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个性

作者: 张馨心 卢燕琴 梁瑞雪

跨跳作为幼儿户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发展幼儿下肢爆发力与弹跳力,又能锻炼幼儿身体的灵活性与协调性。为使大班幼儿更好地掌握跨跳的基本动作,增强腿部肌肉力量,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有效指导的同时,设计和组织幼儿感兴趣且能主动参与练习的户外活动十分必要。为此,教师通过观察幼儿自主游戏,带领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下,开展个性化的跨跳活动。

一、案例描述

场景一:

在建构活动室,大家玩得不亦乐乎。教师坐在嘟嘟等幼儿的身边观察他们的自主游戏,发现他们用小巧的半圆形积木作为标记,在比赛“看谁跳得远”。教师立刻将活动过程拍成视频记录下来。

刚开始,他们摆放了三块积木,彤彤第一个尝试,轻松跳过两块后回到起点,再次尝试时,跳过了三块。嘟嘟也想一次跳过三块,但没有成功,只跳过了两块。小初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些不自信,所以一次只跳过一块。

回到班级后,教师播放了刚才游戏时的视频给大家看,并提问道:“这个动作我们之前也练习过,想一想它叫什么名字?”嘟嘟小声说:“跨跳。”“对!我们在之前的游戏中练习过,现在来复习一下吧!”说完,教师强调了跨跳的动作规范和注意事项,并为幼儿做了正确姿势的示范。

分析:

跨跳对幼儿的弹跳速度、力量、爆发力、身体协调性等有一定要求,这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是很有挑战性的。想要幼儿跳得更远,教师除了对幼儿的动作给予指导外,也要引导幼儿加强练习。

场景二:

到了下午户外自主游戏时间,之前在建构活动室利用积木练习跨跳的幼儿又凑到了一起,好像在商量着什么,教师决定走过去一探究竟。嘟嘟表示想进行一场跨跳比赛,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测算距离。教师便提示他们可以利用器材架上的瑜伽砖,他们高兴地拿了几块,准备布置场地。

嘟嘟以瑜伽砖为标尺,连续摆了两块,站在瑜伽砖旁开始跳远,落在了第二块瑜伽砖旁。紧接着彤彤也开始尝试,落地的距离超过了第二块瑜伽砖。寇寇连忙说:“这可怎么办?瑜伽砖不够了。”幼儿一起讨论之后,决定再加三块瑜伽砖,看谁跳得最远。这场有趣的比赛吸引了周围的幼儿,他们纷纷参与其中。师幼共同商讨了比赛规则,一人三次机会,选最远的距离作为最终成绩记录下来。最后彤彤获得了最远的记录,教师请彤彤为大家示范动作,帮助其他幼儿掌握跨跳的基本动作要领。

分析:

幼儿是自主游戏活动的主体,幼儿的创造在自主游戏中随时都在发生。教师要善于观察,找准幼儿的兴趣点,及时捕捉自主游戏活动中的教育契机,给予幼儿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根据幼儿的真实需要加以支持引导,在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的同时,锻炼其体魄,培养其规则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形成。

二、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支持策略

1.关注幼儿的兴趣点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关注到幼儿的兴趣点,教师就需要提高自身对幼儿行为的观察能力。在平时的自主游戏中,教师应及时记录幼儿的创意游戏,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现阶段发展特点生发体育活动。案例中,教师记录了幼儿利用积木进行游戏的过程,经过讨论后将建构游戏和体育活动融合,活动场地由室内延伸到户外,设计形成了幼儿感兴趣的、充满个性的户外体育活动,在玩乐中促进幼儿大脑的开发、动作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

2.营造积极的活动氛围

户外体育活动以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为主要目标。例如在场景二的户外体育活动中,部分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举行了“跨跳比赛”,营造了活跃的气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幼儿加入,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学习技能的兴趣,使幼儿的运动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

3.教师要因势利导

教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和引领者,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做到因势利导。例如在“跨跳比赛”中,教师循循善诱,当幼儿遇到困难时,启发幼儿的思维,在体育活动生发的关键环节对幼儿作出引导,渗透规则意识、动作技能、学习品质的培养。

综上所述,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要洞察幼儿的兴趣点,通过营造积极的活动氛围,精心设疑,启发引导,鼓励幼儿实行促动式的交流学习。此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要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因此,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己,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开展富有个性的户外体育活动,让每位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提高运动能力,体验到户外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

(责任编辑:李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