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勾连生活、以活动为中心的寓言故事整本书阅读教学初探
作者: 周天杭
【文本概述】
《中国古代寓言》收录了我国古代流传已久的各种寓言故事共95篇,适合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这些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语言生动,结局出人意料,非常吸引人。故事还附有“出处”“寓意”两个版块,帮助学生结合生活来理解寓言。
【教学思路】
1.读懂故事,感受内容
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是寓言的文体特征,怪诞离奇的故事情节,形象鲜明的人物,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穿插运用,让寓言的可读性很强,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读懂每篇故事,体会寓言之趣,是激励其持续阅读的关键。
2.演述故事,领悟寓意
寓言故事的寓意都藏在故事里,三年级的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领悟寓意并不容易。引导学生领悟寓意,可采用“角色朗读、情境表演、复述故事”等形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阅读方法,领悟寓意,深入阅读。
3.勾连生活,深化寓意
通过上述2个环节,完成了寓言教学的文本解读,而作为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引导学生更多元、更深入理解寓意,在较为复杂的情境下判断、评价及建构新的意义,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与生活相勾连。可将寓言故事反映的生活场景还原出来,运用对比判断、背景拓展等方法,引导学生从中悟出生活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的兴趣,制定阅读计划。
2.通过学习《拔苗助长》,初步学习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关注学生阅读进度与效果,培养按照计划阅读的良好习惯。
4.读懂故事,根据理解为故事中关键人物绘制插图;品悟道理,并能为故事写一句话读后感。
5.乐于分享《中国古代寓言》中的故事,从中获得生活的启示。
6.运用读过的寓言故事劝诫他人,并尝试创编寓言故事。
读前指导课
【课时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的兴趣,制定阅读计划。
2.通过学习《拔苗助长》,初步学习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用预测、联结的策略阅读寓言故事,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的兴趣,制定阅读计划。
2.感受寓言“小故事大道理”的文体特征,学习按照“了解故事——明白道理——联系实际”的步骤读懂故事,领悟道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同文比较,激发兴趣
1.我们之前也学过很多寓言故事,你还记得哪些?我们来猜猜!
出示:坐井观天、井底之蛙、刻舟求剑、守株待兔。
这个学期,我们学的第一篇寓言故事就是《守株待兔》。
2.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守株待兔》这篇小古文,为了读懂小古文,我们可花了不少功夫。看,这有篇现代文的《守株待兔》,写得也很精彩。你发现了什么?围绕“相同”与“不同”之处展开讨论。学生反馈。
3.这篇现代文的《守株待兔》出自于《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上还有很多这样的寓言故事,写得很有趣也很精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吧。
二、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寓言》
1.读封面。
引导:我们读过的《守株待兔》就选自《中国古代寓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本书,请看封面,你从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预设(1):这本书的主编是方洲树人;此书是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
教师点拨:《中国古代寓言》收录了我国古代流传已久的各种寓言故事共95篇。
预设(2):我看到封面画着一个人骑着毛驴在跟一头狼对话,我猜想它们之间一定发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教师点拨:看图猜故事是个好方法。
预设(3):我还看到下面的推荐语,读了这本书应该能让我们快速掌握阅读方法,全面提升写作能力吧。
小结:此书的封面能传递很多信息,作者、译者、推荐语,封面内容,都是经过编者深思熟虑、反复考量的,读整本书,我们首先可以关注这些。此外,读整本书时,看出版社,也是会读书的表现之一。
2.读目录。
(1)引导:同学们,读整本的书想要快速了解书中的内容,先读目录是个不错的办法。这些寓言故事题材广泛,形式活泼,读起来轻松有趣。请翻开《中国古代寓言》的目录页,快速浏览一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圈画:庖丁解牛、纪昌学射、扁鹊治病,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看了这些寓言故事的题目多是主人公加事件,通过题目就能大概猜到里面可能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学们,请说说你对书中哪些题目感兴趣?能猜猜故事内容吗?或者对哪些题目有疑惑,也可以打上“★”,说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自由找题目,边读猜预测。
(4)全班交流阅读时的猜想。
