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学习支架在写作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
作者: 肖婷
在写作范式的不断转型下,出现了一种新兴的写作要求,即任务情境写作。任务情境写作中有一个要素,即写作学习支架,即教师为学生写作提供帮助所搭设的支架。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能面临三大难题,一是不会写;二是没得写;三是不想写。[1]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解决的主要就是学生的这三大难题。不会写,是因为学生缺乏写作的经验,不知道如何下笔;没得写,是因为学生缺少生活经验,没有写作素材;而不想写,是因为学生对于写作没有兴趣。要解决学生的写作难题,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搭设写作学习支架。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相交叠的区域为“最近发展区”,写作学习支架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顺利越过“最近发展区”,获得进一步的发展。[2]通过写作学习支架的搭设,能够帮助学生改善不会写、没得写和不想写这三大难题。
本文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学习任务“议论要有针对性”为例,探究写作学习支架在写作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在教学设计之前,先探究学生的学情。其一,学生的语文经验: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接触过议论文,大致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以及一些简单的论证方法;但学生对于如何从现实问题中提出论点以及如何在写作中使用论证方法还处于一个不了解的状态,需要加以引导。其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身边有很多关于学习话题的事件,但是学生较少关注且了解不深,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议论具有现实针对性。
除此之外,依据“议论要有针对性”单元学习任务的相关教学要求,笔者归纳出学习“议论要有针对性”要掌握的两个核心写作知识:一是议论要有现实针对性,从具体问题中得出普遍的结论;二是议论要有读者意识,根据读者的情况选择内容,调整表达方式。
一、创设任务情境:搭设问题支架,激发写作兴趣
在写作教学中,问题支架可以引导学生一步步答疑解惑,从而逐步确定要选择的写作方向和内容。[3]笔者在导入环节,搭设简单的问题支架,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进而设置情境任务。
1.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设计意图:出示任务情境之前,先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校为了让初中部新生更好地融入新的学习之中,拟在公众号中推出“学习经验分享”的专题,作为刚刚初中毕业的高一年级学生,有什么经验可以和学弟学妹们分享吗?请你针对学习上的问题,写一写你的学习经验。我们将在全班推选出几篇优秀的文章至学校公众号,如果被公众号选中,你的文章将得以发表并可获得学校送出的学习资料一份。
【设计意图:出示任务情境,通过“学习经验分享”任务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选材:掌握程序支架,明确写作思路
程序支架主要是教师搭设的……它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是学生围绕既定的写作任务开展各种写作活动的行动指南。[4]议论文是高中学生写作学习的重点,其中论点的确立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常常因为把握不住、确定不了一个好的论点而难以完成整篇议论文的写作。因此,需要教师搭设写作学习支架,降低立论难度,以此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提高写作积极性,完成写作任务。笔者在教学“议论要有针对性”时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请同学们谈一谈当代中学生在学习中普遍会遇到哪些学习困难?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使议论具有现实针对性。】
2.出示例文《劝学》《师说》,请同学们阅读两篇文章,填写下表。

总结:他们都是针对现实中的某个问题,提出了具有现实针对性的观点。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文《劝学》和《师说》,把课文当作例文,从例文中发现议论要有现实针对性,总结出核心写作知识1。】
3.学生选择当代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个或几个困难,也可以自己补充其他的学习困难,并针对现实问题,提出一个观点。

【设计意图:提供图表支架,帮助学生完成选材。】
4.出示一份修改小妙招,让学生修改自己的观点。
妙招1:观点是针对现实中的学习困难提出的。
妙招2:提出的观点是主观的。
妙招3:观点明确,具有普遍意义。
【设计意图:充分运用评价量表,通过评价量表帮助学生修改自己的论点,使论点更具有现实针对性且更加合理。】
5.学生确定自己要论述的观点,完成选材。
笔者先以问题导入,让学生思考选材的方向,此时,笔者提供《劝学》和《师说》的例子,搭设写作学习支架,帮助学生选材。最后,笔者提供选材表格,让学生确立自己的论点,这里,笔者设计了一条选材思路,学生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确定选材内容。
三、构思:设计策略支架,获取写作方法
策略支架是指导学生“怎么做”的有效手段,策略支架往往要搭建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是为解决困难而来的。[5]构思是写作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对如何构思一篇议论文抓耳挠腮,在这里,一般会用到范例支架,将“范文”转化为对学生的构思能进行针对性支持的“支架”的过程。转化的要领是,根据文章的体式特点,提取关键的结构要素,形成能对范文进行解构的框架,并以此作为学生学习构思的基本支架。[6]
1.出示例文《劝学》《师说》,填写下表。

