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单元作文整体教学设计

作者: 姚嘉宇

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单元作文整体教学设计0

【教材分析】

一、教学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1]语言运用是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之一。写作时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2]

通过分析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发现,初一语文课文安排了许多写人记事记叙类文章。在写人记事记叙类作文中,细节描写尤为重要。小学阶段的习作主要以观察积累素材、学会分段表述为主,对学生写作内容缺乏具体的目标指引。而初中阶段的写作目标要求更高,如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安排先后、详略等。小升初阶段写作要求高,难度较大。因此对初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学情分析

细节描写是小学语文习作转向初中语文写作的一大难点。经过小学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往往在写作过程中有结构意识,能够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展开叙述。但是许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对人物的刻画不够生动、事情的讲述不够具体。这正是因为学生没有有效地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只有在初一就开始进行专门的记叙类作文细节描写训练,迅速适应初中语文写作,才能为之后的专题写作和写作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三、单元意识

单元教学是实现教学整合的一个突破口,能把零碎的知识系统地有机组合,优化配比。单元教学的设计立足于整体教学观,从单元大目标出发,制定教学方案,协调处理人文精神和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各种课型之间的关系,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统筹全局。单元教学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将碎片化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人文素养有机整合,创设出贯穿整个单元的语言学习情境、任务、活动,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知识建构环境中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在教学周期上,教师要以“单元”为统领,根据单元学习的内容和目标,灵活调节教学内容,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学生充分利用学习内容进行高效学习。

相较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第三单元的故事和背景离学生真实的生活要近一些。第三单元的导语指出: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出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其实,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本单元的学习注重熟读精思,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还要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3]此单元将视角回归生活,通过阅读“小人物”的故事来理解社会、感悟人性。此单元的文章在叙事时注重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精神。在教学此单元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研读精彩的细节描写,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诉诸笔尖;同时思考人物言行等外部表现下隐藏的心理动机,以此揣摩其情感,感悟其精神。

大单元教学需要将单元目标任务贯穿于学习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单元写作可以分为写作指导和写作实践两部分。通过开展细节描写方法指导课,指导学生写作,再通过专项课堂写作实践课、互评互改有效“三步曲”对作文进行修改,最后在优秀作品综合展示课进行展示,明确细节描写在实际作文写作中的作用。此单元的写作主题是抓住细节。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刻画,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真实。真实的细节是对生活细致观察的结果,二、典型。细节贵在精而不在多,要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来写。三、生动。细节描写用语要生动、简洁,让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4]由此可见,此单元“抓住细节”这一写作目标重点要注重选择“真实”“典型”“生动”的细节。在进行写作指导时,可以对之前学习的课文进行细节解读,关键在于明确哪些细节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留心观察的地方。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在选择一件事进行叙述时,往往没有把典型的细节展现出来。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事件中选择典型的细节,通过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在写作教学中创设情境,设置活动和任务,让学生逐步掌握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方法。

为了落实此单元写作目标,可以将写作任务融合在不同课型的写作课中,设置以下具体任务:

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单元作文整体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学习文章的行文思路,明确行文脉络。

2.在真实、典型的事件中把握细节,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3.学以致用,从小人物身上,发掘人性闪光点,以德树人,传播正能量。

【教学重点】

选择典型的素材,在情境中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小人物,使得作文真实生动。

【教学难点】

运用细节描写,选择典型的素材和组织生动的语言刻画“小人物”。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启发式、合作探究式和情景演绎式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畅谈“小人物”1.你心中的“小人物”。

教师发给同学们便利贴,在便利贴上写出自己心中的“小人物”以及用三个词语概括他。

(预设同学们会从“小人物”的职业、精神品质等方面提炼词语。比如环卫工人、农民、建筑工人等普通的劳动者;从精神品质上提炼出“真诚”“善良”“勤劳”“务实”“普通”等词语。)

2.“小人物”一词的解释。

(1)《现代汉语词典》:在社会中没有地位,不出名,没有影响力的人。

(2)《中文字典》:地位不高,没有名望的普通人。

3.学习目标:

寻找日常生活中“最可爱的人”,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典型人物,彰显时代精神,写一篇人物文章,不少于600字。

活动二:聚焦“小人物”

1.人物构建,画思维导图。

检查课前任务单:根据表格内容围绕课文中“小人物”的事件、形象和文章情感完成表格,并且画出思维导图,明确作文框架。

学习任务单一:人物构建

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单元作文整体教学设计2

2.照片里的故事——寻找“最可爱的人”。

“照片里的故事”,请同学们拍一张以人物为中心的照片,从具体真实的场景中挖掘小人物的可爱之处。

(1)回顾课文插图。

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插图,请同学们选择熟悉的课文插图,明确方法:从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细节这三个方面分析语言。

(通过课文中的例子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表达文章情感的作用。比如课文插图中,《阿长与<山海经>》的插图是长妈妈送给我《山海经》的画面,可以感受到长妈妈对我的关心爱护以及我对长妈妈的空前的敬意,表达对长妈妈的敬佩之情。从《台阶》课文插图中,父亲的整体形象尤其是对父亲的脚这一外貌描写,体现出一位勤劳、务实、朴素的农民形象,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心疼与赞美。)

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单元作文整体教学设计3

图一:《阿长与<山海经>》课文插图。

典型人物:阿长(长妈妈)——保姆。

典型事件:送我《山海经》。

典型细节:穿着(新的蓝布衫)、眼神(关切、欢喜)。

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图二:《台阶》课文插图。

典型人物:父亲(农民)。

典型事件中的典型细节:父亲坐在台阶上。(外貌特点)

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

父亲要了个板刷沙啦沙啦地刷。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

(2)最难忘的照片。

分享令你印象最深刻、最让你触动的一张照片。通过对照片进行分类,概括出同学们眼中的“最可爱的人”的共同之处。

照片整理,选择典型人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比较突出的优秀精神品质的小人物。比如环卫工人、快递员、消防员、边防战士、一线防疫工作人员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小人物,挖掘他们身上“最可爱”的点。

典型情境中的典型细节:选取典型情境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事件中的典型细节进行描写。比如恶劣的气候环境之中的坚守、危险情况下的挺身而出、不求回报的默默奉献等平凡小人物的典型事件,对他们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展开描写。

活动三:品读语言,学习描写方法

1.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选择典型的外貌特征,突出人物性格。

外貌描写:抓住真实的、典型的、能够反映人物性格的身体部位,如眼睛、皱纹、头发、手、脚等。神态描写往往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心情的;神色描写,往往是通过对眼神、脸色的描写。课文中的例子:比如《台阶》父亲“脚”的描写,《老王》眼睛、皮肤的描写等。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中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从《老王》的眼睛和外形描写能够感受到一位瘦弱的老王,从“面色死灰”的神态描写看出老王的身体状态糟糕,体会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并且与后文给“我”送鸡蛋、香油做铺垫,表达对老王的心疼、感激、愧疚之情)

2.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在典型事件中,选择真实、典型的语言与动作,真实地塑造人物,表达情感。

有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检测不到,大家非常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

(危险处境中一句“我不能走。”表现了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质。)

闻先生大无畏的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淋漓尽致,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危险处境中简短有力的语言,勇敢抨击特务,体现了勇往直前、敢于抗争、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他哑着嗓子问:“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他只说:“我不吃。”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临终前送鸡蛋香油典型事件中的语言描写突出了老王善良仁义、知恩图报的优秀品质。)

典型的细节描写往往是反复发生的高度概括一定社会关系的事件中、具有矛盾冲突性的事件中一个瞬间、片段。其中语言、动作往往能够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

活动四:片段写作——照片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