预设:
学生①:当我看到“造父教驾驭”,我想猜这个故事是造父教人驾车的技巧吧。
学生②:当我看到“猴子救月”时,我想起了“猴子捞月”这个故事,我在想这两个故事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学生③:当我读到“哑鹅先死”时,我想这个故事是不是说不会叫的鹅就会饿死。
(5)课件圈画:狮猫斗鼠、鹬蚌相争、老马识途,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还发现有不少故事是以动物为主的,我想这些故事一定很有趣。
小结:读目录,我们大致了解了寓言故事的题目大多是由主人公加事件展开的,这样有助于读者预测后面的故事情节,很多故事是以动物为主角的,这便于我们挑选自己所喜欢的故事进行阅读,安排好阅读进度。
3.赏析精彩片段
出示《瞎子识日》片段及图片,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之趣。
出示《夜狸偷鸡》片段,看完这个片段,你可以给它取个题目吗?例:“郁离子捉鸡记”,体会寓言之理。
三、品读《拔苗助长》,学习读寓言之法
1.读内容,找不同。
(1)谈话:《拔苗助长》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今天我们来读读《中国古代寓言》中的《拔苗助长》,这篇故事情节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一边读,一边把与你之前读的不同的情节画下来。
(2)学生自由读故事,边读边画。
(3)学生概括本篇故事的主要内容。
(4)学生说说与之前读的故事的不同之处。
预设:
学生①:主人公不同,这篇故事讲的是一对父子。
学生②:这篇故事里父亲的拔苗是为了不让儿子那么辛苦,不是投机取巧。
小结:一篇故事会有不同的版本,用心读才能读懂故事的内容。
2.悟道理,巧思辨。
(1)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指名说。
总结:他的行为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内在规律,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遵循规律。
(2)引导:这篇《拔苗助长》中的主人公宋贾就是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这篇故事中的拔苗人与我们之前读的故事不同,拔苗人的形象更为丰富。对于拔苗人,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来听听。
预设:
学生①:我认为不能全怪宋贾,他是不想自己的儿子那么辛苦才好心办坏事的可以原谅。
学生②:我认为宋贾从小在城里做生意,肯定习惯了投机取巧,才会不顾后果只想追求结果就拔苗助长,不是无心的。
(3)你怎么看待拔苗人宋贾的行为呢?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阅读任务卡上。
(4)学生汇报。

出示书页总结的寓意:宋贾是位急于求成、好心办坏事的典型人物。之所以会办坏事,是因为他的行为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内在规律,只有正确认识事物,遵循规律,好心才能办成好事。
(5)了解编排结构。
出示:《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每一篇故事都编排了故事出处和寓意,有助于我们理解故事的寓意,有些故事后设计了“了解故事——明白道理——联系实际”等版块帮助同学理解。
3.联系生活。
引导:故事中的宋贾,会让你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
预设:
(1)让我想起了,妈妈从小就开始给我报各种补习班,一天到晚到处上课,强调“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2)为了让蛹里的蝴蝶早点羽化,提前把蛹剪开,结果蝴蝶死了。
4.小结: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我们读寓言故事,需要通过“了解故事内容——明白道理——联系实际”这些方法,去感受寓言之趣,体会寓言之“义”,学以致用,在生活中运用。
四、制订阅读计划
1.同学们,《中国古代寓言》这本故事书,你打算每天读几篇,多久读完呢?
2.学生自由讨论。
3.出示阅读计划单,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注:星级标准(完成几项,就打几颗“☆”):
☆读懂文章主要内容,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义。
☆明白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能运用。
4.自己制订《中国古代寓言》阅读计划。
5.总结:亲爱的同学们,读书贵坚持,按照计划开始你的阅读之旅吧,我们下周交流。
读中推进课
【课时目标】
1.检测学生阅读进度。
2.关注学生阅读效果,解决阅读疑难。
3.通过分析比较,读懂故事;品悟道理,并能为故事写一句话读后感。
【教学重点】
读懂《哑鹅先死》,学会多角度的品析故事人物,品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检查阅读进度,检测阅读效果
1.谈话:同学们,咱们阅读《中国古代寓言》已经10天了,你是怎样安排自己的阅读计划呢?是否按计划完成了呢?
2.学生汇报,依据汇报结果反馈。
3.在读的过程中,你发读到了哪些有趣的内容或有疑惑的内容来跟同学们分享。
4.检测学生阅读进度,闯关答题。
二、“我会选”
1.任公子准备了什么饵料吊大鱼?()
A.30只羊B.60只鸡C.50头牛
2.泰豆氏教造父驾车,首先教的是()
A.观察泰豆氏的驾车姿势B.观察泰豆氏的走路姿势C.观察马
3.庖丁在现在指的是()
A.教师B.司机C.厨师
三、“我会判断”
1.《凤凰与猫头鹰》中庄子把猫头鹰比作梁惠王。()
2.《喜欢炫耀的猴子》中的猴子是吴王养的。()
3.纪昌是用织布梭练习不眨眼的功夫。()
4.庖丁的刀用了近20年仍锋利如初。()
5.庄子断炊后,向监河候家借米。()
四、看图猜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