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初中地理复习优化策略

作者: 范光清 王松梅

摘   要:随着义务教育评价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师要依据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特点,明确备考方向,分析复习存在问题,以课标为依据,结合学情,科学筹划,优化复习策略,提升复习效果,使之更加科学有效。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08-0027-05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2022年6月,河北省教育厅发布了《进一步完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的通知》,要求自2022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并将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初中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2024年6月,河北省八年级学生将首次参加全省统一的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因此,明确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特点,梳理初中地理复习存在问题,不断改善优化,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复习,是河北省初中地理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复习方向——扣准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特点

河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应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为命题依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考试内容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重视试题情境化。注重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体现基础性;考查学生思维过程、综合素质和学科核心素养,体现综合性;注重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应用性;减少单纯记忆类、机械训练类试题、客观性试题,加大开放性、探究性、综合性试题的比例,带动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变革,增强创新性;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在全面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对应用能力的考查,增强实践性。

初中地理教师要高站位把握学业水平考试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扣准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型、创新性和实践性特点,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理解考试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核心素养立意的转变,改变不符合其特点的复习内容与方法等,找准定位,明确复习方向,进行有效复习。

二、剖析复习之困——反思地理复习中出现的问题

经调研发现,河北省初中地理学科师资存在非专业教师多、流动性大、本学科教龄短,专业素养薄弱,教学理念缺乏更新,教学方式单一,引领学生复习经验不足等问题。2024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时间安排在八年级,复习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可借鉴的优秀案例不多,使复习陷入低效的困境,存在如下问题。

(一)强调初中地理知识点的机械记忆

当前,许多教师将复习课视为新授课的再重复,单纯强调地理知识点的简单记忆;或利用教材满堂讲,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或使用教辅资料满堂练,机械盲目刷题,没有做到依据考试特点与学情精选习题。诸如此类的做法,将地理知识碎片化,无法建立知识间联系,使优等生缺乏提升,待优生不感兴趣。

(二)缺乏对教材内容的深度理解

教师忽视《课标》要求,忽略教材利用,使用复习提纲检查学生机械记忆;或习惯于教材内容的简单再现和低水平重复。重视对教材知识点的提炼与拓展,缺乏对教材内容之间联系的梳理。忽视教材活动,或者讲授活动内容知识,任意修改活动,降低或拔高活动难度。

(三)忽视地图工具的充分运用

课堂教学、作业与测试忽视地图工具的使用,复习课上的教与学、评价均缺乏对地理图表的使用,学生无法形成空间——区域视角,难以建构空间——区域概念,缺乏空间想象,难以完成空间推理,读图能力较差。

(四)缺失学生的自主建构与评价

学生缺乏自主建构的过程,地理学习热情不足,课堂中学习的地理知识难以与生活生产建立实际联系,课堂缺乏生成,教学评价缺失,使得教师泛泛而教,缺乏针对性。

以上问题,使得学生地理概念模糊、原理不明,规律不清、有效提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差,地理思维处于低阶水平,解决地理问题能力差,难以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因此,走出复习困境,是提升复习实效性的关键。由于河北省各地市、城乡各学校师资、学情差异大,复习进度与时间不可做统一要求,各学校可视具体情况合理规划,制订详细、操作性强的复习备考计划。建议进行各有侧重的两轮复习。

三、优化复习之法——明确不同阶段目标做好重点突破

(一)基础复习之法——善用《课标》与教材自主建构主干知识结构

第一轮复习建议按教材顺序,根据主干整合教材,复习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筛查,突出学生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主动建构。教师需摸清学情,科学把握复习起点,自学巩固简单的基础知识,较难的内容结合教材活动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引导总结,注重梳理方法,以实现迁移应用。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以致用。复习关键包含以下方面:

1.深入研读课标。明确《课标》,熟知《课标》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课标》要求共70条,分成五个主题,对应的内容要求条数见图1。重点关注2022版《课标》与2011版《课标》共有内容;重心放在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表层、认识世界和认识中国四个主题,地理工具和地理实践贯穿复习始终。

(1)《课标》内容要求是复习目标的重要依据。如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章为“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部分对应的《课标》内容要求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大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据大洲地理位置特点,判断大洲所处热量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概况。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大洲的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根据这部分内容要求,确定复习教学目标为“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描述某大洲的地理位置(区域认知)、简要归纳某大洲的地形特征(区域认知)、大洲的气候特征(区域认知)、分析某大洲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综合思维)。”

(2)教学工具、复习方法和复习难易度可依据《课标》内容要求,包括教学条件、内容和程度,分别确定复习需提供的地理工具或情境、复习内容和复习难易度。如“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某大洲的地形特征。”这条内容要求中,“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提示学生复习时需使用某大洲地形图和相关大洲地形资料,“地形特征”是区域地理重要概念,“简要归纳”属于中等程度水平(见图2),涉及的教学方法为归纳法,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比较合适。以简要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为例,提炼简要归纳某区域地形特征的一般方法,并迁移应用,简要归纳任何大洲的地形特征,从而达成该条课标“某大洲”的要求,实现部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

2.充分使用教材。引导学生深度解析教材整体内容结构,尤其注重教材单元层面整体理解,挖掘各章节之间逻辑关系,注重分析与《课标》的对应关系,依据《课标》梳理教材主干知识系统和重点。

(1)注重把握教材内容结构。河北省目前使用人教版、湘教版和中图版三个版本的地理教材,教师要注意梳理教材共有主干知识间的关联,尝试构建知识结构(如图3)。初中地理主要是区域地理,认识区域包括认识世界和认识中国两方面,世界包括大洲、地区和国家三种尺度;中国包括全貌、分区与家乡三个尺度,这些区域主要从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区域特征、差异、联系以及发展方面认识,以养成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分析地理位置是认识一个区域的起点,位置影响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注重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构成要素和相互关系,深刻理解地形和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两大基本要素,它们对区域的河流、土壤、植被等有重要影响,区域的时空演变属于综合思维核心素养养成。分析人地关系,养成人地协调观。

(2)充分使用教材重点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工具,学生地理图表的处理能力强弱对其地理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读图能力提升是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应充分运用教材中的重点地图,在自学、合学、展学每个复习环节鼓励学生使用地图,用描图、圈图、划图、填图、画图等方法,从各类地理图表中提取信息。教师可借助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手段划图、批注、多图叠加增加交互、增强直观性,提高地图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分布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值线图等不同类地理图表的阅读方法,养成以图表辅助思维,用图表贯穿地理复习始终的习惯。

(3)恰当选用教材活动。三版教材都设有“活动”栏目,“活动”是将重、难点内容以有逻辑关系的问题链组成,教师应根据进度和学生掌握程度,精选自己所用版本教材的活动组织学生落实,这是学生增强实践性、查漏补缺、自主建构地理知识体系和养成地理关键能力的好方法。人教版教材活动有明确的主题、主题下有层层递进的问题且多为问答题,利于学生探究形成高阶思维;湘教版教材活动数量多,难易结合,内容全面,迁移应用的活动多;中图版教材中的活动由读图、思考、讨论、计算、绘图、探索等组成,类型丰富,涉及不同层级思维水平培养。例如“认识大洲”一节复习课使用人教版教材,教材涉及“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认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三个主题活动,在学生复习中提炼方法、完成活动,达到学以致用。

3.建构知识结构,归纳学习方法。知识结构化是将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式进行组织和分类,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间关联,提升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教材,绘制章节思维导图等知识地图,是知识结构化的好方法,是走出碎片化教学的关键。这一方法能扩大学生复习课知识容量,更易快速查漏补缺,通过加强理解减轻记忆负担,将隐性思维过程可视化;能拓宽分析问题的角度和延伸思维链条,提升思维品质,将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可视化,提升创造性解答问题的能力,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落实核心素养。

根据课时与学情,教师设计部分思维导图,学生读图教材完善,也可由学生自主与合作绘制,通过展示学习,查漏补缺。如“认识大洲”复习课,学生阅读教材绘制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的知识地图,教师引导学生显化方法,通过图4所示方法,完成北美洲的活动题,或迁移南美洲及其它大洲。

4.通过“教—学—评”一致性实现以评促学。有的教师满堂讲,不敢放手学生自主复习,是怕学生不可控导致复习低效。通过长期测试发现,初中生难以从图文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地理术语表达能力差、缺乏高阶思维能力,致使成绩不理想,这与教师满堂灌有关。“学生能否提升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自主建构”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教师可通过活动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到自主建构,通过评价促使学生激发复习热情、自主查漏补缺,提升课堂质量。采用评价标准和方法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一致,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同时掌握方法,实现迁移,提高复习教学实效性。

(二)进阶复习之策——通过主题单元复习提升核心素养

按教材复习完之后,二轮复习可采取主题单元复习,以实现地理学习的进阶。主题单元复习是指将学习过的知识按照主题进行单元整合、概括和回顾,以便深层巩固、深刻理解和深入迁移,培养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题单元复习课可按照“确定单元主题——设计单元目标——创设情境——驱动任务——解决问题——评价总结——迁移应用”路径设计与实施。

1.复习单元主题依据地理核心概念确定。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地理核心概念包括位置、分布、地方、区域、尺度、地理过程、空间相互作用、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这些核心概念居于地理学科中心位置、具有较强统摄力和广泛解释力。以核心概念为主题,抓住地理学科课程的关键概念。复习单元主题的确定根据学情可大可小,可以直接用核心概念做主题,也可以继续分解为次级概念或更小一级概念,层级越高综合性越强。如核心概念“区域”可分为“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区域人文地理环境”次级概念,或更小一级概念“地形”“气候”等都可作为单元复习主题,具体可以依据图3确定。主题单元内容可根据主题涉及的课标内容要求和相应教材内容,结合一轮复习筛查出的薄弱点与疑惑点确定复习单元目标,梳理出复习内容。