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观察复盘中看懂游戏
作者: 李俊丽一、利用视频技术,观察记录儿童游戏行为
观察是看懂儿童游戏的起点。本着课程实施简化,不增加教师文案的原则,我们鼓励教师在儿童游戏时以手机拍摄视频的方式记录游戏行为。单次视频记录时长一般为5分钟左右,每次游戏至少拍摄5个视频,持续记录被观察对象在游戏中的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在不干扰儿童游戏且持续关注儿童游戏的情况下,通过这样的观察记录让教师“看见”儿童,看到儿童游戏的精彩,为下一步分析解读儿童游戏积累素材。
二、复盘视频记录,分析解读儿童游戏行为
从2021年4月开始,幼儿园以教研为抓手,围绕“从游戏中看到学习了吗”复盘儿童游戏,开展“从游戏中发现儿童的学习”系列教研活动。全体教师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目标及目标下儿童典型行为表现,共同解读儿童的游戏行为,在游戏中发现儿童的学习。
如,复盘积木游戏“不同的滑道探索”时,教师看到儿童使用不同粗细的圆柱体、球、八面万能积木等材料一遍遍进行探索的行为时,会对接《指南》科学领域目标“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中5—6岁儿童的典型表现——“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即儿童获得了有关物体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换关系的感性经验。又如,在通过“滑道”打倒“怪兽”(多米诺)游戏中,教师看到儿童商量规则并轮流打“怪兽”的行为,会对接《指南》社会领域目标“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中5—6岁儿童的典型表现——“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以及“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等。

在多次复盘儿童游戏,对照《指南》分析解读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们看懂了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的身体、情感、社会性等多领域发展,知道了游戏是儿童最好的学习方式。
三、精准解析记录,有效支持儿童游戏行为
目前,每个教师都积累了大量的游戏视频,并按主题、幼儿、区域等多维度进行了分类整理。定期复盘儿童游戏已经成为教师的工作常态,在一遍遍复盘中,教师看到了每个儿童不同的兴趣需要和经验水平,看到了每个儿童学习成长的轨迹,也看到了不同材料引发儿童不同的探索方式,从而更加了解儿童,更能有针对性地拓展提升儿童的游戏经验。
以小班的沙水游戏“多样的小桥”为例,教师通过复盘第二次的游戏视频,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是用水管、积木等材料尝试在水渠上搭“桥”,但由于材料的限制,一直没能搭建成功。于是,在第三次游戏前,教师在沙水区投放了长短不一的木板,支持幼儿对“桥”的探索。在丰富材料的支持下,一架人和车辆都能通过的“桥”终于搭好了。在对后面几次游戏的认真观察和复盘中,教师看到幼儿一直在重复搭建平板桥,发现幼儿对“桥”的认知很单一。于是,教师带领幼儿走进了幼儿园附近的寿圣公园,实地观察公园里各种各样造型的桥,并从网上找到很多图片请幼儿欣赏,拓展幼儿关于“桥”的经验。在随后的游戏中,幼儿开始探索搭建拱形桥、黄河大桥等造型不一的各种桥梁。
通过持续地观察、记录、复盘、分析、解读并支持儿童的游戏行为,教师看懂了儿童的游戏,知道了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更坚定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与实践,从而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助推儿童在游戏中学习与发展。
(责任编辑:牛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