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美教育的初中英语教学寻径

作者: 陈驭澜

摘   要: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审美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将其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审美教育的功能和价值。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其中蕴含丰富的美育因素,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引导和设计,推出更多学习鉴赏活动,通过呈现情境、深探文本、升级教法、品析人物,能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交流探讨中进入崭新学习状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审美教育;教学融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02-0032-03

初中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特点,初中生的学习具有共通性。教师从英语学科属性着手,帮助学生搭建知识体系,能让学生在渐进式的学习探索中掌握学习的本质属性,完成审美认知成长。初中英语教材涉及的内容较广,包括自然科学、人文情怀、地理等方面的知识。面对丰富多元的文本资源,教师要有对接意识,从不同维度和视角出发进行深入探索,抓住教材中的审美要素,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展开创优设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一、以情境呈现,启动学生审美愉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建立文化自信,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能力的成长,它是一个渐进性的发展过程,需要将目标进行分解并将其融入到单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和课程安排时,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审美认知,找到学生审美认知与文本审美认知的对接点。学生审美能力的生成往往是从最直观的感知开始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辅助手段创设对应性情境,有效开发学生的思维认知,让他们产生审美愉悦。

图片展示、动态文字都是多媒体创设情境最常见的手段,能够给学生带来立体直观的感知和美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多重思维,帮助学生进入到阅读状态。学习统编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时,为了快速启动课堂教学引擎,教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从单元主题出发,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画面。教师选择的视频都是学生假期外出游玩时拍下的,视频内容异常丰富,给学生带来的感知和体验是轻松愉悦、美好的。“Please watch the video carefully and explain the feelings it brings to you.”动态化的展现形式瞬间让学生感受到各种事物不同形式的美感,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相对于传统直接导入或语言描绘的方式,多媒体导入动态化的场景给学生带来的感知是亲切的,面对不同城市、区域的景象,学生受到触动,感官被激活,能产生极强的表达欲。视频观看结束后,教师及时给出引导,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思考力,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己印象最深的场面。“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please express in your own language which image brings you what impression.”有了视频画面的辅助,学生表达的热情极高,他们组织语言,积极主动参与到语言表达中。多样化的展现方式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别样的情感。

多媒体进入课堂已经成为了教学常态,也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同。媒体展示往往更具直观性、形象性,且是以动态化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针对学生的审美认知,创设契合度较强的情境,让学生在多重体验中生发探索欲望,启迪智慧,启动审美愉悦。

二、以文本深探,开发学生审美意蕴

如何灵活使用教材,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呈现。从纵横维度出发,对教材内容展开深度挖掘,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精髓,找到生本与文本的思维对接点。教材中的美感要素还是比较丰富的,插图资源、语言资源都是不错的选择,能给学生带来独特的审美感知。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既有黑色文字资源,又有色彩鲜明的插图,多重资源的呈现给学生带来的感知体验也是丰富的。教师不妨抓住教材编写特点,找准切入点,将教材优势进行放大处理,在增加学习趣味性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审美鉴赏力。

文本内容是生活的源泉,与学生认知有多重契合。为了给学生带来更深刻的感知和体验,教师从插图中寻找美感因子,进行准确设计。学习统编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时,教师从单元主题着手,展开分析。学生对饮食有比较浓厚的探索欲求,他们探索文本的热情极高。教师先从学生的知识储备着手,引导他们讲述自己喜欢的食物。“Boys and girls, 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 This food can be a beverage, a staple food, fruits and vegetables, and so on.”学生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课堂学习氛围极浓。“My favorite food is dumplings.”“My favorite foods are hamburgers, French fries, and cola.”当学生的思维认知进入活跃状态后,教师展示教材插图,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插图展示了制作香蕉奶昔的过程,过程展现得较为细致。在观察剖析插图时,学生对香蕉奶昔的制作过程有了全面把握,审美感知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插图色彩鲜明、线条流畅、形象逼真,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还能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放大教材优势,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以插图分析的方式指导课堂,给出针对性指引,课堂教学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从学生灵动的思维,积极主动、富有美感的表达可以看出,课堂教学是成功的。

