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旁骛唯爱数学

作者: 刘芮阳

心无旁骛唯爱数学0

2024年在充实繁忙中如约而至,我依然会熟练地登录英才计划官网,习惯性地浏览每一篇成长日志、每一条导师的意见建议。导师的谆谆教诲不绝于耳,我的点滴成长历历在目。

日就月将坚定自信心憧憬英才计划

我对数学的痴迷是从小时候填数独、玩魔方、创作立体画开始的,喜欢把数学与生活趣事关联在一起,做连环画、编故事、演绎音乐剧,自信满满。遇到困难时,就去维基百科或谷歌搜寻答案,慢慢地养成了用英文检索、整合资源,并自我提升的自主学习习惯。

我主动与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团队,尝试学习数学建模及相关知识,坚定地踏上了科学研究的漫漫求索路,先后获得丘成桐中学生科学奖、信息学竞赛及数学建模竞赛等奖项。

在求学过程中,我期待能早日加入一个展示中学生才华的平台——能够把更多基础知识扎实、具备创新潜质、品学兼优的中学生聚在一起,在科学家的指导下,参与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验实践,激发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022年底,梦想照进现实。经过层层选拔,我成为了中学生英才计划复旦大学数学学科培养学生中的一员。英才计划为中学生提供了珍贵的学习机会,让中学生有机会走进一流大学,直接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了解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动态,并走入实验室,亲身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

勤奋探索坚持好奇心践行英才计划

田刚院士在英才计划数学学科线上会议中强调,基础科学重在探索人类认知边界,而数学则是人类探索认知边界过程中最基础的学科,可以说数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有独一无二的作用。

在冬令营,我专注于探寻解答数学建模问题的方法,作为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在1天内完成3种情况的证明、建模和计算,代表小组向专家组作汇报展示,获评优秀营员。

我的导师是复旦大学数学学院的陆帅教授,他既是带领我开展科学研究的指导者,也是我学术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在与导师见面前,我详细了解了与专业相关的资料,认真阅读了导师的著作和代表性成果。强烈的好奇心引导我及时关注到数学物理反问题方面的研究,我惊奇地发现,这些内容竟然与我一直专注的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研究方向不谋而合。于是,我暗下决心要在英才计划课题中尝试运用反问题研究方法。

2023年,我周围的同学和朋友纷纷遭遇了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水痘等传染性病毒的袭击。病毒无声无息地在人群中散布,让人捉摸不透,一旦迹象初显便急速传播。我迫切希望能在导师的指导下探索早期识别发现传染病、防止扩散蔓延的科学方法。当我查阅到陆教授团队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奖的科研项目为“新冠疫情数学建模、反演和预测”,并受到鄂维南院士关于AIforScience论述的启发,通过与陆教授多次沟通交流,我将研究报告的主题确定为传染病传播的模拟预测问题,使用PINN神经网络结合经典传染病模型进行更准确、更广泛的预测。

第一次在陆教授办公室面对面的交谈,我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并虚心向他求教,加上之后数次线下线上的沟通交流,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英才计划导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方向,给予学术上的指导和支持,定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并及时提供反馈和建议,确保学生能顺利开展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

历经阶段性成果汇报、中期评估、省级评议、全国初评、学科终评等考核环节的层层磨砺,在英才计划为学生提供的全方位培养和支持下,在导师的倾心教授和榜样力量的感召下,我对数学的无限遐想和深厚热爱更加执着,英才计划的实践再次夯实了我坚毅不拔、锐意创新、高效协作的品质。

勇毅前行坚守爱国心感恩英才计划

在1年的英才计划培养中,我坚持参加一流大学和科协举办的学术讨论和报告、参与科学研究实践、全国优秀学生交流活动,认真完成各阶段、各环节的成长日志、中期报告和课题论文。在与科学家面对面的交流中,深刻感受到他们在科研工作中严谨的治学风格和低调谦和的品质;在参与活动期间,和优秀的同伴互相鼓励、团结协作,共同解决在学习和科研上遇到的难题。尤为重要的是,从最初的憧憬期盼到英才计划项目实施完成,我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思维模式与方法,为未来的学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认为,科学研究不仅仅是为了探索未知,更是对人类知识的传承和创新。2024年初,当我收到世界顶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我再一次深刻认识到英才计划项目对于我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感恩英才计划培养了我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励我始终如一胸怀祖国,勇毅前行,继续求学深造,从事科学研究。

马克思说,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作为英才计划优秀学生,我会坚守爱国情怀,心无旁骛,探索科学真理,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始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