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鸡小鸭不见了”之后
作者: 秦爱静
活动一:小鸡小鸭去哪里了
幼儿在进入饲养角后,发现小鸡小鸭都不见了(仅剩的一只小鸡站在竹子后面,幼儿没有看见)。“小鸡小鸭去哪里了?”“它们搬家了吧。”“它们出去玩了吧。”这时,晨晨忽然看到了藏在竹子后面的一只小鸡:“那边有一只小鸡,它们没有搬家!”“既然没有搬家,那其他小鸡小鸭都在哪儿呢?”教师适时抛出问题引导幼儿继续观察探究。淇淇发现围墙上有血迹,幼儿赶紧围了过去。新妍说:“小鸡小鸭一定被坏蛋抓走了!”接着,幼儿又在其他的地方发现了血迹,看来小鸡小鸭确实是被抓走了。
活动二:谁抓走了小鸡小鸭
回到班级后,教师追随幼儿的发现,引导他们围绕“谁抓走了小鸡小鸭”展开讨论。“大灰狼!”“大老虎!”幼儿首先想到了这些凶猛的动物。“恐龙!”“外星人!”“怪兽!”幼儿又想到了这些他们觉得比较厉害的对象。但真的是他们吗?教师和幼儿开始一起分析。“老虎、大灰狼生活在哪里?”“现在还有恐龙吗?”“现实生活中有怪兽吗?”讨论至此,幼儿觉得毫无头绪了。
活动三:搜寻“嫌疑犯”
教师引导幼儿带着未解的谜题回家和爸爸妈妈继续讨论,并通过搜寻资料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动物喜欢抓小鸡小鸭。第二天,幼儿带着收获和同伴进行了讨论。若馨说:“老鹰最喜欢抓小鸡!”“不对,我们这里没有老鹰!”燃燃反驳道。“一定是黄鼠狼!”子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好几个幼儿听了都觉得子叶说得对。“小猫也喜欢抓小鸡小鸭!”埮埮说。“不可能!小猫只抓小鱼和老鼠,它是好的动物,怎么会做坏事!”其他幼儿都觉得这个答案难以接受。这时,教师接上话题问埮埮:“你说说小猫为什么喜欢抓小鸡小鸭?”埮埮也说不出原因。燃燃补充道:“训练捕食技能,或者是没有老鼠可抓就换成了小鸡小鸭。”幼儿听后觉得有些道理,猫也成为了“嫌疑犯”。那么,到底谁才是抓走小鸡小鸭的真正“凶手”呢?
活动四:这是谁的脚印
教师鼓励幼儿再去饲养角仔细查看,看看还有没有其他遗留的痕迹。有幼儿看到围墙上除了之前发现的血迹外,还有一串脚印,这个发现让他们欣喜不已。教师帮忙拍下了脚印的照片。回到班级,幼儿仔细观察了照片中的脚印。“脚印这么小,应该是黄鼠狼的。”“不对,猫的脚印也不大!”“老师,猫和黄鼠狼的脚印有什么区别呀?”带着疑问,教师和幼儿一起从网上查找了黄鼠狼和猫的外形图以及脚印对比图,仔细对比后发现猫的脚趾有点儿圆,黄鼠狼的脚趾是尖尖的,而且猫的脚印稍微大一些。有了这些经验,幼儿继续观察刚才拍到的脚印,他们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是猫,是猫抓走了我们的小鸡小鸭!”
活动五:保护小鸡小鸭
“凶手”是找到了,可幼儿的心里仍然很难过。教师见状抛出了问题:“我们都喜欢小鸡小鸭,那怎样才能保护好它们呢?”幼儿首先想到的是使用武器,但是武器太危险了而且必须得有人来操作。于是,他们又想到了保安,让保安来保护小鸡小鸭。还有的幼儿想到了给小鸡小鸭的房子装上锁子,这样“凶手”就进不去了。最后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每天离园前把小鸡小鸭赶到房子里并锁好门是最可行的。
分析与反思
这是一个典型的由突发事件引发的生发课程。小鸡小鸭的失踪引发了幼儿一连串的探索活动,这一系列活动可谓层层递进,丝丝入扣。由此凸显出来的教育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幼儿在寻找“凶手”的过程中,学会了观察、分析和推理,学会了客观地面对并解决问题。那么,怎样的突发事件才适合生发课程呢?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1.幼儿感兴趣的事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判断突发事件是否适宜引发生发课程,首先要看幼儿对这一事件是否充满兴趣。案例中,小鸡小鸭是幼儿特别喜欢的动物,它们的突然失踪牵动着幼儿的心,使幼儿急切地想知道“小鸡小鸭到底去哪里了”“谁会抓走小鸡小鸭”“‘凶手’为什么会抓走小鸡小鸭”等一系列问题。正因为事件激发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后续课程生发才能层层推进。
2.贴近幼儿已有经验的事件
幼儿年龄尚小,他们探索世界的落脚点就是周围事物。在突发事件中,教师除了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点之外,还要关注针对这一事件的探索是否能够与幼儿的已有经验相结合。案例中的小鸡、小鸭、猫,都是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小动物。而黄鼠狼,幼儿虽然不太了解,但它的生存环境是幼儿所熟悉的,是幼儿周边可能会出现的小动物,这些能够让幼儿很快地链接已有经验,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探究。
3.能促进幼儿进一步发展的事件
课程开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其教育价值,帮助幼儿获得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发展。因此,突发事件是否可以生发课程,还要判断其是否具有进一步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案例中,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黄鼠狼和猫的外形特征,获得了新的经验,还使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提升。不仅如此,他们的情感也获得了发展,学会了控制情绪,面对小鸡小鸭被伤害的事实虽然很伤心,但还是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客观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找到保护小鸡小鸭的方法。
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一个敏锐的教育者,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挖掘突发事件中的教育价值,科学地开展生发课程,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牛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