教师提问:如果荀子和韩愈是写给当权者的话,他们会写什么内容?
明确:如果荀子和韩愈是写给当权者的话,选择的内容可能是当权者应该如何制定政策的来改善当时的社会问题。
总结:作者是根据读者选择了相应的论述内容。
【设计意图:提供例文支架,从例文中获取议论文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构思议论文写作。】
2.学生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针对特定的读者,选择写作内容,填写表格。

提示:“怎么办”这部分的内容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虑,例如:《劝学》篇中讲到学习要一步步积累还要专心、静心。
【设计意图:提供表格支架,学生依据表格完成构思。】
笔者利用学生所学《劝学》和《师说》篇目,通过梳理《劝学》和《师说》的构思方式,进而引导学生构思自己的文章,在这里,教学设计中同样提供了表格支架,学生可以根据观点、为什么和怎么办三个支点来构思文章。[7]
四、起草:提供概念支架,增强议论说服力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概念支架,便是将某一概念的学习设计为某次议论文写作学习的工具。[8]简单说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写作知识,并让学生学会将写作知识运用到写作当中,以此丰富自己的写作。本教学设计在学生起草环节中补充了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如多种论证方法: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等。通过归纳例文《劝学》和《师说》中的论证方法,激活学生的语文经验,唤起学生的论证知识。
1.出示例文《劝学》《师说》,填写下表。

2.归纳:《劝学》是写给士与民的,有知识分子,也有农民,所以荀子选择了主要选择了比喻论证的方式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这个道理,不仅如此,还选用“士民”生活上的物质来做比喻,如:车轮、蚯蚓、马等。比喻论证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师说》是写给士大夫的,所以较少运用比喻的论证方法,主要是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总结:根据读者的情况选择内容、调整表达方式。
【设计意图:提供例文支架,补充论证方法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合理运用论证方法。】
3.教师出示起草要求,学生起草“为什么”部分的一个段落。
要求:
①观点明确,具有现实针对性。
②有读者意识,能够依据读者确定写作内容。
③运用一种或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设计意图:出示起草要求,学生根据起草要求完成写作,起草要求对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4.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教师请其他同学评价,学生之间互评。
【设计意图: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笔者通过两篇例文搭设的支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也大致了解了论证方法的使用策略,学生可以将从例文中学到的概念运用到议论文写作当中,使自己的议论更有说服力。本教学设计提供的概念支架,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在自己的议论文写作中合理运用论证方法,结合前面完成的构思图表,学生能够更顺利地完成起草任务。
五、修改及评价:运用元认知支架,评价议论文写作
元认知支架是学生监控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的工具,教师充分运用元认知支架,可以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思维和活动方式,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专业的评分规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主导的学习,从而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和表现的改善。[9]
1.教师出示修改小妙招,并为学生讲解每条修改小妙招。
修改小妙招:
妙招1:观点新颖,具有现实针对性。
妙招2:有读者意识,根据读者情况选择内容、调整表达方式。
妙招3:合理运用一种或多种论证方法,使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修改小妙招,修改自己的段落写作。
【设计意图:提供修改小妙招,提供评价支架,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自我修改,不断完善写作。】
3.教师出示评价量表,学生根据评价量表进行评价。

4.小组成员之间根据评价量表选出修改后的小组最佳写作,并在班级上展示,教师将小组最佳习作推荐至学校公众号待选。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评价量表评价小组成员的写作,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且进一步修改并完善自己的写作。】
“议论要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中,笔者搭设了“修改小妙招”和“评价量表”等学习支架,本教学设计充分运用评价量表来帮助学生监控和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发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让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改进自己、发展自己,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六、运用写作学习支架时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支架类型不够丰富
虽然上述写作学习支架的分类作为一种学术上或者认知上的分类是可以自圆其说的。但支架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其类型还可以有很多种,如情境支架、活动支架、演示支架等。在实际应用中,情况也比较复杂。有时候,一种支架并不一定就能够解决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灵活地开发并将各种写作支架进行组合式应用。[10]在本教学设计中,学习支架的类型不够丰富,没有采用多种形式的写作学习支架,大部分采用的是图表支架,类型单一,缺乏生动性,学生反复填写表格,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学习疲倦,影响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