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开展绘本阅读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作者: 刘涛一、突出幼儿主体地位
幼儿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都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应结合幼儿当前的生活经验、兴趣特点、学习需求、能力发展等元素,在选择绘本时真正做到“幼儿为本”。如,幼儿阅读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教师可以通过层级式的绘本投放,更好地激发幼儿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一些阅读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投放一些内容丰富、关联性强的绘本,引导幼儿在阅读中提升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一些阅读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投放一些简单、易懂的绘本,引导幼儿在阅读中养成基本的阅读能力。一些性格活泼好动的幼儿,往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便可以投放一些内容贴近日常生活的绘本或是趣味游戏类的绘本,引导他们在阅读中形成抽象思维,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科学开展绘本教学
在开展绘本教学时,教师应基于幼儿当前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幼儿未来能力的发展以及个性品质的形成。例如,父亲节来临之际,教师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我爸爸》,并在阅读结束之后展开了教学延伸活动。首先邀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帮助他们加深对家人的认识。其次请幼儿结合日常生活讲一讲自己与爸爸之间有趣的、难忘的互动时光,引导幼儿感受父亲浓浓的爱意。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萌发爱爸爸的感情,诸如:“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你爸爸最喜欢吃什么水果?”“你觉得爸爸有什么超能力?”最后,教师鼓励幼儿将这份对父亲的爱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基于绘本阅读,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丰富情感,树立良好品德,这样的绘本教学易于幼儿接受,又能促进幼儿长远发展。
三、区域联动激发想象
阅读绘本不仅能帮助幼儿提升阅读能力,还能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的提高。当然,这需要借助不同的区域活动,拓展绘本阅读的成效。例如,在阅读绘本《我爸爸》后,教师鼓励幼儿向爸爸表达爱。那么,幼儿是如何表达的呢?有的说要为爸爸画一幅画,有的说要为爸爸唱一首歌,还有的说要和小伙伴一起为爸爸表演一出舞台剧……选择画画的幼儿在美工区商量着画面中要表现的人物和场景,选择唱歌的幼儿在音乐区思考着可以用哪些废旧材料敲击出悦耳的声音,选择表演舞台剧的幼儿在小剧场讨论着情节,时不时还会请美工区的幼儿帮忙制作道具……由绘本阅读延伸出的区域活动,不仅能加深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与合作。
总之,绘本阅读是帮助幼儿获得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高度重视,通过追随幼儿发展特点,选择适合的绘本内容,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启发,从而帮助他们准确理解绘本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活动形式,提升综合能力,获得健康快乐的成长。
(责任编辑:牛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