三、以教法升级,培养学生审美创造

英语学科具有综合性、人文性的特点,本身带有审美属性特点,教师不妨从文本鉴赏的角度出发,对语言文字进行细致品味咀嚼,感受英语学科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学无定法,贵在得法。”语言鉴赏形式多样,切入视角丰富。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打破单一化的讲授法,从自主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找寻鉴赏角度,选准鉴赏交互形式。

鉴赏是一个系统化的操作过程,呈现一定的顺序性。鉴赏活动初期,教师要先定位,明晰鉴赏目标,哪个句子存在鉴赏价值,这是学生必须明确的。然后再从角度选择、方法运用等方面出发,展开切入。学习统编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时,教师运用话题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表达。“Tomorrow is the weekend, do you have any plans?”周末的计划是学生最喜欢的话题之一,他们纷纷举手回答。“I plan to go shopping at the supermarket with my mother on the weekend.”在表达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渐入佳境。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灵活掌握be going to的句式,为了更好地展示知识点,教师从语言品析鉴赏环节,让学生选择相关句子进行分析。学生主动寻找,很快有了发现。句子内容虽然存在差异,但他们有共同的句型作为支撑。在鉴赏句子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推进。学生逐步揭开了句型的神秘面纱。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极力倡导的。教学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课堂教学因子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对文本展开深度挖掘和鉴赏,需要教师以教法为辅助,做出一番积极有效的探索。趣味化的竞赛游戏让学生在感受到学习乐趣的同时,顺利掌握了语言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可谓一举多得。学生从专业角度出发,有条理、有层次地阅读,思考讨论中自然形成审美认知基础。

四、以人物品析,历练学生审美感知

教材是经典文学作品的聚集地。文学作品包罗万象,人、事、理、情皆有涉及。尤其是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灵动多变。抓住了人物形象,就等于完成了作品思想内涵的解读。在人物精神品质的熏陶感染下,学生的思想境界、精神品质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人物品读分析,教师要秉承关联性原则,从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着手,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进行探索。同时还要将问题一分为二地看待,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感知,抓住人物本身的性格、特质。学习统编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时,本单元要学会对人物的外貌、个性展开比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外在形态和性格特征存在着较大差异。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核心,教师从人物形象对比,通过设计不同的游戏方式,给学生带来整体感知。“Carefully observe the two people below and identify their differences?”有了细致的观察作为依据,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接着教师从文本对话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思考。在阅读分析过程中,学生了解了相关知识,对人物的高矮胖瘦等基本形象的描绘也有了初步把握。这时教师展示班级两名学生的画像,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对他们进行描绘。学生对此拥有极大的兴趣,在表达中完成人物形象感知。教师进行针对性设计,促使学生在思维顺利启动的同时,实现阅读审美体验的成长。

话题辩论、情感诵读、读写展评也是不错的学习活动形式,能给学生带来情感触动。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实际进行对应设计,调整优化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多元交流思考中,对人物形成个性化认知,创造更多的审美体验机会。教学引导中,教师虽然自始至终没有提及审美要求,但人物性格、形象、品德就是标杆,对学生审美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初中英语教学,教师要从宏观视域和微观视角出发,做好教学融合设计,将知识技巧传授与审美教育融为一体,以情境呈现、文本深探、教法升级、人物品析等多种形式推进课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审美教育,在提升学生学习品质、思维层级的同时,开发学生审美的想象力、创造力、鉴赏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快速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祖   瑞,马天悦,周勋红.基于修辞鉴赏的美育熏陶——以译林版《英语》七下Unit 8 Reading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2023,(03):55~58.

[2]袁露露.融入美育理念的初中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J].英语教师,2023,23(01):25~28.

[3]董   哲.论美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3,(2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