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出发是坚定的人生姿态 纵观历史,每项成果无不伴随着全新大胆的尝试;身处当今,形势也要求我们一次次启程出发;放眼未来,我们更要不停脚步,继承和发扬“出发”之精神。只有出发了,才谈得上成败。出发是坚定的人生姿态。何为出发?出发
思域 | 专业课教师如何实现隐性育人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以来,教育界就如何坚持育人导向、统筹育人资源、整合育人力量、构建育人机制进行了不少的理论探索和具体实践。但在普通本科院校,为数众多的专业课教师并没有真正把自身看作“
思域 | 高考语言运用命题统整讲评教学内容的确定及教学支架构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加强课程实施的整合,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1]
思域 | 共生理论视域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是教育教学理论中的基本问题,也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对这一理论问题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所秉持的育人理念,同时也将深度影响其教育实践的效果。较长时间以来,在“惟知识论
文境 | 在四重比较中赏开故都的秋味 王荣生教授主张散文教学要往“作者的独特经验里走”[1]。运用比较思维是走近作者、品出“独特”的重要方法。在赏析《故都的秋》时,将故都与南国进行比较,更晓故都生活的悠闲沧桑,将郁达夫与常人赏秋选景进行比
教法 | 初中语文整本书人物形象鉴赏教学设计 老舍的《骆驼祥子》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学会如何对此著作进行整本书阅读尤为重要。在《骆驼祥子》这本文学名著的阅读过程中,可对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具体分析,了解作品内容,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教法 |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高年级思辨性阅读教学探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2022年版课标”)单独设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触摸思维本质,提高思辨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思辨”
教法 | 大单元视角下苏轼诗文专题教学探索 阅读经典的目的何在?朱自清先生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叶圣陶先生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收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这些大家提出的理念,与当下语文新课标倡导的核心素
写法 | 体现课程理念,拓宽写作空间 一、命题特点又是一年高考季,2023年各份语文卷的作文题目一亮相,就掀起热议。今年高考共有7套语文试卷,8道作文题(北京卷二选一):全国卷4道,省市卷4道。这8道题整体上体现出以下特点。(一)强化作文
写法 | 写作学习支架在写作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 在写作范式的不断转型下,出现了一种新兴的写作要求,即任务情境写作。任务情境写作中有一个要素,即写作学习支架,即教师为学生写作提供帮助所搭设的支架。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能面临三大难题,一是不会写;二是没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