杨亚男
就学习质量而言,我认为隐性的兴趣激发、素养提升,远比显性的等级与分数更加重要,所以结合居家线上学习的特殊情况,我在班级里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活动:
丰富学习渠道,减轻家长负担。线上学习期间,我每天都会通过钉钉群、微信群,提前上传第二天的学习资料,同时进行云平台、公众号的相关资源推送,丰富学生获得学习资源的渠道,减轻家长照顾孩子居家生活的负担。
整合学科资源,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每天语文数学的学习,不仅有微课讲解,同时还有班主任教师的课后答疑,但是一个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更需要许多其他学科作为载体与平台。所以,我结合趣味性、探究性、实践性较强的综合课和科学课,大力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家长为孩子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学生在科学课上,利用光影变化进行了《观察月相》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对天文知识的探究兴趣。在此基础上,我结合综合课对影子的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在班级里开展了“多姿多彩的影子”亲子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居家生活,同时也增进了亲子感情,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开展趣味活动,点燃科学梦想。我们的家庭科学小实验,不仅局限于与学科知识有关的内容,还有很多其他不同的系列,比如“有趣的身体”,让家长和学生在亲子互动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寓教于乐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同时懂得关爱身边的残疾人,珍爱自己的身体与生命,在进行生命教育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镜子的秘密”“不可思议的水”……孩子们在生活中感受着科学的神奇。
责任与质量并存
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 滕 颖
在“双减”政策之下,如何更好地实行家校共育?作为一线班主任,我认为“双减”不减责任、不减质量、不减成长,减轻的是学生校内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但并不意味着减去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责任和质量。
作为教师,更应该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首先,精细化的备课是高质量教学的基础。力争全面、精细化备课,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全面的预设,对课上习题进行精磨细研,对课下作业的合理设计进行交流讨论。全面基础上,我们更加注重重难点的突破,势必保证学生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知识掌握扎实牢固。其次,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高效吸收是高质量教学的灵魂。宝贵的课堂时间应该交还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三思三学”中,既掌握知识,又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探究的能力。再次,作业的设计是高质量教学的保证。“双减”之下的作业设计既要丰富多彩,又要有时效性,如:体验式作业、游戏式作业、阅读式作业、表达式作业。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作为家长,更应该增加责任意识,给予孩子高质量陪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减负减不掉学生的成长。首先,发挥榜样的力量,做一个成长型的父母,坚持学习,坚持读书,孩子也会跟随你的脚步。其次,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
听 说 读 写
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 张 阔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学会倾听是学习的首要环节,居家学习,我们可以听什么呢?听新闻,了解国家大事,与时俱进;听故事,在故事中学习名人的精神品质;听健康趣味,有人喜欢听歌放松心情,有人喜欢听英语锻炼听力,还有人喜欢听书,用声音传递知识。
“说”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学生在家可以和家长就一个新鲜有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如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利与弊等。一家人围坐一起,可以从时间地点、学习效果、能力提升、欢迎程度等方面畅所欲言,真理越辩越明。这一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书籍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关键是读什么书?怎么读书?我认为,人物传记是很好的选择,如曾国藩、毛泽东、诺贝尔……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经验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启迪,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以选择读一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只要我们潜心阅读,必有收获。至于读书的方法也可因时、因地、因人、因书而异,我认为可以广泛涉猎,泛读各类书籍;品词析句,精读喜欢的书籍;细嚼慢咽,品读有益有深度的书籍。
“写”怀寄同心,词极意未殚。创意写话是学习的实践升华,语文是积累和运用的统一,数学也重视在生活中的理解与实用。学生们可以写一写自己生活的感悟,如《鲁迅日记》般,家长也可以给自己的孩子写话,如《傅雷家书》一样。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也是一个人需要学习的重要方面之一。“双减”之下,对于学生来讲要更自律、更有目标,对于家长来讲要懂理念、要了解孩子。
不焦虑 巧陪伴 需用心
哈尔滨市经纬小学 刘晓玲
一、“双减”不焦虑,学习方法更重要
预习、听讲、复习是学习的三部曲,尽管“双减”后的校内教育已经最大程度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但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不相同的。如果每天用20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养成梳理当天所学内容的习惯,就能帮助学生有效夯实课本知识。方法很简单,只需要两步:一是“回顾”,放学回到家可以让学生先拿出课本一边翻看,一边回顾学校的学习内容。低年级的学生非常愿意和家长分享一天的收获,家长能饶有兴致地倾听孩子的讲述,不但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更会让孩子在叙述和表达中巩固知识。中高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梳理一天的知识点,如果遇到未理解的知识点,可以让他们自己看例题或者课堂笔记解决问题。二是“消错”,当回顾了一天的学习要点后,还要拿出当天的课堂作业,看一看有没有错题。如果有错题,要想一想错误原因以及是否已经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
二、“双减”巧陪伴,基础习惯要养成
协同合作,劳动习惯巧养成。“双减”之后,学生不用再奔波于各个补习班,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了。首先要建议家长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在初期可以运用“协同合作”的方法让孩子先对劳动产生兴趣,树立起“家庭劳动,人人有责”的观念。每个周末全家人可以一起完成一项家务劳动,每人负责这项任务的一部分内容。比如全家一起整理厨房,爸爸负责擦排烟机,妈妈负责清洁锅具碗筷,孩子负责橱柜里的物品摆放。劳动结束后,一家人可以在窗明几净的厨房拍一张自拍合影,记录下共同劳动的甜蜜和喜悦。
黄金10分钟,运动习惯早养成。“双减”后,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多了,建议家长每天设定一个固定时间带领孩子动起来。比如,每天早上利用10分钟的时间陪伴孩子跳绳,可以采取比赛的形式,每轮比赛1分钟,看谁跳得多。建议家长把运动的难度变小,比如每天一起锻炼“10分钟”,长期以往,短短的10分钟就会变成“黄金10分钟”,逐渐帮助孩子形成运动生物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三、“双减”需用心,让学生成为真实的自己
“双减”之后,课外时间增多了,我们应该提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用心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需求,建议父母“吃透”自己的孩子,对于孩子的发展特点、性格特点、天赋潜能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背诵唐诗宋词时,别忘了欣赏自己孩子独具想象力的绘画作品;在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全优的成绩单时,别忘了赞扬自己的孩子主动为妈妈夹菜的感恩之心……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做自己”的机会,鼓励孩子认识自己的潜能,看到